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非诉律师的得与失

每个职业都有光明面和阴影面,人们习惯称之为职业利弊。利弊是相对的,比如这份工作很闲,很难说这是不是利好。因为对一个追求挑战性和充实感的人来讲,每天喝茶、聊天、写毛笔字的工作节奏,不见得是职业利好。故而,在本节我们不谈职业利弊,谈得失。我知道“红圈”二字,对今天在校的法科学生,仍有吸引力。我将基于自己的执业经历,和你聊一聊,毕业进入红圈律所成为非诉律师,你能收获什么,可能失去什么。我尽量在记录有所得的同时,展示那些可能被错过的东西。同时,这种记录是个性化的而非普适性的,是偏见的而非中立的。

一、得到:思维的锻炼,是律所给予新人最好的礼物

(一)体面

从整体来看,非诉律师的起薪比诉讼律师会稍高一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红圈律所都能给出一份体面的薪水和适当的奖金。所谓体面,不是月入十万,而是比同期应届生平均薪酬高出30%—50%。所谓适当,是年终会有一至六个月奖金。这样的物质回报,是多是少要看和谁比。总之,那些现金堆满桌、数十台手机抽奖、几十个月年终奖的,不是我们严谨低调的律所做派,它们有个共同的名称,叫“别人家的公司”。

非诉业务和机构客户往来较多,通常也对办公场地有一定要求。红圈律所标配高端舒适的办公环境,位居城市CBD,就是地铁最挤、吃饭排队时间最长、楼层最高、大楼来访登记最复杂、电梯使用最眩晕的地方。红圈律所名字大多出自古籍,有所讲究,装修风格也多为古典中式,大气端庄,简约不简单。除了少些生机盎然,这环境很多新人喜欢。此外就是“小恩小惠”。红圈律所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年度旅游、生日会、年会、培训、沙龙、内部刊物、征稿、徒步,办得有声有色;成功地将律师与客户的敌我矛盾,律师与合伙人的人民内部矛盾消解于谈笑玩耍间,为旷日持久的尽调、改不完的合同和写不完的报告增添多抹亮色。

这是物质所得,是作为一名非诉律师收获中最直观的内容。六个字评价:很丰富,不咋地。

(二)专业

专业在我看来,是对一名职场人士很高的评价。“专业”这词儿拆开来讲,体现在技能、思维和气质三个层面,排序分先后。

技能是基础。对非诉律师而言,如何开展法律研究、草拟备忘录、开展尽职调查、撰写尽调报告、起草法律意见书、审阅修改交易合同……都是吃非诉这碗饭的技能。每一事项背后,又衍生诸多项下技能。以尽职调查为例,如何核查目标公司历史沿革、核查关联方、分析是否构成同业竞争、核查重大债权债务……都是在律所会得到的锻炼,不,应该是千锤百炼。这些技能,日后在其他领域的工作中多是互通的,如尽职调查或法律研究,倘若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从律所换到券商或私募机构,这些技能同样能派上用场。

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维。不仅是在律所,从步入法学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所谓逻辑思维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围绕问题或目的,化繁为简解答或解决的能力。一个出轨事件,群众关注口红色号、入住酒店;律师关注证据、过错、赔偿请求。技能只是表面动作,背后实质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思维的锻炼,是我认为律所给予职场新人最好的礼物。几年锻炼下来,你会发现,你和十分钟讲不清楚一件事、写五页纸不会分层不会分项的人,很不一样。

最后一个体现是气质。说起来有点虚,主要在举手投足和工作习惯中流淌。红圈律所对着装装扮和商务礼仪有较高要求,强调通过着装和第一印象获得客户的初步信任。以女孩为例,如职场轻熟女风、日系性冷淡风,办公室里的律政佳人们就是行走的教科书。他们的穿搭,比很多画报或公众号推送的毫无实操性的软文强。此外,言出有据、不知道不瞎讲、重要往来注重留痕、意见沟通首选电邮等工作习惯,也能让人在好看的穿搭外,感受到你受过专业训练的气质。

(三)独立

律所架构大多比较扁平化,无论公司制还是合伙制,都以业务为导向。律师们为了项目,身体已然被掏空,这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氛围轻松愉快民主自由(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合伙人没有太多领导架子,一心扑在项目上,有什么建议可以当面或电邮沟通。相较于国有企业、大型集团说个事得山路十八弯逐级上报,律所简单、直接得多。这种氛围,几乎没有培育办公室政治的土壤,让刚走出校园的新人便于集中精力,提升技能。另一个,律所要求独立自主行侠仗义。虽然你处于某个部门或团队,但大家都有自己正在跟进的项目或案件,你必须学会靠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不仅如此,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余,还要随时响应部门或团队其他突发的项目支援请求,救同事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此以往,你会收获比别人更多的成长。

