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为什么会害怕
——恐惧本质

爱狗一族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小狗那么可爱,那么聪明、机灵又讨人喜欢,怎么会有人怕狗呢?但世界上就是有怕狗的人啊,如许欢的室友雨寒。

许欢初次得知雨寒怕狗,是在她们成为室友后的两个月。有一天,许欢和雨寒约好一起去看电影,好不容易等来了电梯,里面有一个小男孩牵着一条金毛犬。雨寒见状,犹豫着道:“要不你先下去吧,我坐下一趟。”

“这会儿人多,下一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快迟到了。”

雨寒勉强跟上,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男孩见状,无奈道:“别看它个子大,但很温顺,不咬人的。”

雨寒无奈地解释道:“我怕狗,咬不咬人我都害怕,多小多萌的狗都不行。”

从十五楼下到一楼,雨寒站在最里面的角落一动没动。直到男孩拉着金毛犬出了电梯,走出很远,她才惊魂未定地走出电梯。

许欢惊讶道:“你这么怕狗?”对于雨寒不寻常的反应,许欢甚是意外。鉴于雨寒平日里的浮夸风格,许欢更觉得她有些反应过激,略显做作。

“对呀,我从小就怕狗。”

“你被狗咬过吗,有童年阴影?”

“那倒没有,就是怕!”

听雨寒这么一说,许欢更觉得她做作了。毫无缘由的,怎么就怕狗了?她甚至觉得,电梯里的那一幕,百分之七八十有演戏的成分。

偏偏她们看完了电影,回家的路上又碰上了狗。那会儿恰好是傍晚遛狗的高峰,太阳下山,天气凉爽,人们出门溜达,狗狗也跟着一起。路上,他们碰见了一位牵着两只大黑狗的中年大叔,雨寒离他十米左右,但还是不敢走过去,直到两只黑狗走远,她还紧紧拉着许欢的手。

去超市时,一个女孩牵着一只秋田犬在结账,狗狗慢慢靠近了雨寒的小腿,她“哇”的一声叫了出来,道:“不要靠近我,不要靠近我!”

狗主人抱起了小狗,不悦道:“麻烦你小点儿声好不好,吓到我家宝宝了!”

“麻烦你看好自己的狗,它还吓到我了呢!”雨寒反驳道。

见气氛紧张,许欢劝着两边,赶紧拉着雨寒离开。

“你真的那么怕狗啊?”许欢见她脸色苍白,连忙问道。

“不然呢,我闲得无聊在这里演戏啊。”

“看你那么浮夸的反应,确实挺像演戏的。”许欢坏笑道。

“浮夸?有点良心好不好,我都要吓死了!”过了一会儿,雨寒补充道:“你要是觉得我矫情,随便你好了。反正我是看不出狗有什么乖巧可爱的地方,我见到狗就发抖。”

看她的样子,不像是装的。许欢想到她以前认识的一个同学,也是害怕狗,但他是因为小时候被狗追着咬过,还咬了两次。后来,他女朋友特别喜欢宠物,逼着他养了一条萨摩耶,结果他被天生长着微笑脸的萨摩耶给治愈了,不仅不怕狗,还能和狗睡在一起。

讲完同学的故事,见雨寒似乎没有领会她的意图,许欢道:“你会不会是因为怕被狗咬,才这么害怕的?”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怕,从小就怕。只要看见狗,不管大的小的,凶的萌的,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我恨不得让它们离我十丈远。”

“那猫呢,猫你也害怕?”

“猫还好,但也谈不上喜欢。小动物我都不喜欢。”

一般情况下,怕狗的人,其实怕的是狂犬病,即害怕被狗咬后自己会得狂犬病。狂犬病是很可怕的病,一旦感染,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被狗咬之后,人们通常会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是疫苗并不能保证不会发病。雨寒说她不曾有过被狗咬或被狗追的经历,可是她又是那么怕狗,一时间,许欢找不出雨寒怕狗的原因,但是她相信雨寒并不是演戏,而是真的恐惧。

怕狗之“怕”,在心理学中就是恐惧情绪。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当我们面对威胁自身生命安全的情境时,像地震、火灾、绑架、抢劫等,恐惧感会充盈整个大脑,支配身心活动。在其他并不一定威胁生命安全的情境下,人也会体验到恐惧。因为,所谓的某一情境是否令人恐惧,取决于个体的主观判断以及个体是否具有处理或摆脱这种情境的能力。地震、爆炸、楼房失火等情境令人陷入恐怖和绝望,是因为人在面对这种巨大的灾难时往往无能为力。但是,一条狗、一只毛毛虫,或者是暗巷里的路人,这些并不恐怖的事物或情境同样让人觉得害怕,这只能说是个体差异所致。

