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柱色谱

1.原理

柱色谱一般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不相混溶的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吸附和解吸的能力不同,也可以说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发生了反复多次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成两种或多种单一的纯组分。其分离过程基本如下,首先选择吸附剂装入色谱柱,并将已溶解的样品加入到已装好的色谱柱中,然后,用洗脱剂(流动相)进行淋洗。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一般来说,极性大的吸附能力强,极性小的吸附能力相对弱一些。当用洗脱剂淋洗时,各组分在洗脱剂中的溶解度也不一样,因此,被解吸的能力也就不同。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洗脱剂中,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洗脱剂中。一般是先用非极性洗脱剂进行淋洗。当样品加入后,无论是极性组分还是非极性组分均被固定相吸附(其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当加入洗脱剂后,非极性组分由于在固定相(吸附剂)中吸附能力弱,而在流动相(洗脱剂)中溶解度大,首先被解吸出来,被解吸出来的非极性组分随着流动相向下移动与新的吸附剂接触再次被固定相吸附。随着洗脱剂向下流动,被吸附的非极性组分再次与新的洗脱剂接触,并再次被解吸出来随着流动相向下流动,而极性组分由于吸附能力强,且在洗脱剂中溶解度又小,因此不易被解吸出来,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比非极性组分要慢得多(或根本不移动)。这样经过一定次数的吸附和解吸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形成了一段一段的色带,随着洗脱过程的进行从柱底端流出。每一段色带代表一个组分,分别收集不同的色带,再将洗脱剂蒸发,就可以获得单一的纯净物质。图2-35给出了色谱分离过程。

图2-35 柱层析分离过程

2.吸附剂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对于柱色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选择的吸附剂不能与被分离的物质和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不能溶于所用的溶剂。实验室一般使用硅胶或氧化铝,在这两种吸附剂中氧化铝的极性更大一些,它是一种高活性和强吸附的极性物质。通常市售的氧化铝分为中性、酸性和碱性三种。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pH为4~5,适用于分离酸性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的分离;碱性氧化铝pH为9,适用于分离碱性有机物质如生物碱、胺和烃类化合物;中性氧化铝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中性物质的分离,如醛、酮、醌、酯类等有机物质。市售的硅胶略带酸性。由于样品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上,因此颗粒大小均匀、比表面积大的吸附剂分离效率最佳。比表面积越大,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达到平衡就越快,色带就越窄。通常使用的吸附剂颗粒大小以100目至150目为宜。

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吸附剂的含水量,含水量越高,活性越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越弱,反之则吸附能力强。另外,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也与被分离物质和所用的洗脱剂有关。如氧化铝对各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在洗脱过程中,极性小的化合物首先被洗脱下来。

3.洗脱剂

在柱色谱分离中,洗脱剂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洗脱剂的选择是通过薄层色谱实验来确定的。具体方法:先用少量溶解好(或提取出来)的样品,在已制备好的薄层板上点样(具体方法见薄层色谱部分),用少量展开剂展开,观察各组分点在薄层板上的位置,并计算R f 值。哪种展开剂能将样品中各组分完全分开,即可作为柱色谱的洗脱剂。有时,单纯一种展开剂达不到所要求的分离效果,可考虑选用混合展开剂。

选择洗脱剂的另一个原则是:洗脱剂的极性不能大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否则会由于洗脱剂在固定相上被吸附,迫使样品一直保留在流动相中。在这种情况下,组分在柱中移动得非常快,很少有机会建立起分离所要达到的化学平衡,影响分离效果。

另外,所选择的洗脱剂必须能够将样品中各组分溶解,但不能同组分竞争与固定相的吸附。如果被分离的样品不溶于洗脱剂,那么各组分可能会牢固地吸附在固定相上,而不随流动相移动或移动很慢。

不同的洗脱剂使给定的样品沿着固定相的相对移动能力,称为洗脱能力。一般来说,在正向色谱及反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按以下顺序排列:

4.操作方法

(1)装柱:吸附柱色谱的分离效果不仅依赖于吸附剂和洗脱剂的选择,而且与制成的色谱柱有关,一般要求柱中吸附剂用量为被分离量的30~40倍,若需要可增至100倍。柱高和直径之比为75∶1。

