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1
为孩子做好身高管理,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我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在矮小专科门诊已经坐诊25年,治疗了10余万矮小患儿。

在矮小专科门诊坐诊时,我常常从下午2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几乎不间断地接待病人。在这期间,遇到最多的就是家长带着上小学或者上中学的孩子来找我,忧心忡忡地问:“潘大夫,我们家的孩子个子矮,在班里的座位越来越靠前,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孩子再长高一些呢?”

有的家长甚至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下了,声泪俱下地问我:“潘大夫,您能不能帮帮我的孩子?”

如果孩子骨龄比较小,其实还有很多办法可以进行干预,能让孩子健康且快速地达到比较理想的身高。但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时,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了。这就意味着,即使我想帮孩子长高也无能为力了。每当这个时候,作为医生的我会感到非常无奈、非常痛苦,也非常心酸。

在20多年里,我遇到了太多类似的例子。

比如,我的诊室来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刚上高一,梦想是考上舞蹈学院,但测量身高之后,发现只有152厘米。大部分舞蹈学院的入学条件比较严格,对身高的硬性要求一般是165厘米以上。所以,趁着暑假,家长就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希望我能帮忙想想办法,让孩子再长高十几厘米。

我给她做完了相应的检查之后发现,她的骨龄已经接近成人骨龄了。这意味着她的骨骺已经接近完全闭合,想再长高,也没有生物学基础了。

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孩子父母:“如果孩子早点儿进行身高管理,是完全能够长到165厘米的。但是她的骨骺已经接近闭合,不可能再长高了。”

这个小姑娘从小到大学习舞蹈,本身也很有天赋,但最终只能与梦想擦肩而过。

这样的例子看起来很残酷,在矮小专科门诊,我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遇到8~10个类似的病例。尤其每年高考之后,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来到门诊,看看孩子能不能再长高一点儿。因为非常多的特殊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的特殊专业,对于身高有着严苛的要求。但是拍了骨龄片一看,大部分孩子在这个时候骨骺都已经闭合了,没有办法再长高。

于是,那些从军梦、舞蹈梦、主持梦、演艺梦可能就此破灭。

然而,让我非常着急的是,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根本没有对小孩进行身高管理的意识。这样的遗憾,在我的门诊频繁地上演着。

在孩子的身高这件事情上,很多父母存在着巨大的误区,在此我只举几个最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父母觉得,自己个子高,孩子肯定矮不了。

现在很多人觉得,大家生活富足了,营养也都能跟得上了,那么孩子肯定会比父母个子更高,毋庸置疑。

但是,在我多年接触的案例中,也有很多情况刚好相反——父母个子高,孩子并没有达到理想身高,甚至很多孩子比父母矮。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例,父母都不矮,父亲身高在170厘米以上,母亲也达到了160厘米,两人都不矮,但他们的女儿在14岁的时候,只有153厘米。拍了骨龄片之后,发现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了,也就是说,孩子的最终身高远远低于父母的。

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多,由于父母对孩子身高管理的不重视,中国超过一半的儿童,连遗传身高都没有达到。

第二个误区:父母消极地认为,自己个子矮,孩子注定长不高。

事实上,遗传因素只能决定身高的70%,营养、睡眠、运动、情绪这些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能达到30%。

千万别小看这30%,它意味着即使父母个子不高,孩子也完全能够达到理想身高。

两年前,一位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孩,来到协和的矮小专科门诊找我咨询。

这对双胞胎当时刚好10岁。原本两个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但是上了四年级之后,忽然之间就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了,询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姐妹俩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叫作“矮冬瓜”。这时父母才意识到,孩子这两年的确没有怎么长个儿,父母一下子就着急了,不停地给孩子喝牛奶、吃钙片,但直到孩子10岁上五年级的时候,还是全班最矮的。

在仔细检查诊断之后,我给两个孩子制订了一套身高管理的方案,孩子的妈妈回家之后,非常认真地按照方案来执行,3个月之后,孩子来复诊。这时,姐姐长高了2.5厘米,妹妹长高了3.5厘米。