人为什么会害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令人感到恐惧的动物有哪些。根据某项调查,令人感到恐惧的动物有蛇、蜘蛛、鳄鱼、狮子、老鼠、臭鼬、大猩猩、犀牛、河马、老虎。这些动物外形各异,杀伤力也高低不一,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危险。拿蛇来说,蛇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怖感,有的人仅仅看见蛇的照片就会感到恐惧。听起来,这是一种本能的恐惧。

的确,人的恐惧情绪,有一部分是本能的,如对蛇的恐惧。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阶段的天敌之一就是蛇。因为蛇不同于老虎、狮子,它非常隐秘,悄无声息地爬行在地面或树上,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置人于死地。长期的进化让我们的祖先认识到蛇的可怕,并将对蛇的恐惧留在了基因中,形成了后代对蛇的天生恐惧。这种恐惧正是人类繁衍至今的条件之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恐惧感起着警示作用,召示着趋利避害的生存之道。

同理,人类恐惧体形微小的虫子也是趋利避害的生存原则要求的。人类大脑对昆虫类的入侵有所警觉,加剧了对虫子的恐惧心理。当大脑将这种恐惧处理为警报信号时,人们会在行为上做出反应,如遮盖耳鼻,防止虫子入侵;与有毒害、威胁性强的虫子保持安全距离。

可以这样说,恐惧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保护我们的祖先没有在进化中被淘汰。想象一下,一个从不恐惧的人,他会不自量力地挑战比他大、比他更有能力的人;在危险面前,缺乏恐惧感让人变得自大、自负、自不量力。在自然界,不恐惧的结果可能是死亡。现今社会,不恐惧则意味着无法自知,从而不得不面对失败。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胆大包天、从不知畏惧的动物——蜜獾,人送外号“平头哥”。“平头哥”胆子大、爱惹事、不怕事,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去干架的路上。“平头哥”的人生信条是看淡生死,不服就干,遇到狮子、蟒蛇、毒蛇都可以斗上一斗。

“平头哥”如此霸道是因为它有不需要恐惧的资本。非洲草原上的毒蛇,最毒者如黑曼巴,对“平头哥”来说,都不过是一根辣条而已。因为“平头哥”有消化毒液的能力,即使被眼镜蛇咬伤,昏睡两个小时后就满血复活了。狮子、野牛这样的大型动物,“平头哥”也从不放在眼里。曾经有一头狮子,挑衅地对“平头哥”吼了一嗓子,从此被它盯上,一直被纠缠到败退为止。

一般情况下,狮子想要杀死“平头哥”,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猎豹则需要三个小时,而且“平头哥”皮厚肉少,对大型食肉动物来说不是一顿美餐,因此很少有狮子肯花时间和它纠缠。狮子这方面的算计,助长了“平头哥”的胆量,使得它在亡命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平头哥”并不是战无不胜,由于多年来无所畏惧地四处打架,如今蜜獾种群已经是非洲草原上的濒危动物。

像蜜獾一样毫无畏惧的人在人群中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人还是会在某些情境下感到恐惧,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那些怕狗的人,有的人因为曾经有过被狗追的经历,潜意识中产生了看见狗等于被狗追、被狗咬的条件反射,这种固定的认知形成了恐惧;有的人并未与狗发生过不愉快的接触,但是从小被灌输狗是危险的,狗身上有细菌,还可能咬人,导致狂犬病等观念。教育形成的固定认知也会带来恐惧。不管原因如何,因为对狗的恐惧,当事人就会为此调整行为,尽量远离狗出现的场合,与狗及狗主人保持距离……

有时候,恐惧的程度并不和事实情况相符,也就是说,现实中并不存在令人恐惧的情境,如狗很温顺,受过训练并不会咬人,但是恐惧情绪仍然存在。这也是恐惧情绪的特征之一,即恐惧本身与事实无关,恐惧只是潜意识发送出来的一个危险信号,它是主观的,可能是非现实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怕鬼。很多人怕鬼,但是问他,鬼到底是什么?当事人并不能说清楚。他只会心惊胆战地描述“撞鬼”的情境:夜半时分,看见一个白衣黑发的鬼影,“嗖”地从墙角飘过去,吓得他整个人都瘫了。且不论撞鬼的人说的情境是否真实,这样的情境被大脑转化为简单的信息表达:恐惧!于是他感觉害怕,继而在行动上做出选择:迅速逃离。

当然,特别强烈的恐惧会让人无法成功逃离。因为陷入恐惧情绪中的个体,其生理机能会随之发生变化,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嘴巴发干、头冒冷汗、四肢无力等。长久的恐惧会引发持久的生理机能改变,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身体疾病。此外,恐惧令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寻常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比如,发生火灾时,人会因为情境的紧急和自身的恐惧变得慌乱、紧张、头脑空白,不知所措,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为了躲避火灾而选择跳楼。如果换作平常时刻,当事人一定不会选择用跳楼的方式逃生。 tOIO0YYm8oo2PrQSPop1EzxzfDvblnc1kmXxsqZQi7rPVYFf8hGLjyA1xBkotV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