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五脏及其相互之间各种生理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阐释的。

一、心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脏颜色赤,在五行属火,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一)主血脉

全身的血和脉都统属于心。血管和心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体系,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血液循环系统都有赖于心脏功能的正常,才有发挥其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代谢产物等功能,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心气又主要由原气所化生,所以心脏搏动是根源于原动力的作用。

从现代观点看,虽然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机制,迄今尚未能清楚阐明,但心脏搏动主要与儿茶酚胺(CA)及电解质K + 、Na + 、Ca 2+ 等明显相关,其中心肌收缩动力主要是由CA决定的,且窦房结区域也存在嗜铬细胞,这说明心脏象发动机一样,其运转乃有赖于原动力——元气(CA)的作用。而水电解质平衡则能表示血液的状况。

(二)主神志

心主神志,也称心主神明,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心脏主持血液循环,为整个机体运送营养和氧气,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机体新陈代谢的旺盛与否,即心脏的功能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状况。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脏是神志活动的根本,主宰精神活动,试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有人从马的心脏里提取到了记忆软件(肽类分子),人的心脏难道就不是记忆软件的发源地?《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即说明记忆是心脏的功能;

2.心脏具最强的自律性,这种自主功能本身就是“神”的标志;

3.心脏对外界影响相当敏感,如躯体运动和情志刺激都迅速影响心率和心律,使机体能适应各种变化,这种自动调控机制更是“神”的标志之一;

4.心电与脑电最强,即新陈代谢最旺盛,心脏的血液输出直接关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脑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

5.从递质方面来看,主要与谷氨酸(GA)相关,新陈代谢旺盛则三羧酸循环增强,产生的GA含量必然更多,而GA是中枢兴奋性递质,再就是意识思维的启动机制应主要与心脏相关(或是GA);

6.从病理角度来看,有报道说,心脏移植的患者,其精神活动会发生显著变异,且临床上凡有心脏病症者,均会出现神志异常征象;

7.心主神志也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

(三)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即把五志分属于五脏。这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之志。心脏新陈代谢旺盛,主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应有满怀喜悦之感,故喜是由心脏播发的,相通应于心脏。喜乐神经元可能主要与心脏相连,从递质方面看,似主要与E能神经系融通,如有利血平耗竭CA,就可见忧郁不乐的表情。

(四)在液为汗

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汽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由于汗为液体,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汗主要是水和无机盐,属水电解质体系,在临床可见,对水电质解平衡紊乱最为敏感的就是心脏,严重者常导致心率不齐、心律失常、心悸等症情。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其华在面

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再者,从面部表情也可察知人的精神状态。一因心主血脉,二由心主神志,面部的光彩可反映内在心脏的状况。

(六)在窍为舌

“心主舌”,“心在窍为舌”。在窍,即是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功能。手少阴心经联系舌本。再如心绞痛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来治疗,也可证舌为心窍。舌的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心主产GA,有助于生成谷氨酸钠以维持正常味觉,“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而舌的灵敏有利于语言表达,则又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总之,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完整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主宰精神活动。

二、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位最高,故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脏颜色偏白,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又称“娇藏”。其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一)主气、司呼吸

人体一身之气均为肺所生。人体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的清气(O)三者结合而成,而O 2 是由肺吸入的,肺主吐故纳新,即吸入O 2 ,排出CO 2 ,实现了体内气体的交换,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氧化反应)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于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体现;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之所以能主一身之气,是由于肺有“司呼吸”的功能,呼吸是宗气的功能表现,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宗气积于胸中,通过心脉输布全身,起着温煦四肢百骸的综合(非单一节制)作用,它接受饮食物中的必需物质(如组氨酸),并受O 2 的调节等,出现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宗气的实质可能是指组氨酸-N-甲基转移酶活性及其降解组胺(H)时释放的信息冲动;从肺的胀缩完全依赖于呼吸舒缩的情况来看,宗气又应包含有胃气的功能。宗气亦主持内呼吸,调节细胞膜对O 2 的摄入。

