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 序

《二条十年》记录了我从1955年到1964年住在东四二条的生活,也就是从我六岁到十五岁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

东四二条七号院是我家在1955年买下的一所大宅院的西跨院,也是我家经历了东总布胡同和什方院的搬迁后,一直居住到1966年的一个不大的院子。这里既不是标准的北京大宅院,也不是什么今天所谓的豪宅,只是个相对独立的小院落。

那里的一切,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左右。书中写到的许多生活环境和场景距离今天已经十分遥远,发生在那里的事情也都成了陈年的过往,而所涉及的人物今天几乎都已不在世了。对于我的人生来说,这是早已掀过去的一页;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些简单平淡、难以和今天发生联系的故事罢了。

写《二条十年》的初衷,大抵是想记录些过往的旧事,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却对人生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感悟。1955至1964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初期阶段,由于家庭背景和当时生活状态的特殊,所见旧人旧事较多,我的经历有了些不一样的色彩。但个人的人生,仅仅是社会变革大潮之下的一段小插曲。社会的演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命运。无论个人有着怎样的人生与背景,在大时代的变迁之中都是小人物,都会随着社会俯仰沉浮。也许,这就是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迅速消逝的岁月常常会令我们想起过去。我只想搜寻脑子里关于这十年尚存的一些记忆,真实地描述我生活过的那些日子,给曾经的那个时代留下一些民生百态的浮光掠影。这本书中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和渲染,没有丝毫的虚构,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一切都是本着我亲身的、客观的体验。虽然,个人的目光所及是有限的,但我写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构成了大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小舞台,这,或者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二条的生活和往来的各色人物在那个时代里并不具有代表性,也非当时的社会主流,而二条的生活状态也只能算是社会的一隅。对于那段时间的生活与人物,我在书中并不想议论其是非短长,一切真实都是源于存在之中。

对于不同年龄的读者来说,这本小书读后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非常自然的,更是情理之中的。

所幸我的记忆力还算好,每写到一处,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当日的画面,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形象思维”。如今,我已逾古稀之年,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而对于这本小书,也没有更多的企望,只算是对自己少年时光的追记罢了。

己亥仲夏于彀外书屋 eoe38vG++6O/W2orio75QyCOxSew5JpDKRKxkHXwRZvZT95bk5JhlZj6If9W8r8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