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容易半途而废的共性

了解多巴胺控制法的具体步骤后,是否产生了“我好像也能马上做到”“我似乎也能达成大目标”的全新看法呢?

但有一点请注意,你必须确定自己究竟为了何种目标而使用多巴胺控制法。

请将手置于胸前,认真思考自己究竟 “出于何种动机设定了该目标”

“因为收入高”“因为有面子”“因为是公司下达的工作指令”“因为父母的期望”“因为不想被骂”……

此类动机被称为 “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等理由成为前进的动力。

受外部动机驱使设定目标时,即使采用多巴胺控制法,也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那么,究竟哪种情况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那就是以纯粹的“自我意志”为前进动力。

“虽然不能增加收入,但工作内容很有趣所以想做下去。”“虽然社会知名度很低,但这是我的使命所以想做下去。”“想为他人尽一份微薄之力,所以做下去。”……

此类动机被称为 “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内心纯粹的自我意志成为前进的动力。

从长远而言,受内部动机驱使而设定的目标更加强大,换言之,即不易半途而废。

当然,外人难以判断其究竟出于何种动机。

因此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无妨”。

然而,不同的动力来源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请偶尔停下来确认一下自己的真实动机。

当然,也存在两种动机相结合的情况,但两者的占比是一个大问题。

此外,随着时间流逝,两者的占比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明明以外部动机为开始契机,不知不觉内部动机变成了主要动力来源(在年轻人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

将其类比为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仅仅依靠外部动机,无论花多长时间,都难以令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教育专家一般都不推荐 “学习后给予小点心(奖励)” 的教育方法。其原因正在于此。

但有时,“最初以外部动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诱导内部动机转变为主要动力来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个人经验。

小学时,我所在的学区规定:进入区立的公立学校必须剃光头。

知道该规定后,我出于“绝对不要剃光头”的强烈信念,自发产生了报考私立中学的想法。

升入高年级后,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不仅是放学后的时间,连早上上学前的几十分钟都没有浪费。强迫剃光头的规定竟让我如此恐惧。这就是所谓的外部动机。

但随着时间流逝,我的内心涌现出一种纯粹的想法:通过学习,将来能成为出色的大人就好了。对此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这就是所谓的内部动机。

最终,成功考上了庆应义塾初中部。

尽管如此,时过境迁,现在的孩子可能很少会像我一样因为不想剃光头而主动投入学习。

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则趣闻轶事,理解一项原则:最初以外部动机为开始契机也无妨。

当然,为了“中途强化内部动机”,诱导至关重要。

事实上,多方见解认为:一味依赖外部动机容易渐渐丧失干劲。

当“体验成功即可获得奖励”这一现象成为常态,人们反而容易丧失动力。

当然,这其实也是大脑讨厌墨守成规的天性所致。该状态被称为 “破坏效应(抑制效应)”(undermining effect)。

马克·列波尔教授(Mark R. Lepper)、大卫·格瑞尼教授(David Greene)与理查德·尼斯贝特教授(Richard E. Nisbett)三人进行了有关破坏效应的经典实验,即“奖励的隐性成本实验”(1978年)。实验中,将幼儿园小朋友分为三组,并让小朋友们画画。

· A组:事先约定“画画可以得到奖励”,且实际给予奖励;

· B组:不作事先约定,单纯让小朋友们画画,画完后再给予奖励;

· C组:不作事先约定,单纯让小朋友们画画,且不给予奖励。

研究结果表明:A组自发绘画的时间有所减少。换言之,过多的奖励反而可能降低个体的内在动机(顺便说一下,B组与C组自发绘画的时间均有所增加)。

可以说,能否保持纯粹的动机也是多巴胺控制法能否持续生效的关键。 sqJG7eTQvAvbwwdvOU08MVPSbi5XH6EU3e4ZIxcOpbkB5QND1eFBi01LGEw2nZ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