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No.2

地涵

中国古人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其实,直到今天,就算你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就算你亲临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你也未必知道天高地厚。

地有多厚?地有多重?乍一听是一个科学问题。公元前3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利用同一子午线上的两口水井与太阳的夹角巧妙测出了地球的半径均值——6371千米。同样,18世纪英国19岁科学家卡尔文迪许更为巧妙地用一面小镜子和铅球神奇算出地球的重量——60万亿亿吨。站在地球上测量地球,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地球人真真做到了。甚至,地球人还测算出地球上水的总体积为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左右。仔细想来,若没有人的智慧内涵力,恐怕真是搬起碌碡打天下。

驾驭生命的是人的内涵力。内涵力来自于体能内力、文化蕴力、自然原力。时节运行会增长你坚强的承受力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生命的天造内力,这股心理力和行动力,无形而巨大;来自天地精华的自然原力,迸发出清气、灵气、仙气和神气;而文化的特殊传统、特殊样态和特殊力量,则成为人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蕴力。

显然,这种汇聚自然力、心理力、行动力、文化力、价值力等诸多力量的内涵力是无法测算的。

内涵力是组成格局的内聚力量,也是格局最终呈现的外向力量。被誉为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似乎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它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无独有偶,基督教将宽容作为基本教义,佛教更是说:“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这和古希腊圣贤所说“宽容是美德中最绚丽的花朵”惊人一致。地球上东西两半地球上的古代先知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包容和宽容。

然而,包容和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战国名将庞涓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三国统帅周瑜一方面联合诸葛亮抵抗曹操,另一方面却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处处设计陷害他。还有清朝垂帘听政的慈禧喜欢下棋,却不容许对手胜他,否则失一局则杀死对弈者全家……

历史上的所谓“大人”尚且如此不宽容,芸芸众生的锱铢必较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虽然不宽容的锱铢必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恶果,但是由于宽容本身并不是人的天性,加之它的被动性和内耗性总是或多或少地磨损人的意志和情感,所以宽容真的不易。

说宽容,很多时候就是不宽容。在一个人的修养还未足够深厚、个性尚未相当成熟、理性没有真正发育之前,其实很难做到真正的包容和宽容。所谓宽容常常流于忍耐,流于故作高尚的虚伪,甚至有时成为对不良事物或犯罪现象的纵容。因此,在东西方历史上,包容和宽容只是当作一种美德标杆立在那儿,召唤人们靠近它、成为它。而真正内化为心理力,外化成行动力,彰显出价值力,则需要强大的内涵力。

显然,内涵比包容和宽容更为现实可行。

南非的曼德拉,以大地般的内涵诠释了自己的格局品质和价值。

曼德拉所在的“非国大”成立于1912年,起初本以温和、改良、合法反对派的形象出现,并长期保持这种形象,他坚信像大地一样宽厚,谋事之初“不露”,行事之中“不习”。

但是,南非白人统治者并不像他一样的格局品质和价值。他们以残酷镇压来对付合法反抗,使温和派的反抗运动屡屡受挫,人们对曼德拉的改良主义普遍失望。

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曼德拉似乎明白了,以宽容之态对待罪恶,本身就是罪恶。他行动起来,就像静默的大地也会偶尔开启振动模式,一时兴风布雨,震动山河。

曼德拉和他领导的“非国大”选择激进斗争,他也成为暴力反抗的领袖。1961年6月,曼德拉创立了非国大军事力量“民族之矛”并担任总司令。成立一周以后,民族之矛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水电站、邮电局、市政办公室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并且这样的暴力反抗一直持续多年,曼德拉因此被南非当局和美国列为恐怖分子。

最终,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已经高龄,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这个时候,曼德拉选择了沉默和思索。

直到长久涵聚的人格力量和正义力量终于唤醒广大民众,也赢得国际社会大力支持,曼德拉才奇迹般出狱,并且当选总统。

这时,全世界都在屏息注视他如何对待昔日的政敌和加给他苦难的仇人,但曼德拉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在得到高位后的“无成”胸襟和智慧,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的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了下来。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与磨难,并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自己,涵吸苦难带给他的意志力量。

他还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回望监狱,它冷冰冰坐落在罗本岛上。

俯瞰罗本岛,它孤零零漂浮在大西洋上。

遥看大西洋,它浩渺渺流淌在蓝色地球上。

大地无言,大地上行走的人又何必喧哗?

已经76岁高龄的曼德拉成为全世界年纪最大的总统,同时他还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南非黑人称为南非最伟大的国父。盛誉之下,曼德拉选择“无成”施政,将自己的锋芒收藏起来,因为他的着眼点既不是反攻倒算白人,也不是着急发展经济,而是以提高黑人地位为主要施政方针,尽管由此使得南非从非洲最发达最有钱的工业国,成为了经济落后倒退的发展中国家,但曼德拉主要施政方针是追求社会平等。所以,5年后,当黑人地位显著提高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选择了主动下台。

后来,一些历史学家指责曼德拉施政无能,导致南非经济倒退。曼德拉从不反驳,多年前从监狱出来时他就决定不让自己关进仇恨这所监狱,也不让仇恨的幽灵在国家游荡。这和世界上其他反抗领袖截然不同。

世界上还有一类反抗领袖,如伊朗的霍梅尼、阿富汗的奥马尔等,他们在反抗阶段,也展现出了极大的人格魅力。塔利班头目奥马尔,曾痛恨军阀对当地百姓的横征暴敛,他说“我们拿起武器是为了实现和平, 将人民从‘圣战者’统治的苦海中拯救出来。”为了反抗暴政,奥马尔数次受伤,失去右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正义和勇气兼备的反抗领袖,在掌权后却严厉打击异己,并且几乎灭绝了民众的物质生活,建立起比他推翻的政权更残酷的统治。究其原因,这类领袖不具有内涵力,而是将“敌人”赶尽杀绝,甚至将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他人,从而成为新的压迫者。这类领袖没有曼德拉这样的大地格局——“赢得自由并非仅仅要打破自身的枷锁,还要尊重及增进其他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内涵力,才是摆脱奴役循环的关键。

曼德拉因为为种族隔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世界备受尊敬和爱戴,成为世界级伟人。曼德拉死亡的那天,举世哀悼,南非整个国家陷入悲痛,为此联合国还将7月18日设置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以示纪念。

大地不语,有谁能离开大地?大地不争,有谁能与大地争雄?虽然大地也有大怒,生发风雨雷电,山呼海啸,地动山摇,但那只是大地内涵力的另一种表现。

更多时候,大地大涵,涵收阳光雨露而不露,涵蓄江河湖海而不颠,涵载万物灵长而不躁,涵纳污泥浊水而不怨,最终形成博大深厚的涵养。

人生应作大地,沉静涵静,广大涵大,让路涵路,纳浊涵浊。厚涵中,化作万物。博载中,成就万事。踏着自己不变的节奏自转自足,拥着人间纷乱的事物公转公享。这才是人的格局品质和价值。 /EZggZyRNS1YVIwIKcP39yYxAHq4Swo+NX1B19/NIQpzaStJWZy7wPqPoef6FI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