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启动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需要通过科学考察、调查等过程,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以探求基本的科学规律。科技基础性工作长期采集和积累的科学数据与资料,为我国科技创新、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十几年的野外科学考察,1994年中国科学家发现和论证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1998年科考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大峡谷,再次对大峡谷进行测量,进一步确定了其世界最大峡谷的地位。

2000年,在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多年考察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保护中华水塔、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与俄罗斯和蒙古的科学家共同考察了贝加尔湖地区、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蒙古高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考察成果,填补了中国在俄蒙高纬度地区长期缺乏数据资料的空白。这对中国同俄罗斯、蒙古等邻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生态环境、经贸及科技领域的跨境合作,维护东北亚国际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科技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自然科学考察丛书”涵盖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科学考察、澜沧江-湄公河科学考察、亚马孙热带雨林科学考察、中蒙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塔克拉玛干罗布泊科学考察。这些地区都是对当今世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人迹罕至、条件极其恶劣的特殊地区,也是世界自然资源考察的热门地区。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既有科技工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科学考察第一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从这些手记中,我感受到了科学考察的艰辛和享受自然的乐趣,既被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科学考察故事感染,也为他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感动。同时,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能发扬科学考察精神,不断探索未知,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zf51eOborMxPmB+098IBwuP2czanFqczDc7ygsYk7+EauQSDHlDk7FVgJjOhLq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