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中要经常使用各种玻璃器皿,洗净的玻璃器皿应透明,其内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一般的器皿如烧杯、试剂瓶、锥形瓶等可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洗衣粉、去污粉等配制的普通洗涤液刷洗,污染严重时可用热的洗涤液或专用洗涤液涮洗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少量去离子水涮洗内壁2~3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由于其容量精确、形状特殊,不宜用刷子机械地刷其内壁。通常采用专用洗液浸泡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冲洗。

专用洗液有盐酸溶液、铬酸洗液等。由于铬酸洗液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此外,盐酸—乙醇溶液(1∶2)常用于洗涤被有色溶液或有机试剂染色后的吸收池、比色管、吸量管等。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

洗净的玻璃仪器可自然倒置晾干,或放在电热干燥箱中在105℃左右烘干。对于不能用高温加热方法干燥的带有刻度的容量仪器,如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滴定管等,可用少量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润洗一遍后,倾出含水混合液,晾干或用电吹风热风吹干。

三、加热

(一)热源

实验室中常用热源有酒精灯、电炉、电热套、马弗炉等。

酒精灯所用的燃料为酒精。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为400℃~500℃。使用时应注意:灯内的酒精不应超过容积的2/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罩盖熄灭,不得用嘴吹灭;酒精灯不能连续长时间使用,以免火焰使酒精灯本身灼热,导致灯内酒精大量汽化形成爆炸混合物。

用电炉加热时,容器与电炉之间应隔一块石棉网,使容器受热均匀,以免炸裂。电热板的加热面积比电炉大,可用于加热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的试样。

电热套是包有电热丝的半球形玻璃纤维织物夹套,由于是非明火加热,且温度可用调压器控制,因此较为方便、安全。

马弗炉也叫高温炉,温度可达1 000℃以上,用电热丝或碳棒加热。炉膛为长方体,使用时从炉门放入待加热的坩埚或其他耐高温的容器。

(二)加热方式

实验室加热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方式。

直接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要把试管外壁擦干,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管口向上倾斜,不得对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人。液体加入量应低于试管长度的1/3。加热时先加热液体的中上部,然后不时上下移动,以使试管受热均匀。

直接加热烧杯、烧瓶等容器中的液体时,应把容器放在石棉网上,防止容器受热不均匀而导致破裂。烧杯和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分别不得超过其容量的1/2和1/3。加热时应适当搅动溶液,使其受热均匀。

间接加热液体可获得均匀的加热效果。常使用水浴、油浴、沙浴等方式:若被加热的液体要求受热均匀,且温度不能超过100℃时,可采用水浴加热;若温度要求高于100℃时,可采用油浴或沙浴加热。根据温度要求不同,油浴可采用甘油浴(140℃~150℃)、液体石蜡浴(<220℃)和硅油浴(>250℃)等。

四、溶解和结晶

(一)溶解

溶解固体物质时,一般是将其放在烧杯内,选用合适的溶剂,采用加热、搅拌等方法使其溶解。

(二)结晶

结晶是分离提纯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是通过蒸发浓缩,使溶剂部分逸出,溶液过饱和而析出晶体。蒸发浓缩常在水浴上进行。如果溶液很稀且物质对热的稳定性较好,可以在石棉网上直接加热蒸发,然后再改用小火或放在水浴上加热。蒸发皿为常用的蒸发容器,内盛液体不得超过其容量的2/3。加热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溶液不断浓缩,应不断搅拌,以防溶液溅出。当蒸发至液面出现晶膜时应停止加热,冷却使晶体析出。

若一次得到的物质纯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进行重结晶。

五、沉淀的过滤

(一)常压过滤

图Ⅰ-1 常压过滤

常压过滤法是在常压下采用普通漏斗进行过滤,见图Ⅰ-1。此法适用于过滤胶体沉淀或细小的晶形沉淀,但过滤速度比较慢。方法是将圆形滤纸对折,然后再对折,展开后成60°角的圆锥体,一边为一层,另一边为三层。展开前可把滤纸三层外面两层撕下一角,将其放入漏斗,滤纸应在漏斗边缘下约0.5 cm~1 cm。滤纸放好后,手按滤纸三层的一边,从洗瓶吹出少量去离子水润湿滤纸,轻压滤纸,赶出气泡,使滤纸锥体上部与漏斗壁刚好紧密贴合。加去离子水至滤纸边缘,漏斗颈内应全部充满水形成水柱,以使过滤速度较快。漏斗放在漏斗架或铁环上,漏斗颈下口紧靠接受器内壁,玻棒对着三层滤纸一边,用倾泻法将上层清液沿玻棒倾倒入漏斗中。过滤时漏斗内的溶液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0.5 cm。清液流完后加入少量洗涤液洗涤烧杯和沉淀,用玻棒轻轻搅起沉淀,再将洗涤液和沉淀沿玻棒倾入漏斗中,反复几次,尽可能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

