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东吴和北魏,分别将庐江郡一分为二,皖城便成为了东吴在庐江郡的治所。
皖城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分布。可以说庐江郡的很大一部分经济命脉掌控在皖城的手中,更不用有皖口港这等通达港口。
无论是人口,钱粮,在整个庐江郡当中都算是首屈一指的。
这也正是萧鼎,无论如何都要将皖城居民迁移出去的原因之所在。
由于刘勋的战略方针,乃是将庐江郡的菁华兵力掌控在舒城,到了皖城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反而没有了对东南的威慑兵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萧鼎也不可能在短短时间之内再布置出一道防线出来。
所幸的是,从舒城至皖城,交通便利,水陆并进,萧鼎就能以最快的时间长途奔袭转战。
不管在哪个时代当中,水路往往是最省时省力的交通工具。
在整个庐江郡,亦有不少的百姓,靠着下江捕鱼维持生计。
此乃民之根本,而危急存亡之秋,萧鼎也顾不了那么多,沿途之征调了起码上百艘民船。
沿途之上,竟然是遮天蔽日一般的模样,皖城百姓起码也是万户的规模,按照道理来说,这等重镇根本就不会因为萧鼎这这支军马而产生一些诧异之感。
虽说皖城的居民听众也不在少数,但是其中的兵马却只有数百人而已,此地本就是易守难攻的模样,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大败笔。
萧鼎此时此刻大军已至,却是让皖城的百姓有一些不知所措,但是皖城的县令,这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皖口港已经在打生打死,守江陆昊早就是奉了陆康的命令,提前知会了皖城的县令。
皖城县令乃是前任太守陆康门生,萧鼎大军一至,还不是开城门仓促迎接,本欲摆好酒宴,好好招待一下靖平军。
可是萧鼎哪里有半分享乐的心情,与皖城县令商议一番之后,整个城市便是开始迁徙了起来。
举城迁徙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将城中的车马集中起来,府库之中的钱财和粮草自然是要先行,随从一道的还有老人和妇孺。
说实话,皖城的青壮年,倒是不少,但是这些青壮年手无寸铁,府库之类也没有什么兵器,平素没有训练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形成一股战斗力。
这等手无寸铁的民众,遇上了正规的兵马,还不是一冲就散。
也正是因为如此,萧鼎并没有将他们纠集起来,编入军队当中,若是不顾一切的扩充兵马,这种情况反而容易会将靖平正军拉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幸的是大家对于迁徙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大的抵触情绪,在县令的配合之下,全城的百姓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疏散。
在乱世当中,谁都不想经历战乱,毕竟这是会死人的呀。
不少的人即便是散尽家财也只为了保全一条性命。
一听说战事将近,哪里有不引起恐慌的,纷纷扶老携幼,但这其中始终有人故土难离,萧鼎这时候也懒得管那么多,能走多少是多少,钱粮这方面的东西能运送多少就是多少。
当然皖城当中也有不少的世家大族,这种稍微有些势力的人最惜命。
看着无数的百姓陆陆续续走出城了,萧鼎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不管怎么说,只需要两三日之后,皖城便是成为了一座空城。
孙策一旦得不到粮草劳力的补充,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就很难开展,一旦陷入僵持当中,萧鼎才有了几分胜算。
“皖口港,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消息传来,陆昊将军还能支持多久?”
陈兰道:“回主公的话,咱们的传令兵开出去才仅仅不过半日,现在不过堪堪抵达皖口港,消息哪有那么快传过来的。”
萧鼎右手捏成拳头,狠狠的往城墙入口之上一锤,“不能再等了,让潘璋率领五百骑兵,立刻分兵救援皖口港,告诉潘璋,皖口港失陷与否不重要,杀敌多少也不重要,吾只要把陆昊将军接应回来。”
陆昊在这场战事当中发挥的作用,最是重大,如果没有陆昊在皖口港苦苦支撑,对于萧鼎来说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手笔。
以微薄的兵力在皖口港苦苦支撑半月,面对的乃是周泰,蒋钦,这种三国历史上有数的名将,恐怕已经是陆昊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自舒城夺门以来,陆家在其中的付出不可谓不大,陆康一介老人,陪着自己赌命,陆逊又带着千余骑兵往上缭战场赶去,尤其是陆逊这边,其情况之复杂不言于表,面对其中的错综复杂,也只有陆逊才能独当一面,其余不管是陈兰雷薄都是难以担当此任的。
本来刘晔是最好的人选,但此时的刘晔现在已经前往了豫章郡,萧鼎身边得用的人才只有陆逊一人了。
陆康和陆逊不用说,陆昊这边更是顶住了天大一般的压力,为转移完成百姓赢得了足够的时间。若是不接应好出路,萧鼎良心有愧,回防舒城之后如何面对陆家老小。
潘璋虽然能够懂得一些兵法,行进之间也颇有章法,但是毕竟还没有成长到足够的地步。
潘璋对于这场战事当中的压力,还没有到达寝食难安的地步,到了这个份上还是闻战则喜的模样。
萧鼎一声令下,潘璋就立刻带着五百骑兵,驰援皖口港而去。
到了现在萧鼎已经把手中的所有骑兵都派遣了出去,再也没有任何的机动能力。
手中五千余靖平军士兵,还要参与到百姓的转移当中去,无论是逢山开路还是维持秩序,搬运府库中的粮草物资,哪一样不需要人手?
如此漫长的战线拉扯开来,手中的兵力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说实话萧鼎现在有些后悔,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安排下来,简直就缩短了他萧某人的三年阳寿。
若不是为了拉长孙策的战线,让其补给困难难以持久,萧鼎还不如直接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皖城这边了。
大不了就是决一死战而已,可是对于孙策的战力,萧鼎实在不敢小觑,作为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首屈一指的统帅。
萧鼎即便是有万人兵马,心里实在也没底,三分胜算都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