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一见如故

顾贞观,清代著名的词人,字华峰,号梁汾,著有《弹指词》。

他的名字,很多时候都是和纳兰容若联系在一起,作为纳兰容若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在康熙年间词坛上并驾齐驱的人物,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康熙十五年的时候,明珠仰慕顾贞观的才气,聘请他做自己儿子纳兰容若的授课师傅。可以这样说,顾贞观与纳兰容若,是半师半友的忘年之交。

顾贞观出生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顾宪成,是晚明时期东林党人的领袖,前朝大儒。

说起顾宪成,很多人可能不甚了解,但要是说起他写的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想必是耳熟能详了。

康熙十年的时候,顾贞观因为受同僚排挤,不得不辞职回家乡去,在临走之际,他愤而写下一首《风流子》,词序中自称“自此不复梦如春明矣”,反正自己在京城也待不下去,干脆回老家好了!文人的脾气一上来,倒是颇有一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势。

不过五年之后,顾贞观再度来到了京城。

他并不是为了自己前途而再来京城的,是为了营救一位好朋友——吴兆骞。

这次,顾贞观在奔走营救好友之际,得以认识了权相明珠之子——纳兰容若。

很难说顾贞观在得知徐乾学、严绳孙要介绍纳兰容若与自己认识的时候,脑中第一个想到的,究竟是文人间惺惺相惜,还是可以借此营救吴兆骞。当时的顾贞观是初识纳兰容若,而对方,却对他早已闻名已久,心存敬仰。

渌水亭,在徐乾学、严绳孙的相互介绍之后,顾贞观与纳兰容若算是正式见面了。

严绳孙与姜宸英甚至这样对顾贞观说过,这位年轻公子,虽然出身豪门,但是颇有古人之风,丝毫不输江湖游侠的侠骨丹心,以诗词会友,谦和清落,浑不似权相豪门的公子,反倒像世外高雅之士。

顾贞观在四处营救吴兆骞无果之际,也曾想到通过纳兰容若,让如今皇帝面前最红的权臣明珠去求情,想必让吴兆骞重返中原,不过是几句话的工夫,所以,才在徐乾学、严绳孙等人说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但是当两人见了面,对着纳兰容若那张纯真的、带着敬仰的面孔,顾贞观却未把吴兆骞之事说出口,那天,他们只是谈论诗词,谈论文学,互为知音。

如同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顾贞观也终于发现,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纳兰容若,大概才是自己真正的知音!

相见恨晚。

道别之后,年少的纳兰容若哪里能按捺得住自己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他自然不可能保持沉默,满腔的激动必须得找到个渠道发泄出来,于是,便在一幅命名为《侧帽投壶图》的画上,写下了这首《金缕曲》,送给了顾贞观。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惧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完全不似平时人们印象里纳兰词的清婉哀丽、缠绵悱恻,而是一气呵成,颇有豪气,以至于此词一出,顿时传遍京城,轰动一时,人人争相传诵。

也因为这首词,纳兰容若正式在清代的文学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位置。

《词苑丛谈》中曾这样称赞这首《金缕曲》:“词旨嵚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无不知有《侧帽词》者。”言下之意,是把这首词看成不输给苏东坡、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作品了,对纳兰容若此词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而顾贞观收到了这幅画,看到了画旁的词,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读着这首《金缕曲·赠梁汾》,顾贞观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愧疚。

他愧疚的是,一开始,他不过是想借纳兰容若明珠之子的身份,来营救好友吴兆骞,如今纳兰容若毫无保留地信任着自己,把自己当作知音,更用这首《金缕曲》来表白自己的心迹,回想起自己并非抱着完全单纯的目的来结识纳兰容若,顾贞观突然觉得脸烫了起来。

但欣慰的,是自己终于寻到了知音。

人生得一知音足矣!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他这般幸运,寻找到自己的钟子期呢?

