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愤怒的小鸟
——你为什么生气

办公室的午餐茶话会,杨姐如常讲起她十岁的儿子强强。

强强今年读四年级,比较贪玩,一疯起来就忘记时间,放学回家也是要先玩一会儿才能开始写作业。好在强强成绩还凑合,在班级里算中等生,杨姐并没有过多操心。近来,杨姐却遇到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强强总是气冲冲的,动不动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拿玩具或手边的东西出气。

平时小打小闹的,杨姐没有放在心上,最近则出了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强强没有考好,杨姐想着照顾他的情绪,没有说他什么。假期里,强强没有报补习班,整天玩他的吉他,可一个月之后,他的吉他考级也没有考过,杨姐忍了两天,依然没有说他什么。她知道强强的脾气,训他五分钟,他能罢工一整天,不看书也不写作业,躲房间里摔东西,到时候还是她着急。杨姐顺着他,她老公却看不得孩子整天没心没肺地玩,狠狠地给了他一通教训。不出所料,强强回房间后把他的吉他摔个粉碎,说他以后再也不学吉他、不考级了。

此后,强强的坏脾气一发不可收拾。考试没考好,他就把试卷撕烂,怨老师净出些怪题、偏题,弄得他答不出来;表哥教他学自行车,不小心害他摔了一跤,他不仅跟表哥生气,还跟自行车生气,把自行车车条都踢弯了。昨天晚上,杨姐手忙脚乱地把菜烧煳了,强强又开始耍脾气。这一次,杨姐没有客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事后,杨姐也有些后悔,生怕她话说重了,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就不好了。

午饭过后,杨姐跟同事们来了一通自我检讨,杨姐决定下班之后去超市买排骨,做她儿子最爱吃的红烧排骨。没承想,杨姐第二天又带着一肚子火气来上班。原来,她好心好意带着排骨回家,一进门就被强强一顿数落。强强怪她没有提醒自己带手工课的作业,下午上手工课,老师在讲评同学们的作业,只有他手里什么都没有,像个傻子似的坐着。杨姐没忍住火气,又把他训了一通。

“骂完就后悔,可当时那个状况,真是一分钟都忍不下去了。我真是想不明白,我们做父母的,帮他指出缺点,总是为他好不是。不管我好说歹说,他永远都有理由,和我大喊大叫的,气得我恨不得给他两巴掌。”杨姐无奈道。

杨姐的话题引来了隔壁办公室的王姐,王姐家里也有一个“熊孩子”,年纪和强强差不多,今年读三年级。王姐站在门口道:“杨姐,你知足吧,我们家那个更难搞,一言不合就在地上撒泼,跟愤怒的小鸟似的,说爆炸就爆炸,可有破坏力了!”

“这么严重呢?”

“可不是!我最近特别犯愁,这孩子要是这么下去,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关键是,我越是发脾气,他越是叛逆,就是跟你拧着来,根本停不下来,又是哭又是闹,搞得我现在见到他脸色不好都肝儿颤,生怕他一会儿又发作!”

“是呀,是呀,我也是这种感觉。现在在我们家我儿子是大爷,我和他爸得整天看他脸色过日子!”

“杨姐你说吧,我和我老公性格都挺温和的,也没有暴力倾向,家里看电视,我都给他过滤一遍,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我都不让他看。可我儿子就是莫名其妙地暴躁,昨天晚上我们还说这事儿呢,我老公说,可能是隐性基因,负负得正,到我儿子那儿变显性了!”

“负负得正,你老公可真能想!”杨姐笑着道,“我家也是这样啊,除了他爸偶尔训他几句,我基本都是跟我儿子讲道理,但是好像也没什么用。”

像杨姐、王姐这样的父母有很多,他们苦恼于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又急又气,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很多时候,父母为易怒的孩子头疼,苦思无果,找不到原因,更找不到解决办法,是因为父母没有更好地了解“愤怒”这种情绪。

愤怒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同事因为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脸红脖子粗地吵一通,体验到的情绪就是愤怒;一段感情不知不觉走到了终点,彼此对对方都有很多埋怨,一言不合就吵架,分分钟怒气爆棚,这种情绪也包含愤怒,但比愤怒更复杂。日常中的琐事,如起个大早却没赶上班车,坐地铁遇到咸猪手,买菜被小贩以次充好,考不好还要被老师、父母轮番教训……这些小事都会让愤怒不期而至。人的情绪常在惊讶、愤怒、喜悦、厌恶等不同类别里不断切换,更多的时候,则是多种情绪混合相伴,连自己都搞不清楚。

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遭遇挫折或伤害时,人会产生愤怒情绪。人的愤怒情绪在婴儿阶段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婴儿的需求停留在生理需求上,如果吃、喝、睡、温暖、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孩子就会表现出愤怒情绪。

