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做事需学会辨识真假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真真假假的事情。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很难分辨。然而,若想在社会上生存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学会辨识事情的真假。

学会分清真情和假意;学会分辨“假话”、应对“假话”;学会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去伪存真;学会综合运用真假的策略,懂得“真亦假时假亦真”的含义……辨识真假的智慧是做事所不可缺少的。

要学会分清真情和假意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轻易就相信别人,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涉世未深,不知人性险恶,别人的一句应承话,他们也会信以为真。诚然,社会上好人比坏人多得多,但是那为数不多的坏人足以扰乱我们原本美好的生活,成为我们走向成功、幸福道路上的障碍。人们常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刀明枪来争斗的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伪装成真心实意的、不知什么时候会暗地里捅你一刀的人。

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弄懂对方的真正意思,错把假意当成真情,从而给自己招来祸患。

明太祖朱元璋在初登帝位时,封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山王,并赏赐良田、豪宅。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闲来无事的时候就会找大臣们下棋解闷。徐达是一位围棋高手,可是朱元璋每次找徐达下棋,徐达都输给他。对此朱元璋看的很明白,他觉得徐达是故意让着自己,与此同时,朱元璋又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差劲,徐达未必每次都能赢自己。一次,朱元璋又叫徐达陪自己下棋,并且在下棋前一再叮嘱徐达:“无论胜负,朕绝对不会怪罪你的,你一定要尽量施展你的棋艺,和朕来一场真实的比赛。”

徐达以为朱元璋真的是想和自己切磋棋艺,所以下棋的时候就没再故意让着朱元璋。就这样,两个人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午饭都没时间吃。这时候,棋局上朱元璋节节逼近徐达,胜利在望,朱元璋高兴地说:“爱卿,你觉得这局胜负如何?”徐达连忙起身,笑着说:“万岁圣明!请纵观全局。”朱元璋起身细看棋局,忍不住惊讶地说:“哦!看来朕真的比不上徐爱卿啊!”原来朱元璋发现徐达