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心理动词具有[述人][心理/情绪][±自主][不及物]的语义特征,这是区别一价心理动词和一价状态动词、一价动作动词的重要依据。
[述人][心理/情绪]指的是一价心理动词都是表示人自身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和心理经验的,都是反映人情绪变化的动词;一价心理动词都是用来指人的,指物时具有拟人的性质。
[±自主]指的是一价心理动词所表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有些是主体有意识的或有心的,是能由主体做主、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有些则是无意识的或无心的,是不能由主体做主、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
[不及物]指的是一价心理动词旨在描写人自身的心理活动,不涉及心理活动的对象,是属于所谓“非延”的心理过程。
下列一价心理动词都具有上述语义特征:
哀(悲哀)、悲(悲伤)、怵惕(害怕)、怠(懈怠、懒惰)、奋(兴奋、振奋)、欢(喜悦、高兴)、降(欢悦)、骄(自满、骄傲、高傲)、惊(惊骇、震惊)、恐惧(害怕)、困(困惑)、乐(快乐、愉快、高兴)、康乐(安乐)、安乐(安乐)、栗(害怕、恐惧)、罹(忧)、慢(傲慢、骄傲、怠慢)、怒(生气、愤怒、发怒)、戚(忧愁、悲伤)、辱(感到耻辱)、伤(悲伤)、胜(好胜)、郁陶(忧思、郁积)、喜(喜悦、高兴、快乐)、欣喜(喜悦、高兴)、怿(喜悦)、愉(愉快)等。
以上共有27个一价心理动词。其中复音词共有6个,它们是:怵惕、恐惧、康乐、安乐、郁陶、欣喜。
这些一价心理动词,按其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喜悦义一价心理动词:喜(喜悦、高兴、快乐)、乐(快乐、愉快、高兴)、康乐(安乐)、安乐(安乐)、欣(喜悦、高兴)、怿(喜悦)、愉(愉快)、奋(兴奋、振奋)、欢(喜悦、高兴)、降(欢悦)。
惊奇义一价心理动词:惊(惊骇、震惊)。
愤怒义一价心理动词:怒(生气、愤怒、发怒)。
恐惧义一价心理动词:怵惕(害怕)、恐惧(害怕)、栗(害怕、恐惧)。
悲伤义一价心理动词:哀(悲哀)、悲(悲伤)、伤(悲伤)、戚(忧愁、悲伤)。
忧虑义一价心理动词:罹(忧)、郁陶(忧思、郁积)、困(困惑)。
羞耻义一价心理动词:辱(感到耻辱)。
骄傲义一价心理动词:骄(自满、骄傲、高傲)、慢(傲慢、骄傲、怠慢)、胜(好胜)。
懈怠义一价心理动词:怠(懈怠、懒惰)。
根据所表示内容的不同,出土战国文献中一价心理动词的经事词语可以有以下几类:
一是表人的名词语。例如:
(1)汤
(怒),曰:“
(孰)?(调)
(吾)
(羹)?”(清华叁·赤
之集汤之屋)
(2)武王
(闻)之
(恐)
(惧)。(上博七·武王践阼)
(3)王
(归),客于子
=
=
(子蘧,子蘧)甚
(喜)。(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甲)
(4)此鰆(德)型(刑)不齐,夫民甬(用)
(忧)
(伤)。(清华叁·芮良夫毖)
(5)民日愈(愉)乐,
相
。(上博六·用曰)
(6)
=
(君子)药(乐)则
(治)正,
(忧)则
(复),少(小)人药(乐)则
(疑),
(忧)则
(昏),
(怒)则
(胜),
(惧)则碢(背),耻则
(犯)。(上博二·从政甲)
上述作一价心理动词经事词语的,都是名词。有些是专有名词,有些则是普通名词。
二是表人之部分的名词。例如:
(1)未见君子,
(忧)心不能胣胣;既见君子,心不能兑(悦)。(郭店·五行)
(2)未见君子,
(忧)心不能
(忡)
(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郭店·五行)
(3)归居室,心不乐。(岳麓叁·学为伪书案)
(4)人毋(无)故而心悲也。(睡虎地·日书甲种)
这种名词只有“心”。古人认为,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如悲是心悲,伤是心伤,所以“心”能够成为一价心理动词的经事词语。
三是指代人的代词。例如:
先夫
=
(大夫)
(司)命(令)尹,受(授)司马,
(治)楚邦之正(政),黔页(首)