装柱前应先将色谱柱洗干净,进行干燥。在柱底铺一小块脱脂棉,再铺约0.5cm厚的石英砂,然后进行装柱。装柱分为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两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①湿法装柱:将吸附剂(氧化铝或硅胶)用洗脱剂中极性最低的洗脱剂调成糊状,在柱内先加入约3/4柱高的洗脱剂,再将调好的吸附剂边敲打边倒入柱中,同时,打开下旋活塞,在色谱柱下面放一个干净并且干燥的锥形瓶或烧杯,接收洗脱剂。当装入的吸附剂有一定高度时,洗脱剂下流速度变慢,待所用吸附剂全部装完后,用流下来的洗脱剂转移残留的吸附剂,并将柱内壁残留的吸附剂淋洗下来。在此过程中,应不断敲打色谱柱,以使色谱柱填充均匀并没有气泡。柱子填充完后,在吸附剂上端覆盖一层约0.5cm厚的石英砂。覆盖石英砂的目的是:a.使样品均匀地流入吸附剂表面;b.当加入洗脱剂时,它可以防止吸附剂表面被破坏。在整个装柱过程中,柱内洗脱剂的高度始终不能低于吸附剂最上端,否则柱内会出现裂痕和气泡。

②干法装柱: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使其成为一细流连续不断地装入柱中,并轻轻敲打色谱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再加入洗脱剂湿润。也可以先加入3/4的洗脱剂,然后再倒入干的吸附剂。因为硅胶和氧化铝的溶剂化作用易使柱内形成缝隙,所以这两种吸附剂不宜使用干法装柱。

(2)样品的加入及色谱带的展开:液体样品可以直接加入到色谱柱中,如浓度低可浓缩后再进行分离。固体样品应先用最少量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柱中。在加入样品时,应先将柱内洗脱剂排至稍低于石英砂表面后停止排液,用滴管沿柱内壁把样品一次加完。在加入样品时,应注意滴管尽量向下靠近石英砂表面。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活塞,使液体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少量的洗脱剂将壁上的样品洗下来,待这部分液体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淋洗,直至所有色带被展开。

色谱带的展开过程也就是样品的分离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

①洗脱剂应连续平稳地加入,不能中断。样品量少时,可用滴管加入。样品量大时,用滴液漏斗作储存洗脱剂的容器。控制好滴加速度,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②在洗脱过程中,应先使用极性最小的洗脱剂淋洗,然后逐渐加大洗脱剂的极性,使洗脱剂的极性在柱中形成梯度,以形成不同的色带环。也可以分步进行淋洗,即将极性小的组分分离出来后,再改变极性分出极性较大的组分。

③在洗脱过程中,样品在柱内的下移速度不能太快,但是也不能太慢(甚至过夜),因为吸附表面活性较大,时间太长会造成某些成分被破坏,使色谱扩散,影响分离效果。通常流出速度为每分钟5~10滴,若洗脱剂下移速度太慢,可适当加压或用水泵减压。

④当色谱带出现拖尾时,可适当提高洗脱剂极性。

(3)样品中各组分的收集:当样品中各组分带有颜色时,可根据不同的色带用锥形瓶分别进行收集,然后分别将洗脱剂蒸除得到纯组分。但是大多数有机物质是无色的,可采用等分收集的方法,即将收集瓶编好号,根据使用吸附剂的量和样品分离情况来进行收集,一般用50g吸附剂,每份洗脱剂的收集体积约为50mL。如果洗脱剂的极性增加或样品中组分的结构相近时,每份收集量应适当减小。将每份收集液浓缩后,以残留在烧瓶中物质的质量为纵坐标,收集瓶的编号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图,来确定样品中的组分数。还可以在吸附剂中加入磷光体指示剂用紫外线照射来确定。一般用薄层色谱进行监控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见薄层色谱部分)。 xhItcvIevVjhazSRn954QWUT8TbOPAF4STEtdlAOUq2BHM1BRO5FGdVK+7UNxv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