若沉淀要留待下一步实验用,则需认真洗涤。每次加入少量洗涤液,用玻棒搅起沉淀,充分洗涤,待沉淀下沉后再转移上层清液。反复数次后,再进行沉淀的转移,并用洗瓶冲洗玻棒和烧杯,最后检验沉淀是否洗干净。

(二)减压过滤(真空过滤或抽滤)

图Ⅰ-2 减压过滤
1. 滤瓶 2. 氏漏斗 3. 全瓶 4. 泵

减压过滤能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而且过滤速度更快。但不适用于颗粒太小的沉淀或胶体沉淀。减压过滤的原理是利用水泵冲出的水流带走空气,使吸滤瓶内的压力减小。由于所使用的布氏漏斗的液面上与吸滤瓶内形成压差,使过滤速度加快。水泵与吸滤瓶之间须装一个安全瓶,防止关闭水龙头后,由于吸滤瓶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而使自来水倒吸。减压过滤装置见图Ⅰ-2。操作时将滤纸放入漏斗内,铺平,用洗瓶压出少量去离子水将其润湿,把减压过滤装置连接好。漏斗插入吸滤瓶中,其下端的斜口应对着吸滤瓶侧面的支管。微开水龙头,滤纸即紧贴在漏斗上。将上层清液沿玻棒倒入漏斗,每次倒入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2/3,然后开大水龙头。待上层清液滤下后,再转移沉淀,把沉淀平铺在漏斗上抽吸至干。然后加入洗涤液润湿沉淀,将水龙头由小开大,使洗涤液透过沉淀。经2~3次洗涤后,沉淀变得纯净。过滤完毕先拔掉连接在吸滤瓶上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防止倒吸现象。

六、天平与称量

常用的托盘天平和分析天平都是根据杆杠原理设计制造的。

(一)托盘天平(台秤)

托盘天平用于准确度不高的称量,可称准至0.1 g。称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盘正中刻度(即零点)处。若不在零点,可用平衡螺丝调节。称量时将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添加砝码至处于平衡时(指针与零点重合或偏差一小格)即为停点。此时砝码与游码质量之和即为被称物的质量。

台秤不能超载。所称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根据称量物的不同,选用等重的纸片、洁净干燥的称量瓶、表面皿等盛放被称物。砝码应用镊子取用,且不能与分析天平的砝码混用。

(二)分析天平

分析天平是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精密仪器。常用的半自动光电分析天平精度可达0.000 1 g。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等臂和不等臂两类。等臂天平较为常用,又可分为等臂单盘、双盘天平。就等臂天平而言,当其达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的质量。不等臂天平有单盘天平等。

1. 半自动光电分析天平

属等臂天平(图Ⅰ-3),构造如下:

图Ⅰ-3 半自动光电分析天平的构造
1. 梁 2. 衡砣 3. 耳 4. 针 5. 点刀 6. 罩 7. 形砝码 8. 数盘 9. 重刀 10. 架 11. 尼筒 12. 影屏 13. 盘 14. 托 15. 旋脚 16. 脚 17. 关旋钮(升降枢) 18. 动调节杆(调屏拉杆)

①横梁部分 横梁是天平最重要的部件。在梁的中下方装有细长而垂直的指针,指针下装有微缩标尺。梁的中间和等距离的两端装有三个玛瑙刀。位于正中的一个为支点刀,其后上方装有调节天平灵敏度的重心螺丝。梁的两边装有调节横梁平衡位置的两个平衡螺丝。