我结合孩子的骨龄进行了预测,如果孩子一直严格地按照我们的方案来,两个女孩都有机会长到160厘米。虽然160厘米对于大家来说好像不算高,但她们的父母都偏矮,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曾经预期的身高。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本身身高就不高,对于孩子能长高也基本不抱有希望,哪知孩子的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后天”,所以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关注态度其实可以更加积极一些。

第三个误区:盲目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很多父母能够意识到要帮助孩子做身高管理,但是方法却用错了。最常见的一个,就是滥用生长激素。临床上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的适应证已有40多年了,总的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替代治疗手段,能够帮助孩子快速地长高。

很多父母从一些医疗机构了解到了生长激素,所以几乎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了。有的父母一进到诊室,就急切地让我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虽然生长激素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但也不是轻易就能打的。我们首先要诊断清楚,孩子是由于什么引起的矮小,这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来做充分的评估和检查,最后才能决定是否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曾经发生这样的例子:一个10岁的小朋友注射生长激素3个月,结果视力下降,后来失明了。当父母把孩子带到诊室时,我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的矮小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的区域长了一个2厘米的肿瘤,影响了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而用生长激素以后,就相当于火上浇油,导致瘤体增大,压迫视神经,继而影响到孩子的视力。有些不太负责任的医疗机构,大夫可能会不由分说就给孩子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导致生长激素滥用的情况非常严重。对我来说,医疗手段干预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定要慎重的,我不赞成盲目地给孩子开生长激素,所以我的门诊不叫“开药门诊”,而被称为“停药门诊”。很多孩子在其他医院或者诊所打了生长激素,我还会劝阻,让孩子停止注射生长激素。

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长,最重要的并不是用医疗手段进行干预,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

第四个误区:饮食上不加控制。

我在门诊见过很多“小胖墩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

父母带这个男孩来找我的时候,孩子已经胖到没有办法走路了。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他的体重甚至快要超过一个成年人了,他的骨骼承受不了这个重量,所以只能坐着特制的轮椅,被父母推着来医院。

我询问了情况之后,发现导致他过度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不好——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爱吃零食,并且从小到大几乎只喝可乐,不喝水。

饮食习惯不好,孩子可能会出现过度的肥胖。肥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隐性的营养不良,由于摄入热量过高,孩子虽然看着胖,但营养的摄入是不均衡的。对于8~14岁的孩子来说,肥胖还会极大地提高性早熟的概率,尤其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以上四个误区,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身高方面的知识,都只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甚至很多父母还会迷信一些老的观念和经验,依赖一些无意中听到的偏方,或者到处求医问药,给孩子滥用一些口服增高药、补品等。而吃错了药,不仅不能促进孩子长个儿,反而还会贻误孩子生长的良机,甚至导致孩子性早熟,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也就是我创作本书的初衷,希望各位父母,即使不去医院,也能有意识地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理想的身高。

本书是我行医25年以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总结出来的管理孩子身高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父母,了解与孩子生长发育相关的正确知识,辨别谣言。

决定孩子身高,有三个关键时期:婴幼儿时期(0~3岁)、学龄期(3~7岁),以及青春期(8~14岁)。对于每个阶段的孩子,生理状况不同,我们所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给出的方法也会有一些针对性。

我将从睡眠、饮食、运动、情绪、心理、医疗干预等与孩子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为0~14岁的孩子,制订更加适合的长高方案。

最后,我本人也是一名7岁女孩的爸爸。其实在没有孩子之前,对于长高的知识和方法,我自己都说得很理论化,也会站在医生的角度给父母们很多指导。但自从有了孩子,我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只停留在理论上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小朋友并不是提线木偶,不会乖乖地按照大人的命令来执行。我们在帮助孩子进行身高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坎儿”。所以,如何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育儿的每个细节中,是一件非常考验智慧的事。

在书中,我也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切实、有效、接地气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在与我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应该能够称得上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希望本书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大家,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愉快地成长! sV7IXxMyeeQEoy6U7J1dVEvNFZ2iRkV9Rhx9rEd2nyE7Y1o9aPBGfPz2JENIJO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