我们如今一说起纳兰词,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缠绵悱恻”。

确实,长久以来,纳兰容若的词作,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是清雅哀婉的,无论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也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好,还是“当时只道是寻常”,那字里行间的清丽不输给后主词,怎么也是和“豪放”或者“狂生”等词语沾不上边的。

但在这首让他享誉满京城的《金缕曲》中,纳兰容若开头第一句,便是“德也狂生耳”。

“德”是谁?自然是纳兰容若。

他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都是仿效汉人的习俗,自称“成容若”,俨然是名唤成德,字容若,与汉人的姓氏一样,所以他才会自称“德”。

“德也狂生耳”,纳兰容若这里是说自己其实也是狂放不羁的人,只是因为天意,无可抗拒,才生在了乌衣门第、富贵之家。

开篇,纳兰容若便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相关情况,接下来,他在词中很是用了几个典故。

“有酒惟浇赵州土。”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意思是说,后世既无好养门客士人的赵国公子平原君,唯当买来丝线,绣出平原君的像来供奉,取酒浇其坟墓,即赵州土,来凭吊。平原君乃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是赵国人,他性喜结交朋友,也是出名的仗义好客之人,大名鼎鼎的自荐的毛遂,也曾是他门下的门客。而纳兰容若是当时权相明珠的长子,出身豪门,身份尊贵,以平原君自比,倒也说得过去。而下一句“谁会成生此意”中,“成生”也是纳兰容若的自指,乃询问其他人,谁能了解“我”的这一片心意。其实也是在暗指,自己就和平原君一样,并不在意朋友的出身,只要性情相投,自然互为知己,倾盖如故。

而“青眼高歌惧未老”中,“青眼”代表敬重的意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青眼的典故,来自于昔日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此人出了名的放浪形骸,据说能作青白眼,对讨厌的人就翻白眼,对高人雅士就露出眼珠,作青眼,后来人们就用“青眼”来表示对其他人的敬重。当时纳兰容若与顾贞观都还年轻,要是按照现在的年龄划分,顾贞观不到四十岁,纳兰容若二十二岁,一位壮年,一位青年,都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所以,纳兰容若才言道“惧未老”,劝慰顾贞观,我们都还不算老,能得到知己,又有多少人能和我们一样幸运呢?

下半阕中的“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则是纳兰容若在清清楚楚地告诉顾贞观,“我”知道你才学高博,却招来了小人的嫉妒,这种嫉贤妒能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又何必介意呢?

这世上,有人白首相知犹按剑,有人朱门先达笑弹冠,就有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有人倾盖如故,互为知己。

纳兰容若在这首词中毫不掩饰地写出了自己那一腔的澎湃炽热之情,是如此的激烈,都不像他素来的清婉哀怨的风格了。

倒是正应了他开篇的第一句“德也狂生耳”。

他在词中告诉顾贞观,“我”纳兰容若也不过是一介狂生,只不过生长在京城权贵之家,别把“我”当成是皇族贵胄,其实“我”也想像自己所倾慕的平原君那样,与性情相投之人成为朋友、成为知己,不论出身,不论贵贱。但是“我”这样的心意,又有谁能了解呢?好在终于遇到了梁汾兄你,一见投机,一见如故,不妨今夜就一起痛饮一番,不醉不归吧!“我”知道梁汾兄才学高博,也知道你以前遇到的那些不公正的待遇,不过世事向来如此,嫉贤妒能、造谣中伤,向来就是那些宵小之徒的卑鄙手段,梁汾兄也没必要放在心上,冷笑置之便好,更何况去徒劳的解释呢?“我”与你相见如故,结为知音,即使是横遭千劫,友谊也定然会永世长存的,即使来世,这信义,也定然永远不会忘记。

顾贞观看着这首词,突然间觉得,自己苦苦找寻而不得的知音,如今可不就是天赐一般,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于是他提起笔,和着纳兰容若的韵脚,也写了一首《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

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直,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愈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顷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藉,石函记。

顾贞观一生恃才傲物,以至于招来宵小之辈的猜忌,处处被打压,仕途不顺,所以,他才在这首赠还纳兰容若的《金缕曲》里面,写了这样一句:“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这一句,化自杜甫的诗句“世人皆欲杀,我独怜其才”。

也许是想到自己前半生的坎坷遭遇吧,顾贞观这里不无自叹之意。在这样“世人皆杀”的环境下,纳兰容若却能如此真心真意地对待自己,叫他如何不感动呢?