此外,红圈律所在关注青年律师的培养和指引方面,做得很好。所内合伙人的分享、所际交流、定期培训、与泛法律服务机构或法律新媒体的活动合办,都有利于新人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律所氛围中弥漫的扁平化和终生学习两种因子,对我们可能形成的独立人格大有裨益。你有很多机会独立使用自己的脑袋,向比自己资深的律师或你的合伙人说“不”,阐述己见,只要言之有据。

独立这项珍贵的品质让你未来在江湖闯荡中能基本分辨,谁在胡说八道。事实上,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我们通过挑战和被挑战,通过直面异议和分歧,来学习这种能力,并在这当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二、失去:逻辑可以把你从A带到B,而想象力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

(一)可能更高的薪水

首先仍然是物质的,一份可能更高的薪水或奖金。红圈律师多为授薪制,其实就是固定薪酬+奖金。项目让你哭也好,让你笑也好,对你的收入都无关紧要。横向相比,同一个非诉项目中,券商一般基于项目成功或交易达成,对经办团队会分配较为丰厚的奖金。但在律所,除极个别团队或项目会在年终奖中稍有体现外,大多就像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权当成长和锻炼。

(二)充裕的闲暇

注意,是充裕的闲暇,不是没有闲暇。常有同行问,“你们在大所的,是不是特别忙啊?”“不是。”“不会吧,我前几天还看到A发朋友圈说凌晨两点还在喝咖啡赶文件……”这样的非诉律师,的确有,但不是定律或常态。其实,这个问题得区分不同律所、不同团队和不同人。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加班文化,即使在同一个所,不同的团队情况差别也很大。

总体而言,律师就不是一个享有太多闲暇的职业,无论是不是在红圈律所。从监管机构到客户,都不会给律师留下充裕的闲暇。无论是身边的合伙人或我的同事还是我自己,带着电脑旅行、带着电脑回家是主旋律。记得2014年去台湾旅行,我的先生陪同前往,他当时同在红圈律所且项目火热。我们从清境农场出发,一路颠簸的盘山路,他全程都在车上盯着ThinkPad。到了花莲,又是一整晚熬夜修改文件,才把项目完成,得以在清晨甩掉电脑,和我一起去看太平洋的疯狗浪。2016年事务所安排旅游,大家去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我正在赶一个并购项目交易合同,从吉隆坡到马六甲,都无心玩耍。终于搞定文件时,行程已过半,只剩星洲给我慢慢观赏。

这就是一名非诉律师的日常。看上去满纸辛酸泪,实则不然。一来,做完这些事,你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二来,轻松与否是相对的,总是轻松不见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有挑过重担流过泪和汗,你才能体会卸下担子花儿在歌唱,那是一种通体愉悦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没有太过充裕的闲暇,才让人更为珍惜那不多的空闲时光。

概言之,闲暇这件事是得是失,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工作强度在混吃等死和过劳而死之间有个精致的平衡,是最好的。

(三)一望无际的思维

对于法律人推崇的逻辑,爱因斯坦曾这样说:

逻辑可以把你从A带到B,而想象力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

这是我觉得对逻辑最中肯的说法。当别人说,哦,你是律师啊,难怪逻辑性很强!言下之意可能是:难怪这么无趣,难怪想象力这么匮乏。

逻辑思维是化繁为简的思维,问题导向,目的导向,所有与解决问题无关的信息,都要剔除。这种脑回路,对法律工作是必备的,但对于生活,就显得有些无趣。因为正是那些无关无用的东西,脑洞大开的想法,把日常乏味的生活折腾得生机勃勃。律师出身的人,考虑问题常常从合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项目扔出来,不关注挣不挣钱、如何挣钱,先看合不合法、合不合规,这也是法律人很难暴富的原因之一。

长期浸染在律所氛围中,难免会有思维定式。弥补的方法也很简单,多听,多走,多看。听,是多听法律圈外人的想法,前辈、父母、学弟学妹、创投圈、文艺圈、IT圈……走,是多去惯常居住地之外的地方看看,旅行也好,出差也罢,每一次启程,都会将那个旧的自己留下。看,是多读书,多读不实用的书,多读不以有用为目的的书。纸张之间,不是方正之字,是日月辰星,大江大河,狐蚁神怪,大仁大恶。无边无际的纸张将思维抻展得一望无际。

我们曾以为自己在法学院付出的青春、头发、学费买到了一套有力的谋生工具,但每一项职业都与我们想象的,有太多不一样。我从律师工作获益良多,也受到局限,所谓“得失寸心知”。这段得失记录,不图有用,权当八卦消解神秘。 M+r5riXik7M7mSpGRZoFdFGzByR1lsXimyxqfjUq84omLY7KJO62riz9tmarxD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