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倾诉“我是谁”,让交情决定你的言语深浅

当情感与关系不成正比,而是呈现出过度的热络时,可能会出现越热络越无法交流的情况。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你有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过于主动与热络,在还不熟悉的时候,就问及健康、金钱、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礼,而是因为他们误以为这样做会让彼此之间的话题增多。

纳科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因为工作需要,公司新招入了一批员工,其中有一个员工从来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动不动就说:“别这么紧张!”“要不要喝咖啡?你请我?”她这种“和谁都熟”的样子,其实并没有促进同事们对她的好感,相反,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够稳重的人。

另有一些新员工一进入公司以后,就忙着与人打招呼、到处打听八卦,比如问一些年龄较大的女同事:“什么时候结婚啊?”“为什么还不结婚?”而对于那些已婚的同事,他们也往往提出不当的要求:“有空把你丈夫/妻子带来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中国人对此类人有一个固定的称谓——“自来熟”,这类人往往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如同老朋友一样与人随意地聊天,而不会顾及社交场合中的礼节与顾虑。

遇到了这种人时,不用惊讶,你只需要给出自己的回答就可以。如果有人问了一个你实在不想回答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介意,我不太想谈这个。”这样的回答比起“关你什么事?”来说,真是礼貌太多了。

你有权利拒绝回答你认为过于私密的问题,但拒绝以后是否回问对方一个私人问题,还是转移话题就取决于你了。

不过,拒绝私人话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这一招,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那样,交换有效的信息直接影响了你与交谈对象之间的谈话效果和谈话氛围的营造。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在保持有效距离的前提下,让他人更多地认识到“我是谁”?

穆来纳森是哈佛大学最出色的当代心理学家之一,在研究人际关系多年的时间里,他总结出了四大自我表露层次,这些表露层次证明了在一般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表露的自我、触及的话题范围是多大,它可以帮助我们以自己认为妥善的方式和节奏与对方交流,从而让交流变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1)自我表露第一层:礼节性的问候表示

礼节性的问候往往是一些面对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时的问候方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透露个人信息的方式与礼节性问题:

● 你好吗?

● 最近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 最近怎么样?

此类问题如果发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其答案多半是“挺好的”“还不错”,但有时候你也有可能会遇到情绪不高的回应,比如“还好吧”或者“就那样吧”。不管如何,这种主动的问候能让你看出,对方是否愿意与你交流。

(2)自我表露第二层:谈及“你从哪里来?是做什么的?”一类基本信息

在互相问候以后,如果展开进一步的交流或是再次相遇以后,总是会交流一些个人信息。例如,告诉他人自己是做什么的、现在在做什么、有怎样的爱好、住在哪里或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等。

第二层是为了给交谈对象提供对比与发现的素材——如果对方愿意深入与你交流,他将在这一层开始了解你,并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比如,你可以展示自己钱包里的照片,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他才三个月大……”“我姐姐现在在美国,我很想念她。”“我们家的装修是这样的……”这些有关自我背景的展示可以透露出你的爱好、喜悦和愿望。

当你这样做时,对方会进一步了解你,也会愿意与你分享一些基本的人生经历。当然,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你不需要担心这会泄露自己的隐私。

(3)自我表露第三层:透露你的喜好与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这一层次发生于同事、普通朋友之间,你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价值观与关注点。你可以真诚地告诉周围的人,你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感受。

在这种时候,以开放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对周围的人形成鼓励。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喜欢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当你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价值观、目标与观点以后,自然会有一些人对你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与你分享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联系。

比如,你可以告诉某个人,你的长期目标或者梦想:“我一直想开一家公司,不过因为经验不足,我正在学习……”“我现在的工作是我之前就希望做的,因为它……”

◆开放交流而不是引发争辩

在第三层中,因为有了不同观点的碰撞,有些理解错误的人会因此而将它发展成辩论——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热络法,能从容交流的人才能更好地维持交谈。

◆“无所谓”的不关注态度更让人反感

有些人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因为他们不想冒犯他人的观点或者显得固执己见,于是便用“我无所谓”的态度来应对激烈的矛盾点,避免发表过于强硬的言论。但这样恰恰会让人看出你是不在乎自己观点的那类人,或者你对自己不自信。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喜好并不会冒犯他人,而是给他人一个走近你的机会,这时,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是我,我可能会……你感觉呢?”“可能我会这样处理吧?”

(4)自我表露第四层:透露敏感话题以及人生经历

这一层次往往是彼此之间准备由朋友、同事、相识走向“好友”的前奏。它会表露出更深层次的个人感受以及有意义的人生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走到这一层以后,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已经进展到了一定程度,同时双方能否顺利地进行这一层次的自我表露,往往决定了彼此是否能够成为“知心人”,因为这一层次涉及很多隐私的情感与敏感话题。

虽然这样做会增加一定的风险,但表露自己的感受,谈论某段特定的个人经历,可以令对方更清晰地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对方向你吐露了一些隐私范围内的事情,其实他已经将你当成了可以信任的人。

当你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恐惧、爱、希望与悲伤时,人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你是怎样的人。比如你可以说:“当我的公司破产时,我简直有些活不下去了。”“关于失恋,我有好几次痛苦的经历。”“这个我真的可以告诉你,它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

自我表露的深浅是由交情决定的,所以,在没有经过前三层的交流时,你不应直接走到第四层,因为“过程”对于双方交流欲望的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与恰当的默契关系便过分展示私人生活,要么对方会认为你非常轻浮,要么会为自己惹来麻烦:你可能刚刚向一个新同事说完失恋的事情,整个公司就已经知道了你曾经在爱情里多么狼狈。 xJr0dFCmACWJFB5gpYXG+sIxavK2tNb75AzhBxIL7u/sTIcDBaulns+sfBsIZr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