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人人都希望可以左右逢源,却很排斥“圆滑”。而最理想的境界莫过于“外圆内方”,处世外圆内方,在人际关系中就可以如鱼得水,心想事成。

外圆内方的道理,很多人都听说过,似乎也明白它的意思。究其实质,它指的是一种做人的艺术,是指一个人表面上很随和,但是内心方正,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它指的是人们在处理纷繁的人际关系时要懂得灵活变通,在不牵涉大是大非和违反自己内心原则的情况下,随机应变,最大限度地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清末有位叫作陈树屏的人在江夏做知县时,恰逢张之洞任湖北总督。张之洞和当时的抚君谭继洵关系不和,两人经常不分场合地针锋相对。一次,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两位,当他们在席间谈到江面宽窄时,张之洞说是七里,谭继洵却非说是五里。两人争执不下,谁也不愿意在对方面前退让。陈树屏谁也不敢得罪,但也不能让他们一直争执下去。想了片刻,陈树屏说话了,他言辞恳切地说道:“两位大人都没错,江面涨潮时就宽到七里,落潮时便变为五里。”两人本就是为了给对方难堪而胡说八道,这时陈树屏的一句话为双方都找到了台阶,他们也就顺势结束了争论。弥漫在席间的硝烟尽散。

人生处世本就有“直”和“曲”之分,直来直去、本性流露固然是尊重真相,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得罪别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上文故事中的知县陈树屏,他明知江面既非五里宽,也非七里宽,但是假如他将这个事实当众说出来,不仅不能为两位大人解围,同时也势必将自己带入是非之中。在这里,面对“江面宽度”这个无关大局和原则的事情,陈树屏的选择和处理无疑是正确的。

其实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一个人想要做到外圆内方并不是那么难,难就难在坚持时时、事事做到内圆外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外圆内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唐朝名相李泌幼时就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应召入宫。当时,唐玄宗和魏国公正在下棋,唐玄宗想试试李泌的才能,便示意魏国公考考他。魏国公以棋为题:“方,好比是棋局;圆,好比是棋子;动,犹如使棋活了;静,就是棋死了。你能用方、圆、动、静四字来比喻弈棋的道理吗?”年幼的李泌稍加思索,脱口吟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此言一出,唐玄宗和魏国公无不诧异。古人常说“人生如弈棋”,李泌不仅道出了弈棋的道理,也道出了做人的真谛,更是“外圆内方”处世原则意蕴的最佳注解。

“方如行义”道出了为人处世的自足之本。要做到“外圆内方”,功夫首先要花在“内方”上,“内”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灵魂。所谓“内方”,就是要做到人格独立、内心正直。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具有了立世之本,才能 “方”得有理。“方如行义”,一个人要做到“内方”,必须胸怀大义。这个大义是指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情,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真理百折不挠的追求。这个大义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心理底线和原则,违反了这个原则就谈不上“内方”。而一个人只有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原则,才能够在面对问题时不左右逢迎、颠倒黑白、随波逐流;面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时敢于挺身而出,勇敢面对,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做好了“内方”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注意做好“外圆”。这里所讲的“圆”,并不是精于世故、老谋深算,而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艺术,正所谓“圆如用智”。“圆”讲究的是张弛有度,把握分寸;“圆”倡导一种豁达、一种大度、一种宽厚、一种善解人意、一种与人为善。在为人处世中,要力争达到“和谐圆满”的境界。遇到事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在交往中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驾驭自己的意志,以开阔的心胸处事。时刻将“与人为善”作为自己交际的原则,尽量少和别人发生分歧,产生矛盾。真正遇到麻烦时,要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去友好、宽容地对待,处理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春风化雨,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外圆内方”不仅是一种处世的原则,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将 “外圆”和“内方”结合起来。八面玲珑,只圆不方,做人未免圆滑。这样的人虽不与别人冲突,但是也很难走进别人的心中,所谓的人际关系融洽不过是一种表象;棱角分明,只方不圆,做人太过死板,这样不仅容易伤害别人,最终还会伤害到自己。 这样的人虽然更真实,却让人难以靠近。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待人真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热心助人,厚德容人,才是真正的“外圆内方”。

不仅数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如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同样提出人应该具有四种美德:谨慎、公正、勇敢、克制。他认为公正与勇敢是一个人的内心需要具备的品质,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内方”,但是“谨慎”和“克制”则是指处理事情时需要具备的素质。“勇敢”如果没有“谨慎”和“克制”相伴,也可能变成莽撞;不计后果的公正也可能为自己招致祸害。因此,亚里士多德还特别指出:做正确的事情也不能莽撞行事,过多的勇气其实就是不计后果。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对错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做到心中明了即可。在实际的处理中要谨慎从事,妙语化解,找到勇敢行为和谨慎克制的最佳平衡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许多时候要做到外圆,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妥协。但是这种妥协并不是耻辱,也无须感慨无奈。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是非曲直,这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自身的利益基础上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不妥协是因为不想损害自身的利益,而他人亦如此。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妥协是一种利益的让步,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将对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一样重要,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在讲究平等的现代社会,只有尊重他人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HVCXQkEo0aWZWtjFsyPnhKdHuQKyM6pUqF/N07hfBSNKyHZZDrCAiSccImLVO+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