由上认为,凡气之出入均由肺统制。

(二)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是宣布、发散的意思。肃降,是清肃、下降的意思。宣发和肃降,是肺气活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宣布发散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全身,外达于皮毛,此即“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排出体内的浊气;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屏障作用;通过出汗和呼气以调节水液代谢;驱除肺和呼吸道内的痰浊。

肃降,是肺气向下和向内清肃通降的功能活动,具体体现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使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下行,以保证吸入的清气为机体所用;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以上功能包含了呼吸运动、气管纤毛运动、肺泡气体交换、肺循环等的功能综合体现。

(三)通调水道

通,是疏通;调,是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1.肺是前列腺素合成和灭活的主要器官,血液中前列腺素能直接作用于肾血管,改变肾血液分布,对尿量起调节作用。其在动脉内的浓度及全身效应,主要由肺脏控制。这可能即是“肺为水之上源”的理论依据。

2.肺循环为低压低阻系统,肺间质有丰富的淋巴管网络,能防止液体由血液渗出到肺泡和加速肺泡中体液被吸收入血,有利于体液吸收转运。实验性向肺泡注水,可迅速地被肺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这是因为液体从血液透入肺泡的肺毛细血管压为8~10毫米汞柱,比液体从肺泡进入血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25~30毫米汞柱)要低得多。这说明肺有转运水液的能力。

3.医学研究已明确,正常人每日由呼吸道以水蒸气形式排出的水分可达250毫升。呼吸速度越快,排出水分越多。

4.肺还通过排出CO 2 平衡的多少,来控制血浆中H 2 CO 3 的浓度,以调节体液酸碱。

5.有人对30只兔子用人工扩张肺,增加肺通气量的办法,观察扩肺前后的排尿变化,并同时用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摘除脑下垂体的方法进行对比,以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家兔在扩肺后,均出现明显的抗利尿效应,并与垂体、迷走神经有一定联系。

6.实验研究发现,心房和肺静脉内存在压力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作用于丘脑和延髓心血管中枢,影响肾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或调节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影响肾对水液及电解质的排出,达到调节血容量的效果。

以上或可说明“肺主行水”,通调水道的功能。

(四)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液循环而聚会于肺,通过气体的交换,然后输布到全身。红血球通过肺脏释放出CO 2 ,再携带O 2 ,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运行的作用。有人从研究肺对血压的影响来探讨肺对血液的治节,认为,缓激肽灭活主要在肺,血液中无缩血管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经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转化酶转化为有缩血管活性,并能刺激醛固酮分泌的血管紧张素Ⅱ。血流经肺脏时,可以除去大量的舒血管物质——缓激肽,而产生一种强大的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可见,肺在维持外周血管张力,保持血压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人通过观察肺气虚患者血流图,提示肺气虚患者肺血管弹性较差,肺动脉血流量减少或肺循环阻力增加,以论证“肺主治节”以助心行血之功能。

(五)在志为忧,甚则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生活在缤纷的世界里,不断从外界获取营养等良性成分,也必然接触不良事物而被伤害。肺系主与外界相通交换,若有不良刺激(包括病原体、异物、精神感情等),首先即侵犯肺,如此则必然使人产生忧伤的情感。肺对异物刺激最为敏感。从分子水平看,如异物侵入组织,首先是刺激组织细胞释放H等炎症反应分子,若免疫机能正常,则很快消灭异物,炎症减轻甚至消除;若免疫功能不及,则H释放增加,出现炎症反应,甚则引起疼痛等悲伤反应。H实际上应是诱导免疫因子。

(六)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通,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

涕是由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黏膜下血管丰富,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可使吸入的气体在未到肺泡之前获得净化和湿润。

(七)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主皮毛,皮毛的营养来自肺气的敷布,即由肺之余气——次级代谢产物提供营养。“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还通过肺气宣发输布,主皮毛,荣肤发,协助腠理起固卫御邪的藩篱作用。

1.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这与肺是与外界相触交换,是属于同一通外体系;

2.从呼吸机制的演变来看,如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就具有呼吸功能;

