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自我暴露效应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达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心理学家还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自我暴露效应”。

生活中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虽然话不多,看起来不善交际,知心朋友却很多,人际关系也很好;有些人虽然很擅长社交,在交际场所如鱼得水,却很少有知心朋友,以至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都深感孤单与寂寞。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并不都是由于人们的“表里不一”,很多时候与是否“自我暴露”有关。朋友多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人真诚,喜欢进行情感沟通。也就是我们说的“性情中人”,他们说话也许不多,但是都很真诚,有困难的时候,也总是有人来帮助他,而且这种帮助非常慷慨;长于社交的人,因为习惯了说场面话,做表面功夫,因此虽然从短期看,交朋友又快又多,但感情都不是很深。即使对方向他们说出心事,他们也会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虽然说很多话,却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这种人让人感到是出于某种需要,而不是在用情感进行交往。

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而相互靠近,但能否真正靠近彼此,则取决于其中一方是否对另一方开放内心,也就是允许对方靠近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对他人的开放性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社交层次的,多表现在初次见面时的待人接物方面,这与个人的性格和习惯相关。因此,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很健谈的、社交能力强的人,但是这种言谈一般不会涉及态度、情感、隐私等根本问题。第二个是内心层次的,也称为自我展示性,也就是一个人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本意、内心展现给他人。这个层次也是决定交往能否深入的关键所在。

这两个层次虽然深浅不一,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阶段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发生过程中是完全独立的。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强,可以在初次见面时饶有兴趣地与你谈论国际时事、体育新闻、家长里短,可是从来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使两个人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当你尝试着将话题引入略带私密性的问题时,他也会一语带过。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一个健谈的人,也可能对自身的敏感问题有相当强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则说明两人的交往还处于泛泛之交的社交阶段,当然也有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则恰恰相反,虽不善言辞,但在经过最初的寒暄之后,很快就会向对方袒露心声,社交能力在这样的人身上表现得不明显,但他们总是能很快和别人拉近距离。

以上我们所说的“袒露心声”,其实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讲的“自我暴露”。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程度取决于两人之间的交往程度以及喜好程度,它与自我暴露的方式或者形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在见了一两面后,发现对方不是自己适合交往的人,因此两人之间的交流就会永远停留在表面层次;而另一些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甚至是第一眼就会相互喜欢,相互喜欢的人会很自然地去交流他们的情感、内心的想法,分享彼此的秘密。自我暴露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

自我暴露随着交往的深入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共同兴趣的暴露,如爱好、关注点等,这些一般在交往的最初阶段就可以发现;第二是对他人的评价,如张三好、李四不好等,这些问题由于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态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只能发生在比较亲密的人或者比较熟悉的人之间;第三是对自我的评价,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脾气很急躁之类的,这是一种更为实质的自我暴露,虽然有时候说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情况,但是至少说明这个人愿意将自己对他人开放;第四是隐私的暴露,如夫妻关系等。暴露的内容越隐秘,说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亲近。

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别人在什么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来判断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程度,确定我们同别人的关系状况。当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能否毫无顾虑地对别人暴露自己哪一层次的信息,来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我们在彼此的关系中卷入越深,与对方的关系就越好。并且,心理学家还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在人们的自我暴露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自我暴露”虽然是增进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意味着我们对任何人都必须“自我暴露”。在生活中,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自己对陌生人、熟人和亲密的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不同的。对于一些陌生人,尽管有时候我们觉得对方不错,但是在没有熟悉之前,我们的交流也仅限于一些非私密的话题,如“今天吃什么了”“昨天天好热”之类的不涉及个人态度、评价等隐私的内容;对于熟悉的人,我们会谈论一些比较亲密的话题,但这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如“上周末我们去了某地方吃饭,感觉还不错”等;对于亲密的朋友而言,两个人之间交流的话题就多了,无论是亲密的话题还是非亲密的话题都会很多。这时,人的自我暴露深度和广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不能否认的,那就是不管对于任何人,哪怕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我们也有不愿意暴露的秘密。这是人类的一个共性。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和对方的关系亲密,就肆意探听别人的隐私;也没有理由因为和对方关系亲密,就要求对方完完全全袒露心扉。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那么不仅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还会令对方因为不安全感而对你产生排斥,令你的初衷适得其反。 jm/sNEzIkbxW2+OdJG9QrAJx6qmwaz2lzoXluAApbFiav7bw5hvNlua/fYgkfT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