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 [1]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1]尚:推崇。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解析】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之治的具体论述与见解。

圣人之治在于无为。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最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老子还说,不要使民众产生志向,但是要使民众的体格强健起来,有了强健的身体,就不会有痛苦产生;不崇尚贤者,就不会产生志向,志向是人心滋生贪欲的前因,如果内心存有志向,人们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择手段,这是恶行发生的一个前提。不以难得的货物为尊贵,那么民众就不会为了得到这些难以得到的东西而产生偷盗之心。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圣人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之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为人之道】

少私寡欲——崇尚节俭的汉文帝

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心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统治者只有勤俭节约,与民休息,才能赢得民心,治理好天下。汉文帝清心寡欲,厉行节约,后继者汉景帝效法他的政策,终于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高祖时期,天下刚刚经历完战乱,到处都是一片衰败残破的景象。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说的是高祖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以后,民穷财尽,毫无积蓄。当时天子竟不能用同一种毛色的驷马(马车),而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汉文帝即位后,实行无为之治,以“慈”“俭”为治政原则。首先确立宽厚的法治精神,废除“连坐”等严刑;接着“诏定振穷、养老之令”,保障百姓生活无忧。当然最重要的是多次下诏减轻赋税,轻徭薄役,实行节俭治国的政策。

汉文帝与民休养生息。

汉文帝拒受别人献上的千里马。

汉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继承帝位的第二年,有人献上一匹千里马。他下诏连同送马的路费一并退还,同时又下了一道诏书宣布说:朕不接受任何名贵稀奇的奉献,要地方官员们通知四方,以后不要奉献什么东西上来。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建又大又漂亮的露台,以供欣赏山水风光。汉文帝本来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让他们算算该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工匠们粗粗地算了一下,说:“十户。”汉文帝听了,说道:“不要造露台了,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宫室”就是宫殿建筑,“苑囿”就是皇家园林及供皇室打猎游玩的场所,“狗马”即供皇帝娱乐使用的动物、设施等,“服御”即为皇帝服务的服饰车辆仪仗等。这些都是皇帝们讲排场、显威严、享乐游玩必不可少的,皇帝们大都十分重视。然而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甚至连车辆仪仗也没有增添。

此外,汉文帝还能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春耕时,汉文帝亲自带着大臣们下地耕种,皇后也率宫女采桑、养蚕。汉文帝去世前,曾颁下遗诏,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自己的丧事要一切从简。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他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要因为给自己建墓而大兴土木,改变了山川原来的模样。据说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他们知道,汉文帝的陵墓里面没什么贵重的东西。

北宋文学家吴垧在《五总志》里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履”。由于草鞋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经济,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备,汉代称之为“不藉”。在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主要是贫民穿,而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出了节俭的表率。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只能称为“绨衣”。“绨”在当时就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也穿了很多年。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接着再穿。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也是只穿朴素的服饰。当时,贵族女子长衣拖地是一种时尚,而汉文帝为了节约布料,即使对自己最宠幸的妃子,也不准她们衣服的下摆拖到地上。宫里的帐幕、帷子全没刺绣,也不带花边。

正是由于汉文帝勤俭节约和爱民如子,他才与其后继者汉景帝共同创造出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史家评论汉文帝时说“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这是丝毫不过分的。 JnatDLtEeqHJ6oqoqESqiM8EwjcoSbsviGEA7CFWUK5X5dfRAT7qhJNG7bUVEe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