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相比成功,失败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

就身边的例子而言,相比一帆风顺的恋爱,失恋的经历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人类的心理竟是如此不可思议。

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契可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先生(Kurt Lewin)针对人的记忆提出了以下假设: 相比完成的任务,尚未完成或因故 中断的任务更令人印象深刻。

苏联心理学家布尔玛·蔡格尼克女士(Bluma Zeigarnik)通过实验论证了勒温先生的假设,因此该现象也被称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散发着庄严肃穆气氛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一词或许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认为“难以”实际运用。但事实上,现代社会满是利用该原理的宣传手法。

例如,电视连续剧。

每集总在“最扣人心弦之处”结束。因此,观众们也会期待着下一集。

互联网新闻网站的手法也与其相似。

当看到例如“某大牌明星首次绯闻大爆料!对方为……”的文字时,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点击,希望了解新闻后续。

互联网广告亦是如此。

当看到例如“无须运动,无须限制饮食,轻松瘦10kg!惊人的减肥法为……”的横幅广告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点击。

通俗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即指“通过后续吸引力,令人产生完成驱动力”的记忆效应。

从科学角度分析,如果被赋予“必须完成某事”的任务,所有人都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然而, 一旦完成任务,紧张状态就会瞬间消失。 人们便会忘却已完成的工作。

正因为存在“忘却”的现象,所以人们才能不断挑战全新的任务。

对人生而言,“忘却”至关重要。

但“忘却”也有其棘手之处。反过来说, “一日不完成任务,一日无法忘却”。 大脑也拥有耿直的一面,无论好坏,无法忘却“尚未完成的任务”。因此,相比一帆风顺的恋爱,失恋的经历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该原理相信会让许多人恍然大悟。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至今仍作为现代广告手段被广泛运用,而其实验论证最早可以追溯至80多年前。

当时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需要完成黏土工艺品、分解拼图等简单的任务。

A组被要求有始有终地完成全部任务,而B组在尚未完成一项任务时,便被要求投入下一项任务。

完成全部任务后,询问两组参与者参与了哪些任务。结果表明: 相比A组记住的任务数量,总是被中断任务的B组 约为前者的两倍。

此外,也进行了关于“尚未完成的图形”与“已完成的图形”的知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完成的图形”,“尚未完成的图形”更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这正是做到“持之以恒”的诀窍。人往往会在“工作告一段落”时结束一天的工作。第二天也会继续重复前一天的做法。然而,该做法容易令工作陷入公式化,抑制多巴胺的分泌。

因此, 我建议大家采用“拖泥带水”的结束方式,故意半途而废。 如此一来,就会增强“渴望继续工作”的完成驱动力,第二天完成工作的喜悦将转化为大脑的奖励,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获得幸福感。

而这种幸福感将成为“持之以恒”的重要驱动力。 W1IRFRDBk/8uxmdhwwcTAhsFACgrFpYMZ+PrdqFKTdP0zKpJqgvBk2X5DvT0lo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