②立柱 垂直固定于底板上,上部装有可升降的托梁架,关闭天平时,用它托住天平梁,以保护玛瑙刀。柱的中部装有空气阻尼器外筒。在立柱后上方装有气泡水平仪。

③悬挂系统 由吊耳、阻尼器和秤盘组成。吊耳中面向下部的底盘下嵌有光面玛瑙,与支点刀相接触,使吊钩、秤盘、阻尼器内筒能自由摆动。空气阻尼筒由两个特制的铝合金圆筒组成。外筒固定于立柱上,内筒固定在吊耳上,两筒间隙均匀,无摩擦。当天平摆动时,筒内外空气运动产生的阻力使天平很快停止摆动。吊耳上还挂有秤盘。

④读数系统 指针下端装有微缩标尺,标尺上有0到10 mg的刻度。将微缩标尺上的分度放大后,再反射到光屏上(图Ⅰ-4),从光屏上可以看到标尺的投影。屏中央有一条刻线,标尺投影“0”刻度线与该线重合处即为天平的平衡位置(零点)。天平箱下有一拉杆,可将光屏在小范围内左右移动,以调节天平零点。

⑤制动系统(升降枢纽) 作用是控制天平的工作状态和休止状态。位于天平底板正中,连接托梁架、托盘和光源。

⑥框罩部分 框罩用于保护天平。天平前门可以向上升启,供安装、清洁和修理天平用。左门用于取放称量物,右门用于取放砝码。底板下装有三个调节水平用的螺丝。

⑦机械加码系统 圈码又称为环码。转动圈码指数盘(图Ⅰ-5),可组合成10 mg~990 mg的任意数值,使天平梁吊耳上加10 mg~990 mg范围内的圈码。

⑧砝码 每台天平都配有一盒配套砝码。盒内装有1 g、2 g、2 g、5 g、10 g、20 g、20 g、50 g、100 g共九个砝码。取用砝码必须使用镊子,用完及时放回盒内。

图I-4光屏标尺读数

图I-5圈码指数盘

2. 双盘全自动光电天平

其构造与半自动光电分析天平基本相同,区别是所有砝码都是用机械加码装置来加减。

3. 单盘天平

TD-100型天平是一种常用的不等臂单盘天平。最大载荷为100 g,最小分度值为0.1 g(图Ⅰ-6)。

(三)分析天平的使用

以下介绍半自动光电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1. 称量方法

用分析天平称量时,可采取直接法和差减法两种方式。

图Ⅰ-6 TD-100型单盘天平(仪器右侧也有一个停动手钮,并有调微读手钮)
1. 盘 2. 水准器 3. 读数字窗口 4. 影屏 5. 码数字窗口 6. 10g~90g减码手轮 7. 1g~9g减码手轮 8. 0.1g~0.9g减码手轮 9. 源开关 10. 动手钮

①直接法 用于称量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物质。称量时先将被称物放在天平盘中央,然后调整砝码至天平平衡为止。或先称出盛放试样的容器的质量,然后加上固定质量的砝码,再用角勺将试样加入容器内。注意此时天平应处于休止或半休止状态。当所加试样与所需质量相差10 mg以内时,用食指轻弹角勺,将试样小心抖入容器中,直至天平平衡为止。

②差减法 一些易吸水或在空气中不稳定的物质可用差减法来称量。即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出装有适量试样的称量瓶的质量,然后从称量瓶中倾倒出一部分试样于容器内,再称出装有剩余试样的称量瓶的质量,两次称量的质量之差即为倒出的试样的质量。连续递减可称取多份试样。

称量瓶平时应保存于干燥器中。取称量瓶应带细纱手套,或用纸条套住瓶身。倒取试样应按图Ⅰ-7所示操作。称量瓶放在烧杯上方,用瓶盖轻轻敲击瓶口,逐渐倾出试样。当估计倾出试样已满足需要时,在轻击瓶口的同时慢慢竖起称量瓶,盖好瓶盖,放回天平盘上称量,重复操作至满足称量要求为止。

图Ⅰ-7 样品的转移

2. 称量步骤

①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水平;机械加码装置是否指示“000”位置;圈码是否齐全,有无跳落;秤盘不洁净时用小毛刷将其清扫干净。然后检查零点:左手慢慢打开升降枢,可以看到缩微标尺的投影在光屏上移动。当标尺投影稳定后,若光屏上的刻线不与标尺“0”刻度线重合,可拨动调屏拉杆,移动光屏位置使之重合。若调不到零点应报告指导教师处理。

