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日本只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文字。后来,汉字传入日本后,有修养的日本人开始用汉字记事。直到公元8世纪左右,日本人依据汉字创造出了作为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借用来的,所以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假借汉字创造出来的文字为“假名”。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来表现语法关系,而日语是一种黏着语,主要通过附着在词汇后面的助词和词尾的变化来表现语法关系。例如,加在主语和宾语后面的助词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是主语还是宾语,从而产生不同的语义。另外,加在谓语后面的词尾也有多种变化,通过这些词尾我们可以判断这句话的时态和语气。
日语的语序和汉语不同,汉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序则是“主语(加助词) + 宾语(加助词) + 谓语(加时态)”。
日语中很少出现“我”“你”这样的人称代词,经常会出现省略主语(人称)或者宾语(对象)的情况。如我们熟悉的「愛 してる」(我爱你),即省略了主语和宾语,仅保留了“爱”这个动词。
日语极具变化,不仅有敬体和简体的区别,还有口语和书面语(差别较大)、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老年用语和小孩用语、郑重体和普通体的区别。
此外,日语的敬语非常复杂,是否使用敬语以及使用何种形式的敬语是非常重要的。说话时要根据双方的关系,甚至谈话内容中涉及的人物选择恰当的词语。
日语的文字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构成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表音文字。
平假名是从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的,例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可以书写日语的发音及具有语法功能的词。
片假名是从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来的,主要用于书写外来语词汇和特殊词汇。
汉字主要用于标记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除此之外,日语中还有一种标记发音的文字——罗马字。罗马字主要用于招牌、广告以及在电脑中输入日语等,文章中极少用到。在日本能经常看到地名、站名等下方标记罗马字,这对不认识日语汉字发音的我们来说非常方便。
下面我们通过一句完整的日语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日语汉字和假名之间的关系。
其中「は、の、が、き、です」是平假名,「私、日本、好」上方标注的也是平假名,「ドラマ」是片假名,「私、日本、好」是日语汉字。
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在字形、读音和意义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记忆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日语中的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音读是模仿汉字传入日本时的读音来发音,例如:「安心[あんしん]」(安心)、「読書[どくしょ]」(读书)。训读是按照日语的发音读汉字,例如:「雨[あめ]」(雨)、「机[つくえ]」(桌子)。除了从中国引入的汉字之外,日本人还创造了一些日本特有的汉字,例如:「畑[はたけ]」(田地)、「躾[しつけ]」(教养)等。有些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字形一样,但是读音和意思却有天壤之别,例如:「娘[むすめ]」是“女儿”的意思、「手紙[てがみ]」是“书信”的意思。这些特殊的汉字需要特别注意。
日语的词汇主要分为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三种。其中,汉字词指的是直接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词汇以及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自创的汉字结构的词汇,如:「日本語[にほんご]」(日语)、「特別[とくべつ]」(特别)、「簡単[かんたん]」(简单)等,汉字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0%。固有词指的是日语体系中原本就有的词汇,如:「かわいい」(可爱的)、「きれい」(漂亮的)、「お母 さん[おかあさん]」(妈妈)等,固有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0%。最后,从欧美等国家的语言当中吸收过来的词汇叫做“外来词”,所占比重最小,约20%,主要用片假名书写,如:「サンキュー」(thank you,谢谢)、「ラジオ」(radio,收音机)、「アイスクリーム」(ice cream,冰激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