3.现代生理学也认为皮肤参与、协助机体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肺的各项功能是相互关联的,必须融通起来加以认识。

三、脾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脏(淋巴小结)颜色偏黄,五行属土,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就是脾脏,藏象学说所论之“脾”,则包括了脾脏和胰腺的生理功能。

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可说是淋巴系统的核心,而中医论述的脾之功能时,即已统括了淋巴系统的功能。

(一)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送至全身的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1.运化水谷即主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的特性就是主消灭异物,再变化成其他小物质,以利于机体吸收、利用。从现代医学看,这主要是指消化系统的功能:

(1)运送食物——机械性消化,《素问·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饮食物虽受纳于胃,但其精微则赖脾之运化,即认为运送食糜是脾的运化功能表现。

(2)分泌消化液。

①胃液分泌:认为胃液分泌消化酶之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上(脾脏所主),似可证。

②胰液分泌:胰腺与脾脏是相合而言,其功能特征同样是主消、主化,密不可分,胰液对消化食物是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脾消化水谷的功能,主要是指胰腺的功能,而小肠分泌消化液只是胰腺为后天之本(参见后文)、统领六腑的功能延伸。

(3)营养物质的吸收。

①静脉吸收:《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即指水谷精微是通过门静脉入肝,再随静脉血入心的过程。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是由脾主持的,是脾的功能表现,如胰岛素就影响糖类的吸收。

②淋巴吸收:主要是指对津液的吸收,见“脾主升清”。

2.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水液之所以能布散至全身发挥其润养作用,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这些实质上都是淋巴系统运输和调节体液的作用。

(二)主升清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等的功能,它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脾具有主升的特性,所升之清就是水谷精微及其所化生的气血。

1.食物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虽说部位在小肠,但主要是依赖淋巴管的升吸作用来完成。“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虽说是揆度(推理)得来的观点,或可认为是比较形象地描述了脂及乳糜微粒等从肠粘膜,经过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淋巴管→胸淋巴导管→肺脏进入血液循环的全过程。

2.其他气血津液精微的向上输布,也有赖于淋巴系统的升吸功能来调节完成。

3.脾气主升,对维持腹腔的内脏位置有重要作用。

(三)主统血

统血,是统摄血液,也即调控血液在脉内运行,不致逸出脉外的意思。脾统血的主要机制,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1.从脾的功能看

(1)滤血:脾的边缘区及脾索是滤血的重要结构,其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能及时清除血内的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还通过阻留血小板赋予其活性。这可能是固摄作用的体现。

(2)造血:脾在胚胎时能造各种血细胞,出生后脾只产生淋巴细胞。当严重缺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脾还可恢复造血功能。

(3)储血:人脾约可储血40毫升,血细胞浓集于脾索及血窦内,机体需要时,脾可将所储的血细胞释入血循环中。

2.再从微循环看,毛细血管与淋巴窦的协同功能,由于淋巴系统调节水液,从而维持循环的正常状态,即脾还通过运化实现统血功能。

(四)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的意思,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目的是通过思考来获得转机、转变、变化,这与脾主消、主化,变化、转化异物的功能特性是一脉相承的。

(五)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为涎。它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脾为涎。”涎的分泌主要与脾相关。涎是指浆涎,内含淀粉酶较多。分泌腺主要是指腮腺和唾液腺。

(六)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主身之肌肉。”肉,指肌肉组织,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考察证明肌肉主要与脾相关。

1.脾主肌肉,因水谷经过脾消化之后,其精微由脾吸收运送到全身,肌肉才能得到营养。肌肉对营养(葡萄糖)低下最为敏感。

2.“脾生肉。”肌肉由脾之余气——次级代谢产物充养。

3.从胚胎发育看,肌肉组织与脾均起源于中胚层。

4.脾主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调节供血量营养肌肉;胰主Ach能系统,调控肌肉的舒缩运动。

四肢为人体之末,又称“四末”,为何脾主四肢,试作如下分析:

