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做事要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的智者不会在乎一时的屈服,他们能够放下身段,虚心向别人求教,面对屈辱也能够冷静对待。他们懂得低头做事的智慧,知道一时的“屈尊”是为了日后的抬头,面子远不如里子重要。他们知道如何把握做事的尺度,说话、做事懂得绕弯的智慧,所以他们总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圆满。

放下身段,虚心求教好做事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得意时,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这很简单;但失意时,却很少有人能够心甘情愿地弯腰低头,向别人求教。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都放不下自己的身段。他们觉得放下架子、低头求人,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其实,向别人求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身段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做事别太骄傲,也别太低卑,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拿捏好做事的分寸,我们就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真正的智者不会把放下身段当成一种困扰,他们在抬起头与弯下腰间进退有度。

张丹每天都早早地到单位上班,她到单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到传达室拿报纸,第二件事是打开热水器的电源,第三件事就是清扫办公室,把每张办公桌都仔细地擦拭一遍。张丹不是一名清洁工,她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从大四下半学期开始,她一直在这家单位实习。

刚开始来这里实习的时候,她工作很清闲,做的也基本都是看报纸、拿文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开始她不甘于做这些小事,也曾跟自己的父亲抱怨过。她当时想:“我好歹也是一个中文系的研究生,实习工作不应该就是看报纸、拿文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她想做一些重要些的工作,可是却没有员工愿意把事情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去做;她向老员工们请教一些问题,别人也很少认真地回答她。

然而父亲的一席话让她改变了。父亲说:“虽然在学习领域你是佼佼者,但是在工作领域你还是初学者。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熟悉工作流程,虚心地向那些比你有经验的前辈学习。没人教你,你就要多观察,自己学习。想当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做的事情也都是些小事,比如给同事打水、打扫卫生、发报纸、送文件什么的。”

父亲的话让张丹豁然开朗,她心想:“我现在的确什么都不懂,根本不应该端着研究生的架子不肯低头。既然没人给我事情做,我就自己找点事情做。”就这样,张丹开始每天早早地到单位去,帮同事们打热水、清理桌面,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小事。

慢慢地,当同事们发现张丹做的这些事之后,都觉得张丹勤快、懂事,对她好感倍增,对她的态度也比原先好多了。有时候那些不着急的工作,也尝试着交给张丹去做。事实上,很多工作张丹做完之后,其他同事还要返工修改。可是因为张丹勤奋好学、懂事乖巧,大家也都不嫌麻烦地主动教她一些工作上的知识、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即将走上社会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摆不正自己位置,放不下自己的身段。他们自以为是、爱面子,不懂装懂,殊不知这样做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才能尽快地成长,才能尽快地成熟起来。为了所谓面子、虚荣心而摆架子的行为是幼稚的,也是愚蠢的。

人们很容易陷入角色定位之中,无法忘记自己现有的身份、地位、荣誉、成就,殊不知抛不开这些外在因素的限制、困扰,就很难放下身段,继续虚心求教他人,继续进步。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才能够完善自己,才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李明原本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CEO,不幸的是在金融危机中,他的公司破产了,公司、别墅、汽车等,一切都化为乌有。起初,他接受不了自己破产的事实,整天把自己关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不愿意出门。

李明的妻子王莉是一个中学教师,自李明破产之后,家里的一切开销都依靠她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王莉觉的自己肩上的压力非常重。为了省钱,她每天中午只吃一个馒头,下班之后还出去做家教。由于太过劳累,一次上课的时候,王莉晕倒在了课堂上。

妻子劳累生病这件事刺激了李明,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妻子。自从自己破产后,自己一直放不下身段、面子,不愿意外出工作,这种逃避行为实在可耻。想通了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履历出门找工作,每天挤地铁、吃便当,重新过起了打工族的生活。依靠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虚心向他人求教、不怕吃苦的精神,没过几年,李明又为自己开创了一片新事业,也让家里的生活重新富裕起来。

失败不要紧,只要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放下身段重新来过,成功还会回来的,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总而言之,只有肯放下身段,虚心向他人求教,才算是握好做事的尺度,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面对屈辱,应冷静对待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谁都不能避免遇到屈辱、不公的事情。面对屈辱,很多人都不能冷静自持,他们埋怨自己遇人不淑、遇事不顺,甚至心生愤恨、自暴自弃。其实屈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法理智地面对屈辱,无法把握好做事的尺度。

