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角色效应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重要

“角色”一词最早产生于戏剧之中,是指演员在剧中所扮演的一种人物类型。如果我们把人生当作一场戏,那么每个人在这场戏中都将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并且由于阶段和所处场景的不同,我们的角色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心理学界有一种“角色理论”,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角色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从个人水平的分析过渡到群体和更高水平的宏观分析的一个桥梁,该理论有社会角色和角色扮演两个主要概念。社会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包含社会客观期望和个体的主观表演。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意识会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角色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她们的外貌非常相似,成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是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内读书,但是她俩在性格上大不一样。姐姐性格开朗、好交际,待人主动热情,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而妹妹遇事缺乏主见,在谈话和回答问题时常常依赖别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随后,心理学家对两姐妹的成长过程进行了逆向调查,发现造成姐妹俩性格差异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姐姐必须照顾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求妹妹听姐姐的话,遇事必须同姐姐商量。这样,姐姐不但要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扮演了妹妹的“保护人”的角色;妹妹则理所当然成了被保护的角色。这就造成了上述心理学家观察到的现象。可见,扮演何种角色对孪生姐妹的性格形成是关键的因素。

其实,并非只是孪生子才有“角色效应”,正常人都会受到角色效应的影响。扮演“知识分子”这个角色,就会受到“文质彬彬”等一些角色要求的影响;扮演“教师”这个角色,就会有“为人师表”等角色要求;扮演“领导”这个角色,就会有“威信”“影响力”等一些角色要求。它们就像“魔绳”一样,把你紧紧地捆束在这个角色之中。

那么,为什么人一定要扮演某种“角色”呢?难道“我就是我”不好吗?“角色”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而是客观要求和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处于这个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社会会对处在某个位置上的人提出一定的要求,即社会期望。比如,作为一名教师,社会对其的要求就是“为人师表”。个体在接受这种期望后,依照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去履行义务,完成该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行使相应的权利,这就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当个体被赋予一个“角色”时,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方式,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们正是通过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按照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去行动,成为履行一定义务的“角色”。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角色扮演使一个人能够亲身实践他人角色,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获得与他人相同或者类似的情感体验。只有如此,当我们与他人发生联系时,才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行动。因此,扮演好人生大戏中的每一个角色将有助于发展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力,更好地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由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尽量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一个人是“父亲”时,就应该扮演好自己“父亲”的角色,如努力工作,抚养和教育孩子,为家庭生活做计划等。如果一个“父亲”不做“父亲”该做的事情,也就是不履行社会给予他的角色期望,整天沉迷于游戏、玩乐等,那么他将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并且会造成家庭矛盾频出。推而广之,如果人人都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人与人之间将无法交流,社会也将无法正常运转。二是我们要定位和区分属于自己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我们才不至于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做好角色区分,则要求我们安于本分,不要越位,不要和他人的角色发生冲突。否则的话,就是“角色失调”,将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阿健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人员,不仅一表人才,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公司的许多商务谈判尤其是外商谈判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相比之下,阿健的顶头上司——销售经理就不那么显眼了,没有很高的个头,学历、水平甚至连能力和阿健似乎都没得比。

一次,阿健和经理一起去参加一个商务宴会,在宴会上,阿健得意地与外商频频举杯,用英语和外商聊得不亦乐乎,阿健的上司则被冷落在一旁。宴会结束后,阿健和经理一起送外商出门,没等经理伸手,阿健就抢先和人家握手道别,这一举动让上司马上变了脸。这次事件后没几天,阿健就被调到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了。

后来,阿健在和同事的闲聊中无意听说,原来他的这次调职是因为上司在公司老板面前打了小报告,说阿健不够稳重,爱出风头,因此不适合做销售业务,还有待磨炼。经朋友点拨,阿健终于明白是自己 “越位”了——没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抢了领导的“镜头”,犯了职场大忌。

阿健的教训提示我们,对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一定要准确定位,然后再认真地扮演好它。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其他一些角色失调的情况,这不仅使自己的角色扮演遭遇障碍,严重时还会导致角色失败,影响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协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即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有两类,一是发生在不同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如夫妻冲突、婆媳冲突等。它常是由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偏离角色规范等原因引起的。二是在角色扮演者自身产生的冲突。这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首先,当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要求,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亦称“角色紧张”。其次,当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间出现行为规范互不相容的情况时,就会发生角色冲突。防止角色冲突只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角色紧张应减少过多兼职,解除过重的负担。针对角色规范冲突,就应使人的角色单一化,即在一种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

2.角色不清。即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该角色的行为规范认识不清楚。在社会与文化急剧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范围。在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出现,社会还没来得及对其权利义务作出规定,这也会造成角色不清的情况。

3.角色失败,亦称角色崩溃。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是指角色扮演者被证明已不可能继续承担或履行该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不得不中途退出舞台,放弃原来角色的一种现象。

这些角色失调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们没有很好地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定位和适应,是一种可以改善以及补救的现象。

总而言之,正如我们常说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既然社会将角色赋予我们,那么不管是出于责任还是道德,我们都需要扮演好它。成功地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我们才能获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iK+VvXzQ2pqnGuA9STZEi8wxhQQxqfbCHVBYE4NYZCIF5zDymRY6fJKofU+2pn3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