②称量:先在台秤上称出空称量瓶的质量,然后装入比预计称量质量略多的样品,在台称上粗称。打开天平侧门,把粗称过并装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到左天平盘中央,按粗称质量从右侧门将相应的砝码加到右盘中央,关好天平门。用左手慢慢开启升降枢,观察指针偏转情况或光屏标尺移动方向,正确判断是砝码重还是被称物重。判断的原则是:光标总是向重的一方移动。然后轻轻关闭升降枢,酌情加减砝码。加减砝码的顺序是由大到小,折半加码,逐渐缩小范围。直到光标移动速度缓慢时,全开启升降枢,到光屏刻线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线重合且稳定时,即可读数。

称量物质量(g)=砝码质量(g)+圈码质量(g)+光屏读数(g)

③称量毕,取出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原位,圈码指数盘恢复到“000”位,再次检查零点。切断电源,罩好天平罩,填写仪器使用情况登记册,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天平室。

七、液体体积的度量仪器及使用

(一)量筒和量杯

量筒和量杯是精度最低的液体体积量器。按容量分为10 mL、50 mL、100 mL、250 mL、1 000 mL等多种规格,实验中可根据所取液体体积来选用。量筒不能直接加热,也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图Ⅰ-8)

1. 移液管

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它的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管颈上部刻有一标线。在标明的温度下,用洗耳球吸取溶液,使溶液弯月面与标线相齐,放出溶液的体积与管上标明的体积相同。常用移液管有5 mL、10 mL、25 mL和50 mL等规格。

2. 吸量管

吸量管是带有分度的准确体积量器,用于量取非固定量的溶液。常用吸量管有1 mL、2 mL、5 mL和10 mL等规格。吸量管的精度低于移液管。移液管和吸量管通称为吸管。

3.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洗涤和使用

洁净的移液管和吸量管内壁及下端均不应挂水珠。洗涤时可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涮洗,较脏时可用铬酸洗液洗涤。洗涤时应将吸入少量洗液的量器横放,转动以使洗液布满全管,将洗液放出后,再用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洗涤。

图Ⅰ-8(1)移液管 (2)吸量管

图Ⅰ-9 吸取溶液

图Ⅰ-10 放出溶液

移取溶液时,应先用滤纸将管外壁水吸干,再吸取少量待吸溶液润洗管内2~3次,以免待吸溶液被残留在管内的水分稀释。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部分,将移液管插入溶液中,左手握住洗耳球,排出空气,将其尖端紧按在移液管口(图Ⅰ-9)。将溶液吸至稍高于刻度处移去洗耳球,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紧管口,提离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略微放松食指,用拇指和中指转动管身,使液面平稳下降,直至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取出移液管,插入接受器中,管的末端靠在接受器内壁上,管应垂直而接受器稍稍倾斜,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然地沿器壁流下,至溶液不能再流出后,再等10~15秒后取出移液管(图Ⅰ-10)。使用非吹出式吸管时,残留在移液管末端的溶液不可吹入接受器内,因校准移液管时已考虑了末端残留溶液的体积。若管壁上刻有“吹”或“快”字,则应使用洗耳球将残液吹出。吸管用完后应立即洗净,放在管架上。

上述四种体积量器都不能在烘箱中烘干。

滴定管、容量瓶和吸管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中,必须精确地校正。

(三)滴定管

图Ⅰ-11 滴定管(1)酸

滴定管是准确测量放出液体体积的量器,常量滴定管中最常用的容积是50 mL和25 mL,其刻度精确至0.l mL,可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记录到0.01 mL。一般分为两种(图Ⅰ-11):一种是下端带有玻璃旋塞的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或氧化性溶液。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它的下端连接软橡皮管,管内装有玻璃珠以控制溶液的流出,橡皮管下面再接一尖嘴玻璃管。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性溶液,因为碱性物质会腐蚀磨口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与乳胶管起反应的氧化性物质,如KMnO 4 、AgNO 3 、I 2 等溶液。