屈辱是一把利剑,聪明的人会在利剑向自己逼近自己的时候,躲开剑锋,并握其把柄,使其成为自己的利器。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王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学校时,他学的是英文专业,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王宁十分自信。在他看来,英语的听、说、读、写,都不过是雕虫小技。怀着这份自信,他寄了很多份英文履历到不同的知名外企去应征,他对自己应聘的职位都很有信心,并且深信自己会很受欢迎。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王宁投出去的那么多应征信函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消息。渐渐地,王宁的自信心开始一点点消逝了。他的心情开始忐忑不安。

就在他灰心失望之际,突然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回信,王宁心情很激动,他的手甚至有些颤抖,他想终于有伯乐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了。然而,打开信以后,王宁却被气得火冒三丈,原来信中是非常刻薄的内容:“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但是很遗憾,我们公司并不缺人。不过,我想说的是,就算我们公司有空缺的职位,也不会雇用你,从你的求职信中可以看出你对自己很有信心,你认为自己的英文能力很强,但是从你所写的履历中却可以看出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很差,即使是成绩稍好些的高中生,都不会出现那些常用的语法错误。”

王宁看完这封回信,心中的怒气久久不能消退。他想自己好歹也是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怎么可以任由他人将自己批评得一文不值?越想越气的王宁马上提起笔来,准备立即回复一封信,也痛骂对方一番,以解心中之气。

他一边写一边思考,慢慢地冷静下来了。他想虽然对方刻薄了些,但是相信人家也不会无缘无故就批评他,也许自己真的有些过于自以为是了,以至于无法觉察到自己的缺陷。想到这里,王宁的怒气平息了。在进行了一番自我反省后,他将原来的信纸撕掉,又重新提笔写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回击对方的刻薄,而是为了表示感谢。信中尤其对对方指出的自己的不足表示十分感激。用字遣词都诚恳真挚,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后便把信寄出去了。

没想到,没隔几天,王宁又收到了这家公司寄来的信函,结果很出人意料——他被这家公司录用了。原来那封内容刻薄的信是那家公司考验应聘者心理素质一个测试,王宁冷静地面对屈辱,并从屈辱中自证,赢得了工作机会。

证严法师曾说:“一般人常说,要争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大多数人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过错,却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因此面对别人的指责,常常针锋相对,而不是进行自我反省,其实,这正是自己心虚的表现。争一时之气是幼稚的意气之争,而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理智把握做事的尺度才是智者所为。

麦金莱在任职美国总统期间,曾因一项人事调动遭到众多议员政客的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国会议员,上来就对总统恶言相加,议员们都感觉这些辱骂的语言太让总统难堪了。但是麦金莱却像没事人一样,他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最后,等那位议员发泄完了,麦金莱才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好了,先生,你现在的怒气应该消除了吧?事实上,你并没有责问我的权力,不过,现在我还是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等麦金莱冷静的说完,周围的人都对其赞许不已,而刚才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被别人指责或抱怨的事。遭人指责或抱怨的确会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屈辱,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指责,更会让人不堪忍受。但是,你应该用理智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应该做到无论遇到何种情况的指责,都从容不迫。很多时候,一时的忍气吞声并不是懦弱,相反,还会显示出你的涵养和大度,从而为你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使你日后做事更加顺利。

屈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你怎么对待它。屈辱是坏事,但同时也会变成好事。它既可以泯灭一个人的理想之火,也可以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我们随时都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决不能在责难面前自暴自弃,而应冷静面对,把屈辱转变成对自己的激励。

美国鼎鼎大名的销售大王史坦雷16岁那年曾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小店员,每个月领着极其微薄的薪水,但是他从不抱怨,仍然非常卖力地工作着,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创出一番伟业。因此,他在做事的时候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想只要自己兢兢业业,总有一天会获得经理的赏识,这样他就可能被提升为推销员,可是,没想到,经理对他的印象恰好相反。

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训斥。经理说:“老实说,像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不过,你倒是有着健硕无比的臂力,我奉劝你还是去当一名钢铁厂的工人吧,那种活是不需要大脑的!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是的,经理。”他说,“您当然有权辞退我,但是您无论如何都无法消磨我的意志。您说我无用,我也不反驳,因为我想您肯定有您的理由,但是这却丝毫不会减损我的能力。我们走着瞧吧,迟早有一天我也会开一家公司,公司规模会比您的大10倍。”