(万)民,莫不忻(欣)
(喜),四海之内,莫弗
(闻)子胃(谓)籣(阳)为贤于先夫
=
(大夫),请昏(问)亓(其)古(故)。(上博八·命)
例中的“莫”,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指人的。
四是表人的名词性短语。例如:
(1)
(许)人
(乱),
(许)公
出奔晋,晋人罹,城汝籣(阳),居
(许)公
于颂(容)城。(清华贰·第十八章)
(2)隹(唯)司马贾欣眫战(僤)
(怒),不能萙(宁)处,
(率)师征郾(燕)。(
壶,集成09734)
(3)得者乐,
(失)者哀。(郭店·语丛三)
例(1)中的“晋人”是定中短语,例(2)中的“司马贾”应是同位短语,例(3)中的“得者”和“
(失)者”是“者”字短语,都是名词性短语。
由一价心理动词所构成的句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一价心理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单中心谓语句,另一种是由一价心理动词作谓语一部分的复杂谓语句。
(一)单中心谓语句式
1.NP+V(NP可省)
由一价心理动词所构成的单中心谓语句式,最常见的就是NP+V。这有两种情况,一是NP+V中的NP不省。例如:
(1)
(许)人
(乱),
(许)公
出奔晋。晋人罹,城汝籣(阳),居
(许)公
于颂(容)城。(清华贰·第十八章)
(2)汤
(怒),曰:“
(孰)
(调)
(吾)
(羹)?”(清华叁·赤
之集汤之屋)
(3)得者乐,
(失)者哀。(郭店·语丛三)
(4)
=
(君子)药(乐)则
(治)正,
(忧)则
(复),少(小)人药(乐)则
(疑),
(忧)则
(昏),
(怒)则
(胜),(惧)则碢(背),耻则
(犯)。(上博二·从政甲)
上引例(1)至例(3)中的NP+V,都是作复句中的分句,而例(4)中的NP+V,如“
=
(君子)药(乐)”和“少(小)人药(乐)”,则是作紧缩复句中的分句。
另一是NP+V中的NP省略。例如:
(1)卯,朝见,喜;请命,许。(睡虎地·日书甲种)
(2)有得,怒。(周家台·日书)
(3)
(昭)告大川有
,曰:于(呜)唬(呼),
(哀)哉!(葛陵零:9;甲三:23、57)
(4)
(喜)斯
,
斯奋,奋斯
(咏),
(咏)斯猷(犹),猷(犹)斯
(舞)。(郭店·性自命出)
(5)君子
(恭)则述(遂),乔(骄)则
(侮)。(上博五·季庚子问于孔子)
(6)和则
(乐),
(乐)则又(有)鰆(德),又(有)鰆(德)则邦
(家)
(举)。(郭店·五行)
上引各例中的NP都省略了,只剩下一价心理动词V。这个V在前3个例子中都作复句中的分句,但在后3个例子中则作紧缩复句中的分句。
NP+V中的V前也可以有状语,这是句中状语:
(1)归居室,心不乐。(岳麓叁·学为伪书案)
(2)不型(形)不安,不安不药(乐),不药(乐)亡鰆(德)。(郭店·五行)
(3)王
(归),客于子
=
=
(子蘧,子蘧)甚
(喜)。(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甲)
(4)民之既教,上亦毋骄,孰道毋治,发正乱昭。(睡虎地·为吏之道)
(5)未见君子,
(忧)心不能胣胣;既见君子,心不能兑(悦)。(郭店·五行)
(6)城(成)公惧亓(其)又(有)取安(焉),而箏之亭(?),为之
(怒),(上博九·灵王遂申)
(7)既
(战)
(将)
(量),为之毋
(怠),毋思民矣(疑)。(上博四·曹沫之陈)
上引例(1)至例(3)NP+V中的V前,都出现了副词,有否定副词“不”,也有程度副词“甚”。例(4)中的V前,出现了两个副词“亦”和“毋”。例(5)中的V前,出现了“副词+助动词”。例(6)中的V前,出现了介宾短语“为之”。例(7)中的V前,出现了“介宾短语+副词”。
可见一价心理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部分一价心理动词可受祈使否定副词修饰。
NP+V中的V后可以有补语,例如:
君子曰:子眚(省),割(盖)
(喜)于内,不见于外;
(喜)于外,不见于内。(上博二·昔者君老)
这种例子很少见。
2.NP 1 +NP 2 +V
这种例子,一价心理动词之前出现了两个主语。例如:
黔页(首)
(万)民,莫不忻(欣)
(喜)。四海之内,莫弗
(闻)子胃(谓)籣(阳)为贤于先夫
=
(大夫),请昏(问)亓(其)古(故)。(上博八·命)
上引例子中的“黔页(首)
