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快乐是什么
——最简单的难题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你的笑只是

你穿的保护色

你决定不恨了

也决定不爱了

把你的灵魂

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你的伤从不肯

完全地愈合

我站在你左侧

却像隔着银河

难道就真的抱着遗憾

一直到老了

……

这首五月天的催泪经典曲目在音乐平台上收获了很多评论。在这些评论中,许多听友认为似乎每一句歌词都在讲述他们不是真正快乐的故事,不,应该说,他们过得都不快乐。或许正因为不快乐,才会选这首恰好映衬心情的歌来听吧。

许多人在听这首《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时,在歌词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这些歌词字字戳心,反映出歌迷内心的真实感受。于是,许多人听着听着就莫名掉下了眼泪。

说自己不是真正快乐的人都在追求快乐,却很少有人追问自己,或者求助他人:究竟快乐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难解的问题。快乐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追求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从工作中得到快乐,有人则把工作视作对身心的惩罚;有人从帮助他人的行动中获得快乐,有人则性情冷漠,对除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毫不关心。

近年来,佛系人生突然火成了一种生存哲学。佛系人生主张生命是一场修行,快乐也是一场修行。快乐可以很简单,快乐就是内心的平静,是一种境界,一种心态,一种宽容、奉献、平和的生活态度。只要自己认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损害我们的快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佛系人生哲学主张的简单的快乐!

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源泉,也是佛系人生的主张。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花朵可以让人快乐;养一只可爱的小狗或猫咪,从做“铲屎官”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快乐;去爱,去疯,去实现许久以来的理想,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内心平和,就是快乐。

但物质主义者更愿意相信,快乐来自可见的物质、名声、地位和身份尊严。他们在名牌服饰、名车、豪宅中收获快乐,在他人的艳羡和夸赞中感觉快乐,在午夜梦回惊觉自己是一个亿万富翁时感受着快乐。物质主义者的对立面如虔诚的教徒,则把压抑、律己、修身、奉献作为快乐,把肉体上的不快乐甚至痛苦视作心灵快乐的源泉。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写道:“唯有创造才是快乐。”看,大作家定义的快乐也是片面而私人化的。克利斯朵夫是一位音乐家,创作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获得灵魂自由的重要途径,也是他的快乐源泉。可是,这一条“快乐定义”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那些没有精神追求、懒于创造,同时缺乏创造力的人来说,努力从创造中获得快乐,反而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说来说去,快乐是什么?简单地说,当内心需求获得满足时,人就会体验到快乐的感觉。由此说来,快乐变得非常个人化,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快乐是因人而异的。

当然,快乐并非完全没有共性。对大多数人来说,需求获得满足的快乐是最直接、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外部环境,快乐因饿了有东西吃,冷了有衣服穿而自然发生。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个需要层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世界上真正能达到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停留在前四个阶段,以获取不同程度的需要满足来体验快乐。

吃喝拉撒、生殖繁衍的满足是最低层级的,这是人类和动物的一致需求。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要求最低限度地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以当遇到饥荒战乱的年代,人们能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已经是最大的快乐。而到了和平年代,或者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良好的年代,生理需要则变成了基础条件,是满足其他层次需要、体验更高级快乐的大前提。

在寓言故事里,快乐通常不具有复杂的成分,是一件简单易得的事情,请看下面这个“寻找快乐”的故事。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四处寻找快乐,没想到一路走来,快乐没有找到,烦恼、忧愁和痛苦倒是不少。好在,这群年轻人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于是他们去找苏格拉底,问他:“快乐究竟在哪里?我们苦心寻找,为什么就是见不到它的影子?”苏格拉底没说什么,只叫年轻人帮他造一艘船。虽然这个要求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年轻人还是听了苏格拉底的话,把寻找快乐这件事暂时放在一边,着手造船了。

这些年轻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一棵大树的树心掏空了,终于造成了一艘独木舟。造船成功,年轻人把苏格拉底请上了船,一群人划着双桨唱着歌,好不快乐!这个时候,苏格拉底问道:“年轻人,现在你们觉得快乐吗?”

“快乐,我们快乐极了!”众人回答道。

听到满意的答案,苏格拉底说道:“快乐就是这样,当你专注地做一件事,无暇他顾时,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旁。”

看完这篇寓言故事,你认为获得快乐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稍后公布,我们先来看另外一篇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特别疼爱王子。可能是幸福来得太容易了,王子非但不知足,反而整日郁郁寡欢,他站在阳台上仰望着天空,内心道:“我为什么如此不快乐?”

国王看见王子不开心,焦急地问道:“儿子啊,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还缺什么吗?”

过了半晌,王子慢悠悠地回答说:“父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因为担忧王子的心理状况,国王绞尽脑汁,安排他看戏、开舞会、办音乐会,可是不见效果。没有办法,国王只好请来国内所有有学问的人,哲学家、神学家、法学家,个个轮番上阵,一起讨论让王子变快乐的方案。最终,这些人想出了一个点子,对国王说:“陛下,我们应该去找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和王子的衬衫交换,这样的话,王子一定会变得快乐起来!”

于是国王派人遍寻各处,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直到有一天,他在乡村看到了一个摘葡萄的小伙子,那小伙子手上干着活,嘴里哼着歌,一脸快乐的模样。国王上前问小伙子,说:“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陛下,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我也很满足。”小伙子回答道。

“那你愿意随我去皇宫里生活吗?”国王问。

“不,我一点也不想去,就是让我做皇子我也不愿意。”小伙子诚实地说。

国王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快乐的人,他的王子有救了。他对摘葡萄的小伙子说:“年轻人,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小伙子一脸诚恳地说。

“可以把你的衬衫送给我吗?我愿意还你十倍的华服。”国王说。

小伙子有点困惑,一脸无奈道:“陛下,可是我没有衬衫啊!”

国王恍然大悟,原来……

请问,国王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故事讲完了,你在期待标准答案吗?

比如,第一个故事里获得快乐的方法是专注地投入,而不是盲目地寻找。第二个故事里国王恍然大悟:快乐来自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部的条件。

或者,第一个故事里的快乐不一定来自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情,快乐有时存在于简单重复甚至令你辛苦的事情中。第二个故事国王恍然大悟,快乐并非他人能够给予的,更不可能长在衬衫上,而是存在于人的心里。

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快乐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最关键的是,这个答案只需要对你负责,对你一个人有意义就足够了。

说一句泼冷水的话,当所有人都喜欢问你快乐吗,你为什么不快乐时,这也不见得是好事情。时下流行的“积极文化”强迫每个人保持快乐的心情,这其实是对快乐的一个误解。职场培训师总会告诉我们怎样停止担忧,心灵鸡汤式的书籍常常提供各种建议,教我们如何保持快乐的心境,怎样制造幸福……这就是传说中的“积极情绪的阴暗面”,具体我们在后文会继续讨论。 ywz+a+WQwgi4ly+QlDRYe5kyH2TPWCuAnwBT9ch3df7O6P69hN4xEUoRtI4XlT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