经历了这次受辱后,史坦雷更加努力上进了,没过几年,果然像他当初在那位经理面前所发下的誓言一样,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屈辱是一种鞭策,是一架梯子,只要用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将其踩在脚下,并奋力向上爬,你就会发现成功和美丽正在不远处等着你。因此,面对屈辱时,切忌自乱阵脚,要冷静对待,把握好做事的尺度,进而创造一番事业。

低头做事,适时屈服不丢人

在风中低伏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似渺小,实则坚强;而把头颅抬得高高的玫瑰花,经不起风雨,随便一场雨就能将它摧折。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低头做事,懂得适时屈服的人,往往做事很有尺度,生存得很好;而那些眼高手低,凡事总想出头的人,往往做事鲁莽,结局悲凉。

俗话说:“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过于强硬、尖锐的人虽然力量强大,可以伤人,但是自身也易受到伤害。我们应该像小草一样学会适时低头弯腰,学会以柔克刚、灵活变通的做事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艰难、失败、阻碍是生活中常见的,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低头、屈从。虽然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但是,若是自身能力有限,却非要以卵击石,只能是做无谓的牺牲。低头做事,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做事的尺度、拿捏做事的分寸,而适时屈服则能够让人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意思是说,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而把头抬得高高的,到处招摇的,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

有人曾问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笑着说:“三尺!”“瞎说,人都有四五尺高,要是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天不会被我们戳出许多窟窿吗?”

苏格拉底还是微笑着说:“所以,身高三尺以上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想有抬头之日,必须首先学会低头做事。若不如此,一味固执地横冲直撞,只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而失去性命。智者懂得低头的智慧,不会贪图富贵安逸,他们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主动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这就是要适时地向生活屈服,才能让自己不为名利所累。是的,低头的智慧让弱者得以保全自己,使强者更加适应形势。

也许有人会觉得屈就他人、低头做事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其实不然。无论你是生活中的强者,还是生活中的弱者,都应该明白这样一点: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只有获得最终的胜利,才能真正为自己赢得面子。低头、屈服并不丢人。有句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适时的屈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中国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当你处在别人的“屋檐”下做事时,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在合适的时候低头,主动同对方保持一定的合作和默契,不要表现出无奈和勉强,也不要靠别人提醒才肯低头,低调谨慎做事会为你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强硬而被碰破了头。屋檐是客观存在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或者是看没看到,它都是存在的,你只有接受和认识它,并自觉地低下头,才不会被碰破,才能够顺利地通过对方的势力范围。

其次,由于你非常自然地低下了头,反而不会成为对方注意的目标。生活中,那些强出头或昂头冲撞者都会引起他人的高度警觉,而他人一旦将其锁定,前进就会有更多的阻力,这样的结局往往是得不偿失。

最后,因为有这个屋檐,你可以免受风吹雨打。事实上,离开并不是不可以,只是此时此刻你正需要这个屋檐。既然当下有这个“屋檐”可以让你借势,何不暂时屈从一下呢?况且当你离开后,若再想返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低头做事,适时屈服不仅不丢人,还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做事智慧。当你处于别人的屋檐下时,一定要运用你的智慧,在必要的时候舍得低下你的头,这样可以让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处得更加和谐。用一时的屈服,赢得长远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屈尊”,给别人戴高帽子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给别人“戴高帽子”,人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给别人戴过高帽子、恭维过别人的人几乎不存在。表面看来,给别人戴高帽子是让自己“屈尊”,实际上并非如此。戴高帽子是迎合他人需要的一种做事方法。戴得巧妙,不仅不会委屈自己,在让对方开心的同时,还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利己利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恭维别人的行为是小人作为,是可耻的,会失了自己的面子,委屈了自己,并且义正词严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给别人戴高帽子,殊不知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给身边的人戴过高帽子。

清朝文人俞樾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在朝廷做事的官员,因为一些原因被流放到外地去做官。出京城之前,这位官员去跟自己的老师道别。老师自然少不了一番嘱咐,老师说:“你一个人到外地去做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今后你做事一定要万事谨慎,小心一点。”这位官员回答说:“老师放心好了,我已经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遇到人我就送一顶出去,这样他就不会为难我了。”老师听了之后很不高兴,说:“君子行事应该正直、光明,干吗用这种小人的方法?”官员回答说:“现在天底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已经没几个了。”老师听了这话,心里很舒坦,说:“你这句话说得还是很准确的。”官员跟老师拜别之后,出来对自己的朋友说:“我预备的100顶高帽子,现在成99顶了。”

