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干涉实验”

你眼前是大量的一对对的盒子。(它们已经像前面描述的那样预先准备好,但示范量子之谜,你不需要知道是如何准备的。)将一对盒子放在记录屏的前面,同时打开每个盒子的狭缝,放出的原子打在记录屏上。让众多相对位置相同的盒子对重复这一过程,你会发现,原子簇拥在屏的某些位置,而另一些位置却空着,形成的图样与前面图7.2所示的狭缝实验结果相同。每个原子都遵循规则落在特定位置上而不散落到其他位置。

现在用一套新的盒子对重复此过程。这次每对盒子之间的间距不同于上一轮。你会发现原子集群的间距也不同。两个盒子之间的间距越大,则两群原子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如图7.5所示。每个原子均遵循一条由盒子对间距决定的规则。因此每个原子都“知道”其盒子对的间距。

图7.5 原子经过不同缝宽的双狭缝形成的干涉条纹

显然,我们刚才描述的实验是一种干涉实验,就像双缝实验,以后我们就称它为“干涉实验”。但我们并没有运用波的任何性质。每个原子都有来自盒子的一些东西,因为原子的落点取决于每对两个盒子的间距。这种干涉实验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成对的两个盒子里的每个原子都具有扩展性质。

如何解释整个原子出现在屏幕上,而它的某些部分却来自盒子对的每个盒子呢?说每个盒子里装着每个原子的一部分这说得通吗?在这种情况下,原子的一部分从盒子对的每个盒子逃出来,然后凝结在你看到的屏幕上的那个位置。这里合理周全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原因如下所述。 PKgq/tUkqBr7s12jZ7nEjsRZdAjpLOpnd/o1CfF4RpFXvtiLE5vlHWCCTHifW4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