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的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以利于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这七道关隘即所称之“七冲门”:“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当然腑不是传化水谷,但其共同生理特点都是: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先贮(藏)而排(泄)。
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又为奇恒之府。
(一)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囊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色黄绿,味苦,是“肝之余气泄于胆”而形成的,即由肝脏分泌储藏于胆。胆汁泄于小肠,有助于对饮食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促进脂肪的乳化和吸收。胆汁的化生和排泄,是由肝的疏泄功能来控制和调节的。
(二)主决断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具有不偏不倚的特性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的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为接受和客纳水谷。腐熟,是饮食物在胃中经过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食糜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通降也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胃的通降还包括小肠、大肠的传导功能。
上述两点都是胃气的功能表现。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胃气,主要是指胃的舒缩功能,主要与Ach能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Ach能系统及其调控的功能是胃气健旺与否的标志,或可谓胃气统括了迷走神经的功能。因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力体现,所以胃气是为生命之本。而中气具有升举偏温的特性,兴许是指chE活性。
(三)促进血液化生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亦,是谓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处中焦,说明胃与血液化生密切相关。从现代医学看,在正常胃组织和胃液中,存在着一种与维生素B 12 吸收有关的“内因子”,缺乏此因子,就会产生恶性贫血。内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6万。内因子在胃内能和食入的维生素B 12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透析的复合物,移行至回肠,附着在回肠黏膜的特殊受体上,有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 12 的作用。
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曲转的管道器官,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连,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
(一)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的盛器,食糜在小肠内经过进一步消化,才能把水谷化为精微而被吸收,食物残渣则出此下输大肠。
(二)泌别清浊
经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部位,吸收精微物质,排除浊物,这也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主液
“小肠主液”,主指小肠对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与调节,亦即脂溶性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下入大肠就不被吸收了。
大肠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其间又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阑尾也归属大肠。
(一)主传化糟粕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将食物残渣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二)主津
“大肠主津”,指大肠能再吸收糟粕中多余的水分,主持对水分(部分水溶性物质、电解质)的吸收与调节。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为储尿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出为尿道。其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尿液在肾的汽化下生成并输入膀胱,当尿液储存到一定程度,又通过肾的汽化作用及时排出体外。称尿液为津液,可理解为强调尿液仍有重新利用的价值。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部位在胸腹腔内。而其形态,由于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不够明确,因此引起了后世的争论。
《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
认为有形的代表是张景岳,《类经》:“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称三焦为“孤府”。《类经附翼》:“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至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着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从现代医学看,可认为受内脏神经支配的胸腹腔外包膜即是三焦,则能兼容两种观点之妙,因胸腹膜脏层亦为构成诸脏腑的外膜。
(一)主持诸气
人体之气,特别是最根本的原气,是通过三焦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汽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和气化的功能。如今看来,在外周肾、肠系膜等血管存在有DA受体,可能主要与三焦系相关,且不仅仅如此。
(二)外应腠理
三焦将元气布于腠理,主管纹理。腠理具有致密的特性,现代主要是指(皮肤)黏膜层,黏膜层(微血管)应有DA受体存在。所说的“肾合三焦”,主要是指肾上腺与三焦相通应,肾上腺髓质产CA,皮质产皮质激素等,均具有固密的功能。
(三)通行水液
三焦是水液的通路,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这可认为三焦具有疏通透析的作用。
(四)三焦的分部与兼能
三焦是脏腑之外膜,其基因表达嵌入各脏腑器官的部分功能,同时兼有分部的功用。
1.上焦如雾: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等称上焦。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营卫生会》将其形象地描述为“上焦如雾”。
2.中焦如沤:“中焦亦并胃中”,所指是胃脘部。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分。中焦有参与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并化生血液的功能。
3.下焦如渎: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以及小肠、大肠、肾、膀胱、肝脏等脏腑。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