看,那些自诩不齿戴高帽子行为的君子们,在面对别人给自己的高帽子时也是非常受用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天性:喜欢被夸奖,享受被重视,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价值。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对方知道你是在给他戴高帽子,他心里还是很受用,很高兴。

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相反,学会如何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学会恰到好处地恭维他人,反倒能够让别人觉得你平易近人、重视他人,使双方相处的氛围和谐融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中国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逢人减岁,遇货添钱。”也就是说,在谈起人的年龄的时候要往小里说,在谈起对方物件的价值的时候要往多里说。这是人情世故的经验总结,这种给他人戴高帽的方式至今仍然非常适用。

比如,你和一个不太熟悉的女人聊天,正好聊到跟年龄有关的话题,你问:“你今年多大了?”对方说:“35了。”如果你这样回复:“真的假的?我看你一点也不像35岁的人啊,看着也就20多岁,你要是去大学里上学,也还跟大学生似的!”对方听你夸她年轻一定会很高兴,即使她也觉得你可能是给她戴高帽子,但是这不会影响她的好心情。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年轻,尤其是过了30岁的女人。相反,如果你回复说:“是吗?我还以为你40多岁呢,你看起来挺苍老的。”对方听你这么说,可能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她心里一定会很生气,等回家之后一定会大骂:“这人会不会说话啊!我有那么老吗?简直没眼光嘛。”就算她实际上看起来就是很显老,她也不喜欢听到别人这么说。

再比如,你的朋友新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500块钱,她问你:“你觉得我这裙子怎么样?你猜猜多少钱?”这时候如果你说:“挺好看的,质量这么好,颜色也是今年流行的,我看怎么着也得1000多吧?”对方听你这么说,一定会开心地回答说:“用不了,才500元钱,我也觉得我买得特别值!”但是如果你说:“不怎么好看,一般吧,顶多300元钱。”对方听完之后一定会很郁闷,甚至懒得搭理你。从心理学上讲,对方在问你自己买的东西值不值的时候,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他不需要你给出个人的评价,他需要得到的是认同。

那些拥有好人缘的人往往都懂得适当地认同别人。有些时候,按照一些人情世故的经验来做事,适时地给别人戴高帽子,其实并不是假意奉承,而是为了满足对方获得认同的心理需求,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民间有这么个传说:

有一天,一位大臣陪乾隆皇帝去寺庙祈福,一进庙门,迎面就看到一尊大肚弥勒佛的金像。乾隆随口问自己身边的大臣:“你说说,弥勒佛为什么对朕笑呢?”大臣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佛见佛笑。”乾隆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他回头看到弥勒佛也在对着大臣笑,于是他又问:“弥勒佛怎么也对你笑呢?”大臣灵机一动,回答说:“佛笑我此生无法成佛。”

很明显,这位大臣是在给乾隆戴高帽子,而乾隆心里也明白大臣是在恭维自己,但是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佛,乾隆心里还是很高兴。在这个故事里,大臣是聪明的,他给乾隆戴高帽子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阿谀奉承的意味,但是却正合乾隆的心。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是出于恶意,适当地给对方戴高帽子,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人生在世,不必过于迂腐和固执,学会给他人戴高帽子是提升自己人脉的有效途径。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些会说甜言蜜语、懂得适时夸奖他人的男人,往往是亲切的、吸引人的,他们大多能够抱得美人归;而那些乖巧懂事、懂得给他人戴高帽子的女人,也很容易吸引男性的注意,最终征服对方,觅得如意郎君。

反对者也许会觉得这种做事方法有违君子之道,其实不然。真正有智慧的君子在做事时都懂得“屈伸”的度的智慧,懂得适当地放低自己、抬高别人的做事方法。君子和小人做事的差别不是方法,而是心态。

总之,那些善于给他人戴高帽子的人往往有广泛的人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戴高帽子这件事,并学会适时地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以此提升自己,征服他人。此外,在给他人戴高帽的时候,还要因人而异,拿捏好分寸,掌握好尺度,谨记凡事过犹不及。

说话绕弯子,做事兜圈子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可以是“阳光大道”,也可以是“通幽曲径”。当直路走不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绕道前进。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就是好方法。

以说话为例。在说话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委婉的说话方式。但是选择用哪种方法和人沟通,也要视当时的情况而定,要因人而异。碰到专家的时候,就要详细地分析、明白地表达,最好是能够附上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言论,要直话直说。但是如果碰到了外行人,一堆数据未必能够让对方了解,这时就得运用一些语言文字的技巧,虽然必须兜圈子,但能把话说得透彻,减少对方面对事实时的难堪,也是值得的。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位造船界的权威人士,请他评估一下。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耗费了几年的心血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对方能帮忙仔细鉴定一下。

