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还原论

人们的世界观里通常隐含着还原论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复杂系统至少原则上可以用更简单的要素来解释,或者说被“还原”成较简单的要素。例如,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用燃油产生的气压推动活塞来解释。

依据生物学基础来解释心理现象有可能将心理学的某个方面还原成生物学。(“对你来说,世上的肉汁要比坟头多。”斯克罗吉对马利的鬼魂说,因为他把他的梦想还原成了消化问题。

化学家可以依据所涉原子的物理性质来解释化学反应,如今这对于一些简单情形是可行的。它意味着可以将化学现象还原到物理学。

我们可以认为存在一种还原论金字塔(图3.4),从层级最高的心理学还原到物理学,而物理学则是牢牢扎根于经验事实。科学的解释一般都是还原性的,总是转向更基本的原理来寻求原因。虽然人们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通常只能迈出一小步。具体到每个层级,我们始终需要一般性原理。

图3.4 科学解释的层级结构

违反还原论的典型例子是曾经为解释生命过程而提出的“活力”概念。在这种观点看来,出现在生物层面上的生命现象是不能到化学或物理学里去寻找起源的。显然,这样一种生命哲学思想在今天的生物学里是站不住脚的。

在意识研究领域,还原论在今天引起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一旦意识的电化学神经关联变得可以理解,那么就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了。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我们的意识经验的“内在之光”不可能由还原论来把握,意识是第一性的,新的“心理学原理”仍将是需要的。量子力学就被宣称为支持这种非还原论观点的证据之一。 ISUkutel5mTP8L2EYc2M7Oe7HxWFcmGZBfP08JJo4KfvGRhKA4A70L+/AS1lUE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