六个月以前的婴儿,如果因为饥饿而哭泣,却没有唤来养育者(通常是妈妈)的关注,孩子会用吐奶、昏睡或长时间、高频率的哭泣表达愤怒。到了幼儿阶段,孩子对养育者变得既依赖又想独立,这个时候,孩子会体验到恐惧、软弱、孤独,对自身和外界的无力感让孩子时常气呼呼的,其实他们是在用愤怒的方式进行心理防御,而他们发脾气的对象通常都是妈妈,那个他们觉得最亲密、最安全的人。

到了成年阶段,人普遍能够控制情绪,绝对不会因为睡一觉起来看不到妈妈,吃饭时菜烧煳了,或者没有人陪伴而发脾气。但这不代表成年人就不会愤怒,相比之下,成年人更容易愤怒!看看那些路怒症患者,一次堵车就能让他们血压上升、狂爆粗口。成年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智。

当然,成年人的愤怒阈限变高了,不只是因为个体的心智成熟了,能够合理地表达情绪,控制情绪,还有一个是文化上的原因,让成年人尽可能和愤怒保持距离,即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都强调,愤怒是一种可怕的情绪,是应该被禁止的。因为愤怒情绪的外部表现非常激烈,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于是,成年人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愤怒或者不表露出愤怒的一面,这样的成年人理所当然不喜欢易怒的孩子。

回到案例中杨姐和王姐的困扰。儿童的愤怒情绪其实是他们正常情绪中的一种。并不是说,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状况繁多而复杂,所以他们更有愤怒的资格,孩子的世界虽然较成人世界单纯一些,但他们也会有产生愤怒的情况。比如,孩子在尝试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由于能力有限,很容易弄巧成拙;低年级的孩子,通常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如果受到批评指责,就会乱发脾气;如果某一个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又不可避免地做错事,即使没有大人的指责批评,他们也会发脾气。

此外,如果父母特别娇惯孩子,处处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会用发脾气的方式表达内心要求。这是一般的强化行为,如果一种行为发生后受到了赞扬和奖励,这种行为就很容易再次出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父母表现出顺从、忍让,实际上强化了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发脾气,就可以达到目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随意表达愤怒感到焦虑,首先要从教养方式上寻找症结。究竟是父母太过娇惯孩子,让孩子把发脾气当作“令箭”,还是过于严厉,让孩子无法合理表达情绪?此外,父母应该自省,自己有没有因为孩子的愤怒而触发自己的情绪开关,就像杨姐说的那样,“气得我恨不得给他两巴掌”,因为孩子的愤怒而引发父母控制或者说压抑许久的不满情绪。

长远来看,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寻找愤怒的答案,即我们为什么生气。孩子也好,成人也好,总是有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引发特定的情绪,愤怒也是如此。我们是因为某件事而激发了情绪,如路怒,还是因为对一段关系的不满而爆发愤怒,如情侣、夫妻或同事之间的争执、争吵,或者是因为内在需求与外在条件的不平衡而爆发愤怒情绪,如一个心怀伟大理想却受困于贫贱生活的人常常将愤怒的矛头指向自身。具体的愤怒原因会更复杂,没办法条分缕析地解释清楚,需要我们带着智慧和勇气一起面对。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愤怒的意义。愤怒是有意义的吗?当然!悲伤、愤怒、恐惧,这些常常被看作是不好的而被试图控制的情绪,都有各自的意义。愤怒和悲伤、恐惧一样,都是一种适应性的情绪,是内心的一个信号,愤怒情绪的出现提醒我们,他人可能越界侵犯到你的“领地”,这个领地包括尊重、安全、归属和爱等。愤怒的出现,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底线和边界。

对孩子来说,他们很容易用愤怒划出界限。比如,一个被妈妈没收了玩具的孩子,他会用力打翻所有的玩具,在地上哭着打滚,哭到声嘶力竭。待他的情绪暴风雨过去,妈妈问他,你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他会说,那是好朋友送给他的玩具,妈妈不应该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抢走,他很生气。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总不能说,老板克扣薪水,导师退回论文,我们就撒泼打滚,痛哭流涕吧。

成年人的愤怒会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出口,有人性格直爽,脾气火暴,感到愤怒就会直接爆发,吵架、打架都没怕的;有的人则性格胆小、懦弱,不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他们的愤怒化作被动攻击行为,像暗器“嗖嗖”地飞向四面八方,伤人于无形。

了解愤怒是深刻的自我觉察。愤怒提醒着那些表面或内里、短暂或长久的内在需求。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体验愤怒,察觉愤怒背后的真实心理,了解哪些被压抑了,哪些被剥夺了,认识愤怒之下那个真实的自己! aIJSj26Z6pYAdBYaleWYNDN00VroDmDGyq2Vzt5zlf5Q49s2UytSjPYk/nWn/1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