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藏象学说 [7]

中医的藏象学说,是信疗的基本依据,介绍于下。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内脏的功能活动在外必定有其表现现象。外在表现包括物质运动现象和精神活动征象,有可见的、感知的、有自觉的、他觉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内脏是指脏腑等实体组织器官。藏象学说就是研究生命内在本质(根基)与外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一门学说。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解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等。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因而称为奇恒之腑。五脏是实质性器官,主储藏精气,即蕴藏着各种营养必需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根基;六腑是膜状中空有腔的器官,主饮食物的消(传)化吸收——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终产物及废物。脏腑在形态上就是指解剖上见到的器官,与现代认识并无二致,即是古代的解剖知识为脏腑学说的形成,在形态学方面奠定了基础。

当然,脏腑作为生命活动的根基,其生理功能必然主导、关联到机体的各个方面,在长期临床观察实践中形成的藏象学说,即试图将生命活动的所有现象与脏腑探寻出相对应的内外因果关系,所以说,藏象学说研究的脏腑,又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组织器官,更重要的是分类概括了人体某些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由藏象学说研究到的脏腑体系,是以五脏为核心散发出的相连体系的功能系统,其大致模式是: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液——五志——五声——五色……再与自然界的五行相通应。为什么以五脏为核心呢?可能还因为六腑与能表现生命本质的情志意识活动缺乏密切关联。

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本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在藏象学说中,则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意识和思维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五脏的生理活动能够统率全身整体的生理功能,所以认为大脑的生理功能正常,有赖于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五脏的功能活动异常,则大脑的精神意识必受其影响;反之,情志思维活动失常,也势必反作用于五脏,从而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因此,《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不是不认识大脑的功能,而是进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加以科学的分类,探讨其与各脏生理活动相感应的关系。

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主导环节;同时,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来沟通体内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 Y/Ru8YjP1EkoEz2M+p9nQZs98ub+BBrWuWCtm967vnoSLxDez7pMuoh2qtSBAE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