(1)四肢为力量发动表现之所在,有赖于肌肉的功能强健。

(2)脾主运化和升清,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运用自如。

(3)脾气正常四肢才能得充养,这可从胰岛素和Ach能系统功能来认识。

(4)四肢促产能之阳主要是NE,而脾主要与NE能系统相关。

(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主口……在窍为口。”口,指口腔。脾主消化系统,而口为消化道的开端。口腔的功能包括口味、食欲和分泌涎液等,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纳谷馨香。“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唇,是口唇,是口腔的一部分,同样受脾脏的精气所充养。脾之外荣口,其华表现在唇。

(八)与免疫系统关系

脾有明显的抗御病邪作用,脾与卫气关系密切。

1.卫气产生于脾运化而成的水谷悍气,无充足的水谷营养,也就没有充足的卫气。脾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也就是营养代谢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2.脾之特性主消化异物,同样也主消除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异物及消灭侵入体内的病邪,这主要是指脾属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

3.现代研究证实,脾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而用补脾药治疗后则有显著提高。

四、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颜色偏青,五行属木,其性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

(一)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展、升发、柔和的特性,以维持气血平和,性情畅达,故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之说。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机,是指新陈代谢的机制,包括物质升降出入的运动功能。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对气机运行是疏通、畅达的作用,所以对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畅气机,是指肝对物质代谢的互转化功能,还包括肝的解毒功能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肝脏是人体储藏养料,调节营养物质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肝脏内血液与肝细胞亲密接触,因此肝细胞可以转化和改变血液中的许多成分。

(1)肝脏对糖类代谢的作用是:能转化果糖和乳糖为葡萄糖;即将门静脉中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能分解糖原为葡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使蛋白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故肝脏能调节血糖维持于一定水平。

(2)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当血脂升高时,肝脏和其他组织可将其从血中移去储存,能转化糖类为脂肪;能使蛋白质的氨基酸脱氨基后变为糖类,再转化为脂肪;能转化脂肪为糖类。

(3)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蛋白质经消化成为氨基酸,经由门静脉血循环转运至肝脏,脱去氨基变为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产物,成为能量的重要来源;蛋白质在肝脏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血氨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由尿中排出解除氨毒;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能为合成内分泌激素和血红素提供氨基酸原料;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的合成基地。“肝气调达”,意味着肝脏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功能是正常的。

调畅气机还包含了肝脏排泄解毒以维持机体条达稳健的作用。肝脏合成尿素以解除氨毒;肝脏还分泌毒素至胆汁,经胆道及肠道排出体外;肝脏还能合成参与解毒过程的各种酶。

从对物质转化的功能看,肝起着枢机的作用,有助于各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正常。

(1)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2)从解剖特点看,肝性主升,门静脉回流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脾胃的血液供应正常。

(3)肝主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乳化、吸收。

(4)从物质代谢看,肝主营养物质的转化,供组织利用,调节营养物质血浓度,有助于脾的消化、吸收、运输功能。

(5)肝脏能合成胆碱酯酶,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肝主产丙酮酸,脾促进Ach合成需丙酮酸为原料。因而有“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的认识。

2.调畅情志这实际上是调畅气机功能的通变。正常的情志活动,有赖于气血运行的正常。肝的疏转发泄功能正常,则身无郁积滞塞,组织所需物质的供应顺遂,则气血运行通畅,情志自然舒畅。肝脏亦是许多内分泌激素(具影响情绪效能)的灭活场所。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同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如肝脏参与性激素的调控。

(二)主藏血

“肝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储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人体各个部分的血量,是随该部分功能活动的强弱而增减的,并受情绪变化、外界气候等因素影响。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就把所储存的血液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之所需;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的活动量少,机体各个部分特别是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相对多余的血就归藏于肝。故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脏为体内重要的储血器官之一,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储存全身血容量的55%,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毫升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从解剖看,肝血窦是肝内的特殊毛细血管,具有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三)主藏魂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魂,魂为精神活动之一,魂是神的前体,有生神的作用,即属于未萌的潜意识,是一种不能自知自觉的精神状态。正常状态,魂是附着于神而存在。