过了几个星期,威廉二世接到了权威人士所作的报告。这份报告上附有一叠以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文字报告中写道:“陛下,能为一幅如此绝妙的军舰设计图做评估,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可以断定这艘威武壮观、性能超强的军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海上雄狮。它的高速前所未有。武器配备也可说是举世无敌,配有世上射程最远的大炮,最高的桅杆。至于舰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的官兵如同住进豪华旅馆。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只铅铸的鸭子般沉入水底。”

本来就是玩票性质的威廉二世,看到了这个报告,不禁会心地笑了。

由此看来,说话高手并不一定就是多么会说动听话的人,辞藻华丽、歌功颂德式的讲话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而能够使用最简短的言词,委婉表达出发人深省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才是真正会说话的聪明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长话短说”,他们认为说话不宜过长,否则显得累赘,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但需要注意的是,简短的言词并不表示就得单刀直入把话挑明了说。即使简短,也可以说得迂回婉转,幽默有趣而又一针见血。说话绕弯子,并不是短话长说,也不是简话繁说,而是直接的话婉转地说。

在一次新闻界的聚会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应大家的要求站起来说话。他说:“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小时候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个农夫,我问这个农夫:‘你的母牛是不是纯种的?’他说不知道,我又问:‘这头牛每个星期可以挤出多少牛奶呢?’他也说不知道。最后,他好像被我问烦了,于是就回敬了我一句说:‘你问的我都不知道,反正这头牛很老实,只要有奶,他都会给你。’”

艾森豪威尔笑了笑,对所有在场的新闻界人士说:“我也像那头牛一样老实,反正有新闻,一定都会给大家的。”这几句话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说话绕弯子,其实是一种拖延战术。目的就是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促进沟通的进行。假如沟通起不到良好效果,那么你可以凭借迂回的方式来表达,寻求外界支援或是改变原来的沟通模式,以特殊方法突破沟通障碍,让沟通保持顺畅。

同样地,做事兜圈子也是拖延战术。目的就是要争取更多的机会以达成最终的目的。假如你要做的事没法直接做的话,那么你可以采取间接、曲折的做事方法,为自己制造更多的机会接近目的,进而把事情做成、做好。

有一位德国的观光客和一位同伴租了一辆车,想要到意大利偏远的海边去看夜景,出乎意料的是在半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们蛮横地拦住了他们的车子。

这个德国观光客听说过这里的强盗都很蛮横,不仅劫财,还会杀人灭口,想到这些他不寒而栗。但很快他便镇定下来,他想我绝不能死在这里,于是他按捺住自己紧张的情绪,深深吸了一口气,操着一口德国口音对强盗说:“各位大哥,我和同伴在贵国做生意失败了,现在欠了一屁股债,现在我们不但受到黑道人物的追杀,而且还有警察也闻风而来,我们身上的钞票全给了在海边等我们的走私船主,身上只剩一些零钱。我们现在不是等着被黑道砍,就是让警察带回去坐牢,在这危急时刻再拖下去,走私船也不会等我们,所以干脆我们就和你们一起当强盗好了!”

强盗们一听,心里开始发毛,他们心想万一杀了他们,黑道人物或警察发现了,那他们自己也会只有死路一条。再看看这两个性命危在旦夕的小人物,料他们也不会对警察告密,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的威胁。于是几个强盗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逃命,两个德国人被释放后,钻进车子猛踩油门,头也不回地逃了。

因为跟敌人兜圈子,两个德国人死里逃生。不过需要明白的是,周旋与迂回不同,周旋是在没有获得进展之前缠着不放。这种做法是以原议题为中心,想方设法来说服对方,直到对方厌烦为止,或是解决了对方的疑难问题,双方获得妥协之后,才停止继续周旋的行为。当然,这是需要用点耐心的一种沟通技巧。在这个故事中,两个德国人对付强盗使用的就是周旋。

说话绕弯,做事兜圈,说的都是绕道而行、“曲线救国”的做事策略。说话绕弯子就是指说话不要直接表明态度,你可以采用比喻、影射的方法来说明,又或者说故事、讲寓言、用幽默及双关语开开玩笑。做事兜圈子就是指做事不单刀直入,采用迂回、曲线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采用游击战术,不正面冲突;拖延时间,静观其变。这些都是迂回策略。

学会打圈绕弯的说话、做事技巧,对人们的生活交际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甚至能帮助人们脱离困境、救人生命。因此,倘若你希望自己在做事方面更加圆滑,不妨试着学习一下绕弯说话、兜圈做事吧!