顾贞观一时之间,既感动又欢喜,还有着一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惺惺相惜。两词不光是词韵相同,顾贞观更是同样用了战国时期的典故,来应对纳兰容若《金缕曲》中的自况平原君。

那便是侯嬴。

纳兰容若本出身豪门,自比“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也并无不妥之处,但顾贞观却不能,他此时只是一介白丁,当然不可能自比其他的几位,如信陵君或者春申君,于是,他以信陵君的门客侯嬴自比。

信陵君魏公子无忌,也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与平原君齐名。与平原君一样,他也是喜好结交朋友之人,从不以门第取人,礼贤下士,为当时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侯嬴当时只是魏国都城大梁的一位守门人,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士,于是便准备了厚礼,丢下满大厅的宾客,自己亲自驾车去迎接侯嬴。

当时周围的人见到信陵君亲自驾车前来,都十分惊讶,想要知道是哪位贤者如此厉害。却见侯嬴一点也不客气地、毫不推辞地就坐上了信陵君的车,任由信陵君驾车,他却泰然自若,坦然受之。等车子到了中途,他又说要去见一位叫朱亥的朋友,乃是集市上卖肉的。信陵君就半途改道去了集市,侯嬴与朱亥聊了多久,他就在旁边等了多久,周围的人都纷纷指责侯嬴,信陵君却阻止了大家对侯嬴的责备。

而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也终有回报,后来长平之战,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得水泄不通,平原君便向信陵君求助,于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信陵君窃符救赵,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只是侯嬴在事成之后,却是刎颈自尽,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君以国士之礼待之,吾自以国士之礼回报。

“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

顾贞观与侯嬴是多么的相似啊,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才得遇知己,要报答对方的这番真情,只怕是当真也得如侯嬴一般,以国士之礼回报吧?

顾贞观再度来到京城,其实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好友吴兆骞。

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据说为人颇高傲。本来才子轻狂,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在顺治十四年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丁酉科场案”,吴兆骞被人诬告也给牵连了进去。第二年,他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哪知这人脾气确实执拗,居然在复试中负气交了白卷,这下,不但被革除了举人的名号,更是全家人都被流放发配到了宁古塔,那个冰天雪地的地方,长达二十三年之久。

后来,他从戍边给顾贞观寄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此时,顾贞观才知道好友在那冰天雪地之处过得有多么辛苦,回想起当初发誓要解救好友的诺言,当下就马不停蹄赶往京城,四处奔走,营救吴兆骞。

但这个案子毕竟是顺治皇帝亲自定的案,康熙并没有翻案的念头,顾贞观奔走多时,依旧毫无办法。

人情冷暖,他这时彻彻底底地知道了是什么滋味儿!

好在这时,徐乾学、严绳孙介绍他认识了纳兰容若。

顾贞观与吴兆骞是至交好友,而纳兰容若与这位吴兆骞,可以说是素昧平生,毫不相识。

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案”发生的时候,纳兰容若才三岁而已。

两人之间,根本是毫无交集的。

可是后来,吴兆骞被营救出来,却正是纳兰容若的功劳。

纳兰容若虽然不喜俗务,却并非就完完全全地待在象牙塔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世事一无所知,事实上,以他的聪慧,大概从认识顾贞观开始,就隐隐地觉得,这件事,自己是定然免不了要插手的。

这件充满侠义之风的营救之举后来轰动了整座京城,纳兰容若在此事中表现出来的、不输江湖豪侠的君子之义,也让无数人为之感慨,更应了以前严绳孙、姜宸英对顾贞观说过的话。

这位出身豪门的贵公子,有着一颗真真正正的侠骨丹心!

