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生儿在仰卧时能转动头部,在俯卧时能稍微将头抬起来转动。
随着月龄的增长,颈部肌肉的发育,婴儿头部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2个月的小儿俯卧时能抬头45°,若把他垂直抱起来,头部稍稍能够挺直,并能追视物体转动90°。
3个月的小儿,头部终于能够挺直,头能追视物体转动180°,自己俯卧时能用上肢支起上身,并且能抬头,在仰卧时也能把头抬离床面。
婴儿对头部的控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范围,也为自身今后动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婴儿的抬头运动,使原先较直的脊柱产生了第一个生理性弯曲——颈部脊柱前凸。
在这之前的新生儿的活动,主要是各种本能的生理反射。进入这一时期,小儿的手脚活动越来越强,力气也增长了。之前连玩具也拿不了,而这时能抓住玩具握在手里,而且时间逐渐延长;在吃奶时开始用手扶住奶瓶;俯卧时能用上肢把上身支撑起来;经常把手指或拳头放在嘴里吸吮,这并不是婴儿某种欲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而是婴儿快乐舒适的一种表现。
在情绪愉快时,腿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并经常把腿高高举起又放下。在洗澡时,喜欢用脚乱踢打水。当将小儿抱起来站在膝盖上时,他会跃跃欲试地想跳呢。
新生儿的皮肤要到三岁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这一时期小儿的皮肤有很大的差别。初生几个月的婴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都还不完善。汗腺还不是很发达,排汗功能较差,汗腺管开口很容易被脱落的上皮细胞所堵住,因此,通过排出汗液来调节体温的功能还较差,容易发生高热。当然,这一时期的婴儿用发汗退热药时效果也较差。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如碰、擦、冷、热、化妆品、护肤品、大小便污染等的耐受力比较差,除了容易被划破、感染外,也容易患婴儿湿疹(俗称“奶癣”)等多种皮肤疾病。
这一时期常见的婴儿皮肤问题有:
奶癣:出现在脸颊和眉毛上方的红色丘疹,宝宝经常会为此哭吵,这是“婴儿湿疹”、俗称“奶癣”,一般与宝宝体质过敏有关。用温水给宝宝洗脸,避免香皂或其他有刺激性的物品,洗脸后,涂抹奶癣药膏或止敏药物。剪短宝宝的手指甲,不要穿得太厚太暖,尽量减少刺激。
尿布疹:尿布疹是由于大小便刺激了宝宝的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也可能是由于布尿布洗涤时,没有把肥皂水冲洗干净引起的。要及时更换被宝宝弄脏或弄湿了的尿布;每次换尿布时,要用温水洗净宝宝的臀部,不要用香皂或过热的水;涂抹婴儿护臀膏,严重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和加强护理。
痱子:宝宝的皮肤在夏天很容易产生痱子。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凉爽,不要穿得太多,用温热的水洗澡,保持皮肤的干爽。如果痱子症状持久、不能缓解,应去医院诊治。
婴儿大便次数较多,是由于婴儿肠道神经支配功能尚未完善,肠壁肌肉还不发达,肠管内容易充气,其调节功能和消化功能都比较差所致。
到这一时期末大部分小儿的大便次数可减少到每天1~2次。母乳喂养儿比吃牛奶的婴儿大便次数要多,而且大便也稀些,这与母乳成分有关,但并不影响婴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家长不必有所顾虑。
也有的小儿在满月后会出现便秘,2~3天大便一次,甚至间隔的时间还要长些。出现这种情况,若是母乳喂养,首先应考虑是否为母乳不足;若是牛乳喂养,则提示是否每天吃进的水分太少了。如小儿排便困难,因疼痛而哭闹,可以给小儿口服蜂蜜或每天服用3~4滴浓缩鱼肝油,人工喂养的小儿注意多补充水分,这样,一般多数小儿的大便可恢复正常。若采用上述办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就请尽快看医生。
如果大便质地看起来很正常,人也无不适反应,精神和食欲都比较好,只是2~3天排一次,可不用去管它。
有吃母乳的小儿,这一时期大便次数仍多,每天都在4次以上,大便也较稀,无粘液、脓血。但是,小儿精神和食欲均好,也没有其他异常,而且体重增长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腹泻”,引起的原因主要与母乳成分有关,这样持续到开始添加辅食后自然会好转,大便次数自然会减少。因这种腹泻对小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小便是显示身体健康情况的测量计之一。要检测小便的异常,应于平时仔细观察小儿小便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婴儿,膀胱的肌肉层比较薄,弹力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储尿功能还较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与调节功能差,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也差,再加上小儿吃的都是流质,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可多达十几次。
