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战国名将吴起(约前440—前381),与《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代的孙武齐名。吴起出生于卫国,求仕于鲁、魏、楚。在卫国,他似乎是愤青;在鲁国,他被斥为残忍薄行的小人;在魏国,他被视为节廉实干的君子;在楚国,他又成了为国捐躯的改革家。吴起文武双全,功高盖世,却死于非命!

一、在鲁国的第一份工作

吴起的悲剧人生,始自他的青少年时代。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商民家庭,因游仕求官,耗尽家财,官没有做成,却遭人讥笑。他一怒之下,杀死了这些讥讽他的乡人,逃离卫国。临行与母亲诀别时,吴起发誓:“不为卿相,誓不回卫国!”

吴起来到鲁国,师从曾子。不久,吴起母亲去世,他却没回国奔丧。曾子怒斥其不孝,与其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转而学兵家,并在鲁国就业。

鲁元公十九年(前412),齐国进攻鲁国,鲁人很害怕,想起用吴起为帅,又担心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吴起知道后,亲自杀死了妻子,求得了将位,并率领鲁国的军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时,有嫉妒者以卫道士的身份出来说话了。他们揭发说,吴起是缺德的小人,母死不奔丧,为圣贤所不齿;杀妻以求将,残忍至极啊。鲁国是小国,却有战胜大国的名声,其他诸侯都会把矛头对准我们的,这可不是好事情。鲁元公听信谗言,解除了吴起的职务。战功赫赫的吴起,黯然离去。

二、魏国带兵

吴起的第二份工作是在魏国。魏文侯用人不拘一格,听李克介绍说,吴起很有军事才能,不亚于春秋名将司马穰苴,就让吴起带兵。

司马穰苴大名鼎鼎,《史记》里记载了他最有名的两件事。一件是军法严明。齐景公任司马穰苴为将,抵御燕晋之师。临行前,他请求国君派一位信重的大臣为监军。国君选派了重臣庄贾。出师之日,庄贾与送行的亲朋饮酒,逾期不至。司马穰苴申以军法,将庄贾斩首,三军震慑!司马穰苴的另一事迹,是与士卒同甘共苦。他亲自过问士卒的生活和医疗状况;将军的资粮,也拿出来与兵士分享;对病弱的士兵给予特别照顾。司马穰苴的做法,感动了全体将士,“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

启示6 吴起带兵,对司马穰苴的经验活学活用,与士卒同甘共苦,不仅讲政治,更讲法制。

吴起在魏国带兵,对司马穰苴的经验活学活用:“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有士卒患疮,吴起为之吮去脓血。士卒母亲听说后禁不住垂泪啜泣。邻人不解地问,将军如此关爱你的儿子,你怎么还难过呢?这位母亲伤感地说:当年吴将军为我儿子的父亲吮疮,其父冲锋在前,战不旋踵,死在疆场。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吮脓血,我担忧这个孩子也会为吴将军奋不顾身、战死疆场的。

吴起带兵,不仅讲政治,更讲法制。《尉缭子》记载,有一次吴起带兵出征,一个十分勇敢的士兵,在没有得到进攻命令的时候,就杀向敌阵,斩获两个首级。吴起为了严肃军纪,立即以违抗军令罪处死这名士兵。他选练的“特种兵”——武卒,有很严格的体能和技术要求,战斗力很强,五万武卒曾大败五十万秦军,取西河之地,名闻遐迩。

吴起在魏国工作很出色。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死,魏武侯继位,相位空缺。大家都看好文武双全的吴起,结果国君却任命了田文为相。吴起找到田文,连珠炮般地发问:“带兵打仗,你能与我比吗?治国安邦,你能与我比吗?镇守一方,你能与我比吗?”田文平静地回答:“这些我都比你差远了!”吴起质问道:“既然如此,凭什么你的职位在我之上呢?”这个时候,田文反问吴起:“如今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在这种情势下,是我出来合适呢,还是你出来合适呢?”吴起默然良久,承认应该由田文为相。

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姑且不论。因为魏武侯即位的时候,并不年少,何来“主少国疑”?事实是,魏武侯没有用吴起为相,吴起也自甘居于人下,却没有换来安全的生存环境。继田文之后的魏相公叔痤(?—前361),本为韩国的公族,娶了魏国公主,担心吴起会妨碍自己的相位,于是策划了一场挤走吴起的阴谋。

