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情商和社交商真的存在吗

尽管“情商”一词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真正被重视却是近几年的事情,更不用说“社交商”了。许多人也许还未真正听说过“社交商”一词。那么,“情商”和“社交商”,它们真的存在吗?

从我们的生活经历来看,“智商”在人们的观念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回顾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同时还让家长觉得很自豪。邻居的一句“你家孩子真聪明啊”会让父母从心底觉得开心和安慰,这时的聪明和成绩好都是对一个人智商的肯定,家长和老师也普遍重视学生的智商培养。但是,这句“聪明”的含义在当年的孩子们成年之后发生了改变。如今,假如我们对一个成年人作出“聪明”的评价,则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交际能力比较强。换句话说,这种聪明更多的时候指的是一个人的“情商”和“社交商”比较高。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应该看过电影《阿甘正传》,那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美国大片,上映之后的若干年里,阿甘几乎成了一位励志偶像,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就被别人定义为“差生”和“脑瓜不聪明”的人来说。影片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位智商只有75分的人,这样的低智商让他即便是进入小学都显得困难重重,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傻里傻气的人,最终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周遭那些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活得并不成功。

那些从小成绩就好,被老师、家长们赞为“聪明”的孩子,长大后真的就与众不同了吗?大多数也只是“泯然众人矣”,相反,从小不被大家看好,甚至经常遭到嘲笑的差生却也有出人头地者,最后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当年的“夫子”,那些一心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走出校门后举步维艰。

于是,就在《阿甘正传》播出的同一年,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这本书不仅奠定了戈尔曼博士在心理学界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反对“智商暴政”的风潮。一个“智商决定成功”的神话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公式: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随着2006年戈尔曼的《社交商》一书中研究成果的公布,除了智商和情商外,社交商也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所谓的情商和社交商。情商和社交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智商是指人类把握世界(环境和人)的多方面的信息,并作出恰当的反应,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我们习惯性地以理性和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人类把握世界的能力,它的有效性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如考试或者测试。这种方式将人的思维变得单一化,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人智力的其他维度,如情感因素、社交因素。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脑也不能像电脑一样不受任何自身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针对以上的不足,心理学家又提出了“情商”和“社交商”的概念。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忍耐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社交商,也称社交能力,它可以分为社交意识(我们对他人的感知)和社交技能(我们的后续行为),它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大脑中负责交际的神经区域和负责情商的区域存在交叉。

在丹尼尔·戈尔曼看来,人的七种基本能力——自信、好奇、意图、资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合作都与EQ有关,而社交商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情商和社交商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他是否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决定着他是否可以走向成功。当然,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每个阶段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来说,收获友谊就是一种成功。

三个十二岁的男孩走在去足球场的路上,前面的两人身材匀称,一看就是运动健将,落在后面的那个小男孩看起来微胖。他似乎跟不上前面两人的步伐,突然,前面的男孩转过头来,看着微喘的胖男孩嘲笑道:“你也想要尝试踢足球吗?”

语气中的轻蔑让这个胖胖的小男孩感受到了侮辱,下一秒钟,他们很有可能打起来。

只见,这个胖男孩闭上眼睛,做了个深呼吸,就像是准备战斗一样。接下来,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转过身去,平静地说道:“是的,尽管我足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我还是要试一试。”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不过我的美术棒极了,不管看到什么,我都能把它画得惟妙惟肖。”然后,他指着嘲笑他的那个男孩说道:“至于你,你的球技真的很棒,真的很高超!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像你一样,可总是做不到。但是我想不断练习,我总会提高一点的。”

听到这话,那个嘲笑他的男孩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他友好地说道:“其实你也没有那么差了,我们可以一起玩,我来教你几招吧!”

就这样,原本可能发生在这三个小男孩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和平收场,胖男孩不仅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还从另一个层面引导了他人的情绪,当友谊之花在这三个小男孩身上开放时,我们不得不感慨高情商和社交商的胖男孩已经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并且拥有了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感觉到幸福的能力。如果你是这样的“小孩”,你还怕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1920年,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曾经说过:“幼儿园、操场、营房、工厂和商场,到处都能发现社交商的踪迹,但是在实验室等人为的场合,它却不存在。”显然,我们生活的环境永远存在着许多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它远比实验室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社交商。同样,在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无法忽略情感的因素,包括社交也是如此,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情感都具有社交性。这也难怪,人们经常会将情商和社交商的概念混为一谈。但是,无论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也好,又或者它们原本就有交叉,都是我们构筑良好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情商和社交商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且现代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情商和社交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智商的提高,这不仅改变了“智力天生”的论断,同时也给为人际关系所苦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但是,在想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情商和社交商之前,我们必须先纠正几种关于高情商的错误认识:

一是将“老油条”错误地认为是情商高。“老油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善于揣摩人心、理解能力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事精明等。这样的人虽然情商也不低,但是还算不上是高情商。在社交中,充其量只是落得“圆滑”的评价,因为他们并不具有带动周围人情绪的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

二是善于隐藏情绪就是高情商。我们常说有些人“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而情绪控制能力也是衡量情商高低的一个指标。但是情绪也分好坏,对于坏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很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利。事实上,高情商的人总是善于将自己的坏情绪及时通过自我调解进行转化,并且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然这种表达出来的情绪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面的、积极的。鉴于情绪的传染性,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与之交往。毕竟,没有人愿意和整日愁眉苦脸的人打交道。

三是认为“忍气吞声”就是情商高。这和第二种有些相似。我们认为,不管是“忍气吞声”还是“喜怒不形于色”,究其实质,它们都是一种情绪控制的能力,离“高情商”的概念还差得很远。上文中我们曾经提到过,高情商或者说社交商高的人有一个显著的能力,就是能够引导别人的情绪。如果你能将别人的情绪引向正面,那么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避免了,这样的情况下又何须“忍气吞声”呢?

由此可见,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情商和社交商,首先可以从对情绪的掌控能力方面入手。其中主要包括: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而想要做到这些有一个前提:关注别人的情绪,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便离我们不远了。 EjsIOXG2qHCEc5/vf/msgL0WGTroCHlPsBcVIoUWQB/g/AvlZCLe/911Co0Zx7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