一般情况下,吃牛奶的婴儿排尿要比吃母乳的婴儿尿多一些,但具体到每个小儿,差异很大。有的小儿每次排尿量少然而排尿次数较多,有的小儿每次排尿量比较多然而排尿次数很少。
小便次数是随季节、气温而变化的。夏季因天热出汗,小便次数自然就会减少;而在凉爽甚至较冷的天气,通过皮肤蒸发、出汗等排出的水分较少,体内水分主要通过小便排出,小儿小便次数就会多。
作为母亲要随时注意小儿小便颜色的变化。夏天流汗多又不多喝水时,尿色自然会较深,宜多给予水分。若水分摄取得多,尿量又多时,尿色自然变淡。
尿布带脓或血应检查阴茎或外阴部有无发炎,应观察并记录小便颜色及次数,带脓或血的尿布宜带往医院给医生检查。
小便时疼痛、小便次数多等且症状持续,并发高烧,则有可能是尿道感染症,应立即去医院诊断。
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
随着月龄的增长,小儿的听觉能力在逐步提高。
满月后的婴儿已具备了明显的听力,对成人与他说话能作出反应。比如当他哭的时候,听到了音乐声或成人的说话声,他会立即停止哭闹;若正在吃奶时听到大人的说话声,他会中断吸吮动作;对突如其来的响声会表现出惊恐感。
到2个月时,婴儿已能分辨出声源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和轻快柔和的音乐,特别喜欢听成人对他说话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但对强烈的噪音表现出不愉快。
3个月的婴儿能很快把头转向声源。这时可选择色彩鲜艳,带有悦耳响声的玩具给婴儿看,他的视线可追随玩具转动;当在另一侧摇晃玩具发出声响时,婴儿听到声音头便转向声音传出方向,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成人与他说话时,他会发出声音来表示应答。
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基础。对婴儿的发育大有裨益。因此,父母在照护孩子时,应多给孩子语言刺激,适当让孩子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避免噪音环境,这将更好地促进孩子“听、说”能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给孩子听音乐时,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长。有关资料显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儿童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
孩子在学会说话以前是先学习理解语言的,这一时期称为语言的准备期或语言的发生期。
满月的婴儿已经能分辨噪音和其他声音之间有不同。比如在他哭闹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对他讲话,他会立即止住哭声。
2~3个月时,婴儿开始理解别人对他讲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听到愤怒的声音时,往往会躲开;对友善的语声,往往报之以微笑,且咿咿呀呀地响个不停。他们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这阶段的婴儿哭声明显地减少了。在他们状态好的时候,如对他们讲话或点头,他们会笑,还会发出“呃”、“啊”的声音来回应。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婴儿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婴儿出生后,要从生物的人变为社会的人,他首先要与人交往,这种最初的交往会影响他成人后的社会交往,故应重视培养婴儿最初的交往能力。婴儿交往的第一个对象是母亲,也就是说母子关系是婴儿与人交往的最根本的基础。母亲一定要注意婴儿的情绪变化,要学会辨别婴儿不同的哭声,掌握他哭声的规律,以便即时满足他的要求,使他保持愉快的情绪。我们既不提倡婴儿一哭就去抱他,也不要对婴儿的哭置之不理,这样他会感到不安全。母亲要经常地抱或抚摸婴儿,不要待他啼哭后才去抱他,要在密切观察和精心照料下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这样,他会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
这一时期婴儿的大脑在不断迅速地发育,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满月不久的婴儿看到人脸或听到人的声音时,便会微笑,会注视母亲的笑脸,能与别人的目光对视,看到人脸时就会安静下来。
2个月时,会表现自己的情绪,如苦恼、兴奋或快乐。除了会对母亲微笑外,还会对别人微笑。
这一时期末,婴儿会明显地表现出对照顾他的成人,特别是母亲发出一种特有的所谓“天真快乐反应”。每当他见到母亲或他所熟悉的人时,他总是注视着他的脸,手脚乱动起来,甚至微笑、咿呀学语地扑过去,而对陌生人却没有这种反应。这种行为是人类婴儿所特有的,也可以说这是婴儿最初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形式或“社会关系”。因此,为了促进婴儿的心理发展,让婴儿多与成人接触是非常必要的。