大丈夫能屈能伸,方能圆满做事

“能屈能伸”最早出自于《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尺蠖弯曲起来,是为了伸直,以便前进;龙蛇这类的动物,身体蛰伏起来,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言外之意,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为了日后更好地发展,暂时地委屈一下不算什么。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的智者既能够在失意时忍耐,也能够在得意时施展拳脚,大干一番。

我们都希望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做到能屈能伸。能屈能伸,也就是说做事要灵活、懂得变通,很多事情不必太严肃、太较真。例如,本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但由于当事人富有幽默感,说上几句很逗乐的话,大家哈哈一笑,事情就都办成了,也不会得罪任何人。反之,如果一切都本着严肃的态度,那你不但处处碰钉子,而且会被人指责是一个毫无人情味可言的木头人。

韩信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人敬畏的将军,正是因为他能屈能伸,对“胯下之辱”能够忍耐;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匡复国家,也是因为他能屈能伸,卧薪尝胆,隐忍20年。有个明星曾经说过:“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今日的蛰伏是为了日后的腾飞,只有受得了委屈、屈辱,才能赢得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

某公司经理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下国际象棋,他的属下,销售部主管李威也是个下棋高手,水平和经理不相上下。

有一次,经理在和李威下棋时觉得李威的棋艺大有长进,而且还走出了许多新的花招,令自己有些招架不住,顿时心生愤懑。可偏偏李威生性好斗,不懂得逢迎和讨好上司,一股脑儿地把最近学的招术都用上了。经理被打得落花流水,连败了两局,很没有面子。再想想李威平时直言直语,好像也不怎么把他这个经理放在眼里。就这样,经理萌生了要杀杀李威的威风的想法。

于是,经理安排人事部的小郭着手处理,找一个理由炒李威的鱿鱼。小郭感到很奇怪,李威明明干得好好的,干吗要炒他鱿鱼呢?在此之前小郭也和经理在一起下过棋,知道经理输不起,他猜想事情很有可能就是此事引起的。但聪明的小郭没有表示出自己的反对,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开始忙自己的事去了。

一周过去了,经理对小郭说:“李威的事你处理得怎么样了?”“哦!最近员工培训的事有点忙。”小郭回答道,“如果您觉得那样做对公司有好处,我会尽快办……”本来,这时候经理也已经冷静下来,再听小郭这么一说,经理正好顺水推舟,作罢了事。

私下里,小郭婉转地提醒李威,说:“下次再下棋,你可别把经理的‘老帅’逼得太惨,毕竟他是我们的‘帅’呀!”李威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意味。从那以后,经理觉得小郭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而李威也认为小郭很够朋友,很讲义气,非常信任他。

如果小郭真的按经理起初的吩咐去做,把李威炒了,恐怕当公司因为失去李威而蒙受损失时,经理也会迁怒于他。对待上司,他并不直接反对经理的做法,而是选择冷静拖延,以寻找更佳的处理方案;对待同事,他也并不直接指出对方的“过失”,而是选择婉转提醒的方式,让李威自己领会做事“屈伸”的智慧。小郭之所以能把事情处理得这么圆满,就在于他了解“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做事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凡事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坚持自我观点不等于固执己见,而“求同存异”、“异中寻同”是最好的调节方法。我们不要总以为事情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则白”的,这中间还有很漫长的灰色地带。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在两种极端之间运行的。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把自己贬得过低,在必要的时候,把别人看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在做事的时候对事不对人,学会换位思考。即使我们心里对别人有意见,也要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出言不逊或是流露出嫌恶的表情;即使别人犯了错,也不要把别人“一棍子打死”,这样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很多事情,不能用简单的对和错、输和赢来评判,做事切忌冲动。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找,该屈服的时候就要懂得屈服,能屈能伸才是智者所为。

总之,无论别人带给你怎样的困扰、烦恼和忧愁,都不要有愤恨、报复等负面情绪;相反,要感激挫折、不顺、屈辱,因为逆境最能锻炼人。外圆内方,能屈能伸,把握好做事的尺度,这样才能做到圆满做事。 WGcCXFDsV/j8FCiJQcm3xfIiWRNP4aH9dXunzSqijTjhB94f3ALhU5g9geYHlS1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