公叔痤首先向魏武侯建议,试探吴起是否愿意留在魏国。他说,吴起很厉害啊,咱魏国小,未必能留得住他。您不妨试探一下,把公主嫁给他。如果吴起不想留在魏国,一定会推辞。然后,公叔痤邀请吴起到家里做客,故意让身为公主的妻子像“母老虎”一般强势,自己像“妻管严”那样窝囊。吴起发现娶公主当妻子这么难受,就断然拒绝了魏武侯要嫁公主给他的好意。从此,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功业卓著的吴起,在魏国待不下去了,噙着热泪选择了离开。他伤心地对身边人说,如果国君不听信谗言,我是能够成就魏国之霸业的。

三、在楚国实行变法

吴起辗转来到了楚国。楚悼王久闻其贤,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吴起先做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宛令,然后直接被提拔为令尹(国相)。吴起终于如愿以偿,决心干一番大事业。

吴起向楚悼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楚国的问题所在:“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贵族们享有太多的权利,占有太多的资源,导致国贫兵弱,“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吴起的改革方案是:“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韩非子·和氏》) 废除世袭特权,封君三世之后,自动取消其爵禄;降低禄秩待遇,裁减冗官冗员;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扩充军备。针对地广民稀的现状,吴起建议贵族和有钱人带头从繁华的城市移居到偏远的空虚之地,“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吕氏春秋·贵卒》) 。吴起的改革抓住了要害,也见到了成效,“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重振了楚国的国威,一改被诸侯蚕食之弱势。但是,吴起却得罪了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削减公族待遇,贵族移民乡下,“皆甚苦之”,“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公元前381年,“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吴起死于乱箭之下,楚国的改革事业夭折。

四、对吴起一生的反思

吴起的一生,引人深思。吴起的事迹,系统的记载见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司马迁之前的现存零星记载则见于《韩非子》《尉缭子》《荀子》《吕氏春秋》等书。《资治通鉴》对此有所取舍。诸多记载中,有一个聚焦点,就是吴起非常有个性,司马迁的用词是“节廉而自喜名也”,司马光的用词是“刚劲自喜”。它包含两个特征:第一,有自己的坚守和原则,“节廉”“刚劲”是也;第二,有时候不通人情,自视甚高,“自喜”是也。

《韩非子》记载了吴起的两件生活小事:有一次,吴起与故友久别重逢,相约一起吃饭。故友有事,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到天黑,这人也没来,吴起就一直等着,“至暮不食而待之”。次日早晨,吴起请人去找,直到把故友找来,吴起“方与之食”。

还有一次,吴起让妻子织布,尺寸不合乎要求——失度。他让妻子重纺,结果还是“失度”。吴起居然把妻子给休了。吴起的领导来说情,都没有用。

启示7 为人处世,应该刚柔兼济。“刚”的是意志坚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柔”的是手段与方法,“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对生活上这两件事的处理方式,就是吴起“刚劲自喜”性格的最好注脚。吴起的人生目标是“誓为卿相”,性格的刚劲,加上目标成瘾的执拗,铸就了吴起人生的悲剧基础。我们经常说,为人处世,应该刚柔兼济。“刚”的是意志坚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柔”的是手段与方法,“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们主观努力就能完全决定的。认清时世环境,因势利导,目标坚定,步履稳妥,是成就大事者应有的风度。

但是,决定命运的不仅仅是性格。木秀风摧,行高人非,这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吴起为公叔痤所排挤,白起为范雎所忌惮。英雄时舛,谦卑是人生的护身符。《周易》中的“谦”卦,是唯一没有灾咎的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者,尊而光,“君子之终也!”

但问题的复杂还在于,嫉妒英雄的并不就是脸谱化了的“坏人”。公叔痤后来曾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卫鞅(即商鞅);范雎辅佐秦昭王,功业卓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要求所有向往建功立业的人,在提升智商的同时,还要提升适应复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情商。

换一个角度,即从用人的角度看。不能否认,吴起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曹操就说,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谁手下有吴起这样的人才,都可以建功立业。能否爱护、保护和用好像吴起这样性格有缺陷、处事有不足,但确实有真本事的人,对于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也是考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识人用人能力的试金石。

(参见《资治通鉴》卷一) I9Gu3wjljOh7Ui4HkX0xMfRHJNkYXAl3U7AVU41hY1FtC/5CAoTesT7beYHrwa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