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亲人除了供给他物质营养外,精神上的爱抚也是十分的重要。不管在什么时候,与婴儿在一起时都要对他温和友善。在你陪护他的所有时间里,婴儿一直在领悟你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你将他拥入怀中或微笑着和他说话时,当你表现出他是你最心爱的宝贝时,他会感到心情愉快,精神由此而得到发展。
这里所指的要和婴儿亲善相处,并不是要在婴儿醒着的所有时间里对他连珠炮似地讲话,或者不断地颠摇他,和他逗乐。这样做会令他感到疲劳、紧张。一般来说,温和文雅、平易近人的友好关系对父母和婴儿都有益处。当你抱着他时,一种舒适感便会沁入心田;当你看到他时,你脸上会立即露出宁静与喜悦,音调也会温柔动听。
据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婴儿缺少关注和爱抚,其大脑发育就会受到微妙的影响,长大后可能更易出现焦虑,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研究还发现,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爱对婴儿应付压力和形成社会关系的那部分大脑回路的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语言和笑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笑是表达复杂多样的感情的手段,它和语言一样,是使人们互相了解的工具。幼小的婴儿具有感受气氛的功能,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在与婴儿接触的时候,不管婴儿脸上是否露出微笑,我们都应该明白,他能感受到成人的内心活动。
在新生儿的脸上,我们时常会看到他浮露在嘴角上的奇妙的笑,这种笑与外界因素的刺激无关,不是由于看到什么东西而引起的,所以又称为自发性、内在性或反射性微笑。
这一时期的婴儿,当你对他说话且面带微笑时,他也会对你抱之微笑,而且女性的高音比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孩子的笑。这就称为“诱发性微笑”,它是婴儿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婴儿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是他博得人们喜爱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从这点可以看出,婴儿是多么需要成人的陪护和微笑。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促进他与周围人物之间的感情,这对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哭是婴儿表示不满的主要手段。这段时期的孩子啼哭的原因已不再仅仅是生理因素引起,如饿了、渴了或大小便等,开始出现依恋成人、想让人抱等社会因素。不同原因所致的哭声有了较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音调和节奏上。父母要仔细观察,准确掌握婴儿不同哭声包含的真正含义,以便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婴儿闭着眼睛,嘴左右觅食或吮吸手指,双脚紧蹬,嚎叫不停,说明小儿是饥饿或口渴,应给婴儿喂奶或喂水。
持续不断悲悲切切地哭叫流泪,可能为尿布湿、衣着太紧或身体不舒服,成人可给婴儿宽衣带、更换尿布。
如小儿是因为生病或身体不适啼哭,可抱抱婴儿,轻拍婴儿,和婴儿说说话,安慰他。
有的婴儿啼哭是因为成人离开他或者拿走他熟悉的玩具,一旦成人返回他身边或者将玩具放回原处,哭声随即停止。
哭而无泪或注视着成人,脸仅有哭的表情“哼哼”直叫,是想成人抱,可抱抱婴儿,但不要让婴儿养成非抱不可的习惯,可坐在婴儿床边逗逗小儿或在婴儿床头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让他自己玩玩。
夜间烦躁啼哭,夜惊多汗则常见于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大声阵发性尖叫常为腹部疼痛,均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刚进入这一时期的婴儿还不会关心自身以外的世界,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满足,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显得很平静,然而一旦受到饥饿、寒冷、疲劳以及疾病的刺激时,就会觉得非常难受而哭闹,完全生活在自我的天地里。
到这一时期末,他们对外界环境的兴趣逐渐增强,似乎对进入视野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愉快。
人在婴儿时期,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大致如下表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