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以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创作,为欧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称赞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恩格斯评价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是真正的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主要作品《浮士德》与但丁的《神曲》、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被评论家们并称为世界文学中伟大的作品。可是最初令歌德闻名于世的,却是他年轻时创作的一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初,歌德怀着满腔的激情,仅用了四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本《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借助书信的形式展开描述:故事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位多愁善感、坦诚可爱,向往平等、自由生活的朝气少年。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他离家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去乡村舞会的路上,他结识了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可是这时的绿蒂已经和别人订了婚。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烈火并没有就此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为了忘掉这段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维特离开夏绿蒂,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做低级官员。然而他在这里的生活并不如意,由于不得志,维特愤然辞职并回到夏绿蒂生活的地方,而此时的夏绿蒂已经结婚。爱情的挫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把维特逼入了绝望,困境中的他最后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书的构思来源于作者年轻时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文中所描述的单相思部分源自歌德在威茨拉尔做实习律师期间发生的事,其结尾部分则是根据歌德的朋友耶鲁撒冷的悲剧性遭遇创作的。这本小说面世后所引起的轰动是空前的,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们争相传阅,并纷纷模仿主人公的风度举止、穿着打扮,青衣黄裤的“维特装”风行一时,全球都掀起了一股“维特热”。诗人舒巴特称自己“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要来体验一下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伦茨、克林格、席勒等作家也热情地对小说加以赞扬。席卷德国的“维特热”还蔓延到整个欧洲,一度称霸欧洲的拿破仑竟把《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了七遍之多,甚至在远征埃及的途中还带着这本小说。浪漫的人们为维特竖立了纪念碑,社会上甚至出现了维特式的自杀。为了杜绝这种负面作用,歌德甚至不得不在小说再版时写了一首序诗,劝诫青年们“不要步维特的后尘”。

这本小说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用歌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本小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惊人的、很好的,因为它产生的正是时候。”这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74年,当时的欧洲大陆,法国大革命即将暴发,资本主义思想正微露晨曦,封建社会正在走向彻底崩溃的边缘,社会、文化、思想正面临着伟大的历史转折。小说中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于一般平民的青年,但他思想超前,反对当时的封建习俗和贵族奢靡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真诚的爱情,向往自由、平等、有创造力的生活,可围绕他的却是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社会风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奢靡傲慢的贵族,让他感到窒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深刻地表达了一代觉醒的德国青年内心的爱与恨、梦想与现实的痛苦挣扎。所以,维特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也代表了整个时代的痛苦和思考。

歌德借助书信体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融入了他所处时代青年的集体特征,因而“维特”能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在无数青年的心中激起波澜。即使几个世纪过去,维特和绿蒂却依然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一般鲜活。可以说,高度的真实性、强烈的感染力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超越时代成为经典的前提。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这本经典著作,我们特邀著名译者对原著进行翻译。本书文字精致唯美,整部作品就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真实、不做作,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文中更是配以精美彩插,图文并茂,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敏感心灵,也了解到了诗人生活的大环境,是读者值得收藏的读本。希望你能在本书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更大的教益。

主要人物表

维特一位出身于市民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多情善感,对爱情充满炽热的幻想,最后为情自杀。

夏绿蒂瓦尔海姆城法官的女儿,纯朴、善良、美丽而坚毅,已与本城青年阿尔贝特订婚。

阿尔贝特夏绿蒂的未婚夫,冷静善良、稳重可靠,对维特暗恋夏绿蒂的事一直持宽容态度。

封·B小姐维特在×地政府任职时结识的贵族小姐,一位在当时迂腐环境中仍不失其自然天性的可爱姑娘。 DaTPxQt8mUdi4L6RwevdARyU2riK4Zw47/U51PZRHJU4UImMtREOUsnDBJJ+/B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