(四)在志为怒

怒是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在不良刺激下,易使气血上涌,升泄太过,则情绪激亢,即表现出怒的形式。由于肝主疏泄,阳气主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

(五)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即包括肌腱、腱鞘、韧带等膜状结构。筋是肝之余气所滋养。爪,即爪甲,为筋之延续。爪甲为肝之外荣表现,可以反映肝的功能状况。

(六)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目,即眼睛,司视觉。目与肝联系最为密切。肝的经脉上联系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濡养。目之所以能发挥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现代证实,肝脏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最多的组织,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约为体内总量的95%,且能把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参与视觉的功能,由其活性形式11-顺视黄醛构成视紫红质的成分。所以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的状况反映出来。

但还须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也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后世医家发展为“五轮八廓”学说,给眼科的辨证论治打下一定的基础。

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泪腺分泌泪液,与肝相通应。

五、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脏颜色偏黑,五行属水,为脏腑阴阳之根本。

肾包括现代所认识的肾脏、肾上腺、性腺等的生理功能。

(一)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藏精是肾的功能,肾对于精具有闭藏而不致无故流失的作用。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所以,精实质上是指酶元及激素元等物质,而更偏于指蛋白质,因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精是生命的根本。

肾所藏之精,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指同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都归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必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组成肾中所藏之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健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就描述了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规律,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并明确指出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

(二)主水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液,是指肾气的蒸腾汽化作用,对于体内水液(水电解质)的输布、排泄,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水液中有营养的津液,通过肾阳的温煦蒸腾,重吸收以再发挥它的应有功用;一是将利用后多余的水液特别是代谢后的浊毒物质,通过肾生成尿液而输到膀胱,排出体外。

(三)主纳气

纳,是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使清气能够下达深入深入人体的作用。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从而使肺吸入的O 2 正常交换。

从现代医学看:

1.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及皮质激素可使呼吸道平衡,有利于呼吸的顺利进行。“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就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2.在酸碱平衡方面,肾脏排泄酸性物质,有利于肺的呼吸功能正常进行。若功能不及,则血液呈酸性,CO 2 由肺释出明显增加,而出现气喘症等,这可能是肾的气化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四)主藏志

肾藏志,志是意志和经验的存记。作事能有主见、有目的的进行。因“肾藏精,精舍志”,脑的功能赖肾精的不断充养。“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使人能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又灵活多变。综上是使人有内蕴的志向、理想、信念,亦主要与长久记忆相关。

(五)其情为恐

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的反映。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即外来为惊,内生为恐。肾主闭藏,若功能不及,则精微易流失,自体亏损内虚,必然会出现恐怕反应;肾主生长,若功能不及,缺乏生发之机,自现惊惧。这说明与肾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

惊恐属肾,但总与心主神明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即恐和惊的刺激,会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惊则气乱”,是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即“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六)在液为唾

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唾是口腔中分泌的黏液,主要含黏蛋白,使唾液具有黏稠性质,分泌腺主要是舌下腺。

(七)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肾主骨。”骨骼的生长、发育、恢复均赖肾精的滋养。骨是构成人体的支架,全赖肾精为根本。“齿为骨之余”,牙齿和骨骼的营养来源相同,赖肾精滋养而生长,正如《杂病源流犀烛》:“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从现代观点看:1.钙的吸收和代谢,骨的摄取和沉积是受维生素D的影响,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两套酶系统,一为1-羟化酶系统,它把维生素D 3 ,25-双羟维生素D 3 ;另一套为24-羟化酶系统,它又起着消灭维生素D 3 活性作用。这两种作用在人体内只有在肾脏中才能进行。

2.人体的生长发育是靠垂体分泌的生长素来支配的,而生长素必须经过肾脏(或肝脏)处理后变成生长间素,才能沉积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后二者是骨和软骨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

3.肾对钙磷代谢也起着主宰的作用:被肾激活的维生素D 3 能使肠管吸收钙磷;肾小管在甲状腺作用下有保钙排磷作用;肾能调节血中钙磷浓度。

4.性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直接促进钙的沉积、骨基质的增多或成骨细胞的活跃、干骨后期愈合等。