(万)民,莫不忻(欣)
(喜)”中,“黔页(首)
(万)民”是大主语,“莫”是小主语,“莫不忻(欣)
(喜)”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二)复杂谓语句式
1.并列句
(1)民日愈(愉)乐,
相
。(上博六·用曰)
(2)
少
(迟)
(速)从郢
(来),公子见君王,尚
(怡)怿,毋见
。(葛陵乙四:110、117)
(3)丙,甲臣,桥(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睡虎地·封诊式)
(4)隹(唯)司马贾欣眫战(
)
(怒),不能萙(宁)处,
(率)师征郾(燕)。(
壶,集成09734)
(5)临事不敬,倨骄毋(无)人,苛难留民。(睡虎地·为吏之道)
上引各例中的并列句,如例(1)中的“民日愈(愉)乐”,其谓语部分都是两个动词的并列,中间不用连词连接。
2.转折句
(1)夫古者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忧,升为天子而不乔(骄)。
(居)草茅之中而不忧,智(知)命也。升为天子而不乔(骄),不流也。(郭店·唐虞之道)
(2)君民而不乔(骄),卒王天下而不
。(郭店·唐虞之道)
(3)
行而信,先
(居)忠也;贫而安乐。(上博八·颜渊问于孔子)
(4)人毋(无)故而弩(怒)也,以戊日日中而食黍于道,遽则止矣。(睡虎地·日书甲种)
(5)人毋(无)故而心悲也。(睡虎地·日书甲种)
上引各例中的转折句,如例(1)中的“升为天子而不乔(骄)”,其谓语部分的两个动词语之间是转折关系,中间用连词“而”连接。
3.连谓句
(1)武王
(闻)之
(恐)
(惧)。(上博七·武王践阼)
(2)穆穆济济,
(严)
(敬)不
(敢)
(怠)荒。(中山王
壶,集成09735)
(3)尔母(毋)大而
(肆),母(毋)富而
(骄),母(毋)众而嚣。(中山王
鼎,集成02840)
(4)若卜贞邦,三族句(苟)旨(栗)而惕,三末唯(虽)
(败),亡大咎。(上博九·卜书)
(5)凡忧思而句(后)悲。(郭店·性自命出)
(6)毋忿怒以
(决)。(岳麓壹·为吏治官及黔首)
上引各例中的连谓句,如例(1)中的“武王
(闻)之
(恐)
(惧)”,其谓语部分的两个动词语之间是连谓关系。有些中间不用连词,如例(1)和例(2);有些中间用连词“而”,如例(3)和例(4);有些中间用连词“而句(后)”,如例(5);有些中间用连词“以”,如例(6)。
(一)指称化
1.有标记的指称化
出土战国文献中一价心理动词的有标记指称化用法,只见到一种,即跟“者”构成“者”字短语。
“者”是指称化的标记,“者”与一价心理动词所构成的“者”字短语“V+者”,是指称V的经事的。例如:
(1)敬者
(得)之,
(怠)者
(失)之,是胃(谓)天
(常)。(上博五·三德)
(2)贫戋(贱)而不约者,
(吾)见之篩(矣);
(富)贵而不乔(骄)者,
(吾)
(闻)而
。(上博五·弟子问)
(3)
(闻)道而
(乐)者,好鰆(德)者也。(郭店·五行)
(4)牙(与)曼(慢)者
(处),员(损)。(郭店·语丛三)
这种“者”短语中的V,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包括一价心理动词的动词性短语。这种“者”短语可以作语句的主语、判断句谓语、介词的宾语。
2.无标记的指称化
有作主语、作宾语、作判断句谓语三种情况。
A.作主语。
(1)哀生于忧。(郭店·语丛二)
(2)恶生于眚(性),
(怒)生于恶。(郭店·语丛二)
(3)
(喜)生于眚(性),乐生于
(喜)。(郭店·语丛二)
(4)为机曰:“皇
=
(皇皇)隹(惟)堇(谨),
(怠)生敬。”(上博七·武王践阼)
(5)乐之所至者,
(哀)亦至安(焉),
(哀)乐相生。(上博二·民之父母)
(6)
(哀)、乐,其眚(性)相近也,是古(故)其心不远。(郭店·性自命出)
(7)立为玉
(门)。亓(其)乔(骄)大(泰)女(如)是
(状)。(上博二·容成氏)
(8)甬(用)青(情)之至者,
(哀)乐为甚。(郭店·性自命出)
(9)
草茅之中而不忧,智(知)命也。升为天子而不乔(骄),不流也。(郭店·唐虞之道)
B.作宾语。
一价心理动词作宾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动词的宾语,一是作介词的宾语。作动词宾语的例子如:
(1)人
(宠)辱若缨(惊),贵大患若身。可(何)为
(宠)辱?