谢章铤后来更在《赌棋山庄词话》中这样赞叹道:“今之人,总角之友,长大忘之。贫贱之友,富贵忘之。相勉以道义,而相失以世情,相怜以文章,而相妒以功利。吾友吾且负之矣,能爱友人之友如容若哉!”

本来,吴兆骞与纳兰容若无关,只因是顾贞观的朋友,所以,把顾贞观当成了此生唯一知己的纳兰容若,也就把吴兆骞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那时候,吴兆骞还远在宁古塔,冰天雪地,京城也是大雪纷飞,千里冰封,一片雪白的世界。

看着庭院里厚厚的积雪,纳兰容若想到,吴兆骞一介书生,早已习惯了江南的四季如春,还能忍受宁古塔的冰雪多久?他怏怏的病体,还能不能撑得过这一?

桌上,是顾贞观刚刚写就的两首词,依旧还是《金缕曲》,只是,这一次的读者,却并不只自己一人。

或者说,这两首《金缕曲》,本来不是写给他的,是顾贞观写给远在万里之外的吴兆骞的。

那时候,顾贞观借住在京城的千佛寺里面,见到漫天冰雪,有感而发,于是一挥而就,写出这两首情真意切的《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孱。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词誊抄了两份,一份装在信封里送往了宁古塔,另外一份,则送到了纳兰容若的手中。

也许顾贞观把这两首《金缕曲》送往纳兰容若那儿的时候,并未想过要以此来感动那位年少的知己,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词作给他看而已。

但是纳兰容若却回了顾贞观一首词。

还是《金缕曲》。

还是那熟悉的清秀飘逸的字迹。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着、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拼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也许在看到顾贞观那两首写给吴兆骞的词的时候,被其中饱含的深情所感动,纳兰容若流泪了。

他突然发觉,自己与顾贞观原来都是同样至情至性之人。

情之一物,矢志不渝,又何妨去管它是爱情,抑或友情呢?

于是,纳兰容若便借这首《金缕曲》,向忧愁不已的顾贞观表白了心意。

你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如今朋友有难,“我”又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直白得不能再直白。

纳兰容若清楚地告诉了顾贞观,如今营救吴兆骞就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闲事,完全可以丢在脑后不管。

这首《金缕曲》,还有一个副标题,叫作“简梁汾”,全称是“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简,书信的意思;而汉槎,则是吴兆骞的字,所以这里又称作吴汉槎;作归计,思考救回吴兆骞的办法。总之,在标题上,纳兰容若就写出了自己的心意。

“五载为期”,“我”一定会想办法营救回吴兆骞的!

这是纳兰容若对顾贞观的承诺。

五年之后,吴兆骞终于被营救,从宁古塔安全地回到了中原。

顾贞观与纳兰容若合力营救吴兆骞一事,不但轰动了整个京城,更是轰动了大江南北。

史载纳兰容若“不干”政事,虽然是权相明珠的长子,但向来与政事无缘,即使后来成为康熙皇帝跟前的御前侍卫,深为康熙信任,也从未见他对政事有任何叽叽咕咕的地方,只有这一次,为了营救吴兆骞,他破例了。

不但是为了顾贞观,也是为了那无辜被牵连的名士吴兆骞!

在这一年,大学士明珠仰慕顾贞观的才学,于是礼贤下士,聘请顾贞观为儿子纳兰容若授课。

于是,这对忘年交在情投意合、一见如故之外,还有了一层师生之谊!

“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容若曾经这样说过。

在他的心目中,亦师亦友的顾贞观,俨然就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吧? EAAoGFQ3cy/BLZQWR3ctDjHRu+NVDopkW9oSHRsDsL+9tTllMTeeSmgPAyKGKR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