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景教的盛况

根据碑文所载,我们便可以推测景教在当时的经过情形。碑云:

贞观十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圣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师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

这一个诏谕,在《唐会要》中亦有相同记录:

贞观十二年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见《唐会要》卷四十九)

其不同之点,即一称波斯,一称大秦,宋敏求《长安志》卷十有云:

“义宁坊街东之北波斯胡寺”,其原注“义宁坊本名熙光坊”。波斯胡寺下注云:“贞观十二年太宗为大秦国胡僧阿罗斯立。”

阿罗斯当即是阿罗本之误。先是唐韦述《两京新记》中亦有“义宁坊十字街之东北波斯胡寺”的话。起初原皆称波斯寺,后来因为要与火祆教有所分别,乃改称为大秦。《唐会要》卷四十九有诏改寺名之事,云:

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之者,亦准此。

碑文又说:

高宗大帝,克恭缵祖,润色真宗,而于诸州各置景寺,乃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

可见太宗为建景寺于义宁坊后,高宗又继续建立景寺于各州,乃至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唐分全国为十道,故所谓十道即全国之意)碑文又云:“圣历年释子(和尚)用壮(疑即玄奘)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道士)大笑讪谤于西镐,。”东周即洛阳,西镐乃长安,又可见长安、洛阳皆设立景寺,引起佛教与道教的反对,景教处此道佛交攻的情形下,得以继续维持于不堕,当然是因为当时帝王的优遇,而景教教士的继来,声望毅力,其功亦有足多故碑文有云。:“有若僧首罗含,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物外高僧,共振玄纲,俱维绝纽。”罗含、及烈,当是继阿罗本之后而来的教士,及烈之名,亦曾两见于《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年九月波斯王遣首领潘那密与大德僧及烈朝贡。”“开元二十年八月庚戌,波斯王遣首领潘那密与大德僧及烈来朝。”及烈原是武后时景教的领袖,这里所说在玄宗时来华,据近人考证,当时曾经回国而复来的。但在玄宗后期,又有许多教士来华,据碑文云:

三载(即天宝三年)大秦国有僧佶和瞻星问化,望日期尊,诏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宫修功德。

肃宗时命令景僧伊斯,参郭子仪戎事,碑云:

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总戎于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虽亲见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

亦见教士中,于修德传教之外,竟有参与戎幕的人。西来教士,见于碑文中的,虽仅二十余人,一为推测,必不止此数。从碑末具名之人数计之,有七十六人之多。长安大约为景教教会之总机关,列名于碑上的,当为总机关中的职员。而当时教会已推及全国,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虽属形容之词,但教会日渐扩展,传道人数,更不止碑文所载十人而已。

碑文中的话,虽近于夸大,但当时取得帝王及大臣的赞助,不是绝对无因的。因为唐朝对各种外来宗教的优容,不独于景教是如此。碑中所举自太宗以至德宗六代帝王,莫不予景教以好感;如太宗命宰臣房玄龄宾迎阿罗本,又把皇帝肖像画在景教寺墙壁之上,碑云:“旋命有司,将帝写真,转模寺壁。”高宗又于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玄宗命宁国五王,亲到景寺中设立坛场,并且把五代祖宗遗像,陈列寺中;碑云:“玄宗至道皇帝,令宁国五王,亲临福宇,建立坛场。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肃宗又重建景寺,碑云:“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代宗则于耶稣圣诞时送香赐馔,以表庆祝,碑云:“代宗文武皇帝,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颂御馔以光景象。”至于德宗登极的第二年,即为立碑纪念之时,其于景教的优容,亦可以见。德宗以后情形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而从此至武宗,尚有六十多年经过,单从武宗毁废佛寺的诏令中,与李德裕的《德音表》观之,亦可以反证当时景教的隆盛,与佛教相伯仲。当时大臣如房玄龄、高力士、郭子仪等皆奉命招待,与景教发生密切关系,后人疑房、郭为景教徒,虽无佐证,也有可能。 sDXbvSnpVCqJhabV6eEmyl4HsmbZ5aO7WCWVRjMlBVf/Esg1MKBiPf9jwVy9s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