1. 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

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须洗净。无明显油污的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涮洗;若有油污,可用普通洗液洗涤;若不易洗净时,则用铬酸洗液洗涤;若油污严重,可先倒入事先温热的洗液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打开旋塞,将洗液放回原瓶。洗涤后要检查是否漏水,玻璃塞是否可灵活转动。若检漏时发现活塞处有水渗出或漏水,则要在活塞处涂上凡士林油。涂油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内套壁擦干,用手指沾少许凡士林,在活塞的大头一端涂一圈,再用火柴棍沾少量凡士林,在塞套内小头的一端涂上一圈,将活塞插入平放的滴定管的活塞套内,然后拿起滴定管,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且活塞转动灵活(图Ⅰ-12)。涂油后再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则可使用,否则要重新涂油。对碱式滴定管,若橡皮管老化变硬,玻璃珠太小或橡皮管内径不合适引起漏水,则应更换。经检查不漏水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涮洗2~3次,再用待装入的滴定剂润洗2~3次,以免装入的溶液被稀释。润洗液应从管口及滴定管下端放出,以润洗该两部分。洗涤完毕,滴定剂应装至“0”刻度以上。对酸式滴定管应转动活塞使溶液迅速冲下,排出下端气泡。对碱式滴定管,可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的右上侧,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图Ⅰ-13)。排出空气后,再调液面至“0”刻度。

图Ⅰ-12 活塞涂凡士林

图Ⅰ-13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2. 滴定操作

滴定最好在锥形瓶中进行,根据需要也可在烧杯中进行。滴定时一般用左手控制开关。使用酸式滴定管的操作如图Ⅰ-14所示,左手的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管后,手指略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防止活塞被顶出造成渗液。滴定时转动活塞,控制溶液流出速度。右手拿住锥形瓶上部,滴定管伸入瓶口内约1 cm,边滴边摇。碱式滴定管的操作如图Ⅰ-15所示,左手的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挤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方的胶管,使胶管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滴出,但不能捏挤玻璃珠下方的胶管,否则会吸入空气而形成气泡。滴定操作中,滴定剂要逐滴加入并充分摇匀;仔细观察,确保终点判断准确。滴定完毕,应将滴定管从滴定管架上取下,读数时用两个指头拿住上部,使其垂直。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最低点。对有色溶液,读取液面最上缘。视线与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上(图Ⅰ-16)。初学者读数时最好用涂有黑色长方形(约3 cm×1.5 cm)的白纸制成的读数卡,放在滴定管的背后,使黑色的部分在弯月面下约1cm处,即可看到弯月面的反射层呈黑色,弯月面界线十分清晰。

进行滴定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图Ⅰ-14 酸式滴定管操作

图Ⅰ-15 碱式滴定管操作

图Ⅰ-16 正确读数

①每次滴定都应将液面调至零刻度或接近零刻度,几次平行滴定使用滴定管同一部位,可消除由于刻度不准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②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活塞,任溶液自流。

③滴定时用右手摇动锥形瓶使其做圆周运动,不可前后晃动,以免溶液溅出。正确控制滴定速度,开始可稍快,但不能成流水状;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滴地加入,甚至控制只加入半滴。

④滴定时应注意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切忌不顾反应的进行而去看滴定管上刻度的变化。

⑤滴定过程中,若有液滴附着于锥形瓶壁上,应用少量蒸馏水将其冲下并摇匀。

(四)容量瓶

容量瓶是带有磨口塞或塑料塞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主要用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或定量地稀释溶液。有10 mL、25 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规格。容量瓶在使用前应洗涤,并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用蒸馏水涮洗后待用。

用固体配制准确组成标度的溶液时,将准确称量的固体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转移时要用玻棒导流,右手拿玻棒,左手拿烧杯,玻棒下端靠瓶颈内壁,以使溶液沿瓶壁流下(图Ⅰ-17)。溶液流尽后,将烧杯轻轻上提,以使烧杯和玻棒之间的液滴不会流到烧杯外。用洗瓶吹出蒸馏水,冲洗玻棒和烧杯内壁,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2/3容量时,将容量瓶沿水平方向旋转,使溶液初步混匀。继续稀释至离标线约1 cm处,改用滴管加蒸馏水至弯月面下缘与标线相切。盖紧瓶塞,左手食指压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部,振荡混匀溶液。重复操作10次以上,使溶液充分混匀。

用浓溶液稀释成准确浓度的稀溶液时,可用移液管吸取准确体积的浓溶液,放入容量瓶中,按上法稀释到所需刻度。

图Ⅰ-17 容量瓶的使用

(宋一林) Ifxyj2vUJL9cRI+D7b60CVTgAwSt2E0hfXybZVxjImgrwJk+xtktwvQKQGwFAE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