骨骼生长也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而骨髓为肾精所化生。“肾生骨髓。”“肾主身之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充实强壮。又“精血同源”,精髓可以化生为血,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肾生髓,同样,脊髓、脑髓也为肾精所滋生充养,其气与肾通。脑是由髓汇集而成,且与全身的髓有关。脑是人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器官,为奇恒之腑之一,与生命攸关,不可丝毫受伤。若针刺太深,损伤了脑,破坏生命中枢,可导致立即死亡。

脑的功能,主管视觉、听觉等感觉以及精神状态。“脑为元神之府。”“肾主身之骨髓”脑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主宰,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肾系主要为神经元及其胶质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帕金森综合征用肾上腺髓质植入脑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是反映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且精与血是相互资生的。

(八)在窍为耳及二阴

耳为听觉器官,肾精充沛,上濡耳窍,则听力聪敏。“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近代研究发现:内耳与肾脏在组织形态学与生理特性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某些药物有相似的反应,如链霉素、庆大毒素、卡那霉素等均有毒性反应;在抗原特异性方面也有相关性;肾脏分泌之醛固酮可影响内耳功能。这些可能是肾与耳相联系的物质基础。

肾开窍于二阴。窍,有内脏与外界存在管道相通的意思。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是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后阴即肛门,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由肾主持。肾对前阴功能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排尿和生殖功能两方面,小便的储留和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靠肾的汽化才能完成;性机能的正常与否,和肾精的盛衰密切关系;前阴为肾脏及性腺排泄的窍道。肾与后阴的关系主要在大便排泄方面,由于“魄门亦为五脏使”,而“藏真下于肾”,故后阴亦为肾上腺所司之窍道。

(九)五味为咸

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含盐分的比例最大,故“肾味咸,咸先入肾。”

(十)为胃之关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肿。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这与肾主水的功能是相关连的。从现代医学看,这主要与胃泌素关系密不可分,因胃泌素在肾脏灭活,若肾功能衰退,则水液内停聚集出现水肿,尿毒症等,胃泌素病理性增多,则出现腹胀、泛酸等胃气上逆症状。肾与胃的症情具有正相关性。

六、心包

膻中即是心包络、心包膜,简称心包。心包膜包裹在心脏外面,为心主之宫城,起保护心脏的作用。

(一)物理保护

心包膜的壁层是浆膜,心包腔中含少量液体,使心脏壁层和脏层心包膜保持湿润光滑,有利于心脏舒缩运动,起着物理保护作用。

(二)代心受邪

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的功能不能受到侵害。神明是人的征象,若没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说不上是社会人。心神不能受伤,就由心包代心受邪。而要保护心不受邪,就必须有抗御病邪的作用,即应具有免疫功能。从现代医学看,胸腺附着于心脏,属于中枢免疫器官,也应是心包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免疫应答能力,识别并消灭异物。识别能力亦是神的标志之一。

若胸腺功能缺陷或丧失,对病邪就缺乏抵抗能力和识别能力,病邪入侵和自体免疫的出现,必然导致机体自稳体系崩溃。“病入膏肓”的传说就是形容无正抗邪,无可救药的患病情况,这或许就是说明由于胸腺功能丧失所导致的后果。如艾滋病就是病毒直接侵袭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直至免疫崩溃,出现无法救治的情形;因胸腺存在血—胸腺屏障,故药物难于渗入;膏肓俞这一穴位的功用也主要是起扶正祛邪的作用,其位置也与胸腺相应。所以说,膏肓可能是指中枢免疫器官及人体自稳体系。

(三)内关研究

从现代对内关的研究看,手厥阴心包经(如内关穴)对心脏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心包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外,尚有直接对心脏的效应,可以认为,心包络有部分基因信息表达,与心脏合在一起,共处于同一细胞体系。 vMPoq76la8WAmY702/tgLFJB3XnDgZfHltl0K+bvB8yrEGMct2TObQ0wMmh8C8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