(宠)为下也。得之若缨(惊),
(失)之若缨(惊),是胃(谓)
(宠)辱辱(若)缨(惊)。(郭店·老子乙本)
(2)大(太)子乃亡
(闻)、亡圣(听),不
(闻)不命(令),唯
(哀)悲是思,唯邦之大矛(务)是敬。(上博二·昔者君老)
(3)
(由)襎(礼)智(知)乐,
(由)乐智(知)
(哀)。(郭店·尊德义)
(4)邦
(且)亡,亚(恶)圣人之
(诲);室
(且)弃,不?(随)祭祀,唯
(怒)是备(服)。(上博五·三德)
(5)亓左右相碖(公)自善曰:“盍必死愈为乐
(乎)?”(上博六·竞公疟)
(6)怠
(胜)义则丧,义
(胜)怠则长。(上博七·武王践阼)
(7)寅:西凶,北得,东、南逢喜。(放马滩·日书乙种)
(8)丑,朝见,有奴(怒)。晏见,有美言。昼见,禺(遇)奴(怒)。日羋见,有告,听。夕见,有恶言。(睡虎地·日书甲种)
(9)禹须臾:戊己丙丁庚辛旦行,有二喜。甲乙壬癸丙丁日中行,有五喜。庚辛戊己壬癸馎时行,有七喜。壬癸庚辛甲乙夕行,有九喜。(睡虎地·日书甲种)
(10)居丧必又(有)夫
(恋)
(恋)之
(哀)。(郭店·性自命出)
由一价心理动词所构成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有时则前置,如上引例(2)、例(4)。
作介词宾语的例子如:
(1)悲生于乐。(郭店·语丛二)
(2)乘(胜)生于
(怒),惎生于乘(胜)。(郭店·语丛二)
(3)
(喜)生于眚(性),乐生于
(喜)。(郭店·语丛二)
(4)则以
(哀)悲位(莅)之。(郭店·老子丙本)
(5)多
(险)
(以)难成,视之台(以)康乐。(上博六·用曰)
(6)至型(刑)
(以)
(哀),銲
(去)
(以)
(悔)。(上博五·三德)
(7)
(
)游(由)
(哀)也,?游(由)乐也,
游(由)圣(声)[也],
游(由)心也。(郭店·性自命出)
能带一价心理动词为宾语的介词,可以是“于”,也可以是“以”和“由”。
C.作判断句谓语。
(1)迵(踊),哀也。三
(踊),
(文)也。(郭店·语丛三)
(2)庚辛梦青黑,喜也,木水得也。(睡虎地·日书乙种)
(3)壬癸梦日〈白〉,喜也;金,得也。(睡虎地·日书乙种)
(4)姑先,善
,喜
,田宇池泽之事
。(放马滩·日书乙种)
(二)修饰化
一价心理动词语处于定语、状语位置上时,它的表述功能是修饰。
1.作定语
(1)
(乱)节而
(哀)圣(声)。(上博五·弟子问)
(2)人毋(无)故而鬼取为胶,是是哀鬼。(睡虎地·日书甲种)
(3)凡忧患之事谷(欲)
(任),乐事谷(欲)后。(郭店·性自命出)
(4)民又(有)
(余)
(食),无求不
(得),民乃赛,乔(骄)能(态)
(始)
(作),乃立咎(皋)
(陶)
(以)为
(李)。(上博二·容成氏)
(5)既
(战)而又(有)
=
(怠心),此既
(战)之几。(上博四·曹沫之陈)
(6)
(喜)
(怒)
(哀)悲之
(气),眚(性)也。(郭店·性自命出)
(7)
(夏)
之月己丑之日,
(以)君不
(怿)之古(故),
(就)祷鍳(灵)君子一
;
(就)祷门、户屯一
(
;
(就)祷行一犬。壬
(辰)之日[祷之]
。(葛陵乙一:28)
作定语的一价心理动词语之后,一般不用助词“之”;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助词“之”。
2.作状语
(喜)谷(欲)智而亡末,乐谷(欲)眞而又有志,忧谷(欲)佥(敛)而毋胮,
(怒)谷(欲)縱(盈)而毋暴。(郭店·性自命出)
这是说喜悦时应该怎样,快乐时应该怎样,忧虑时应该怎样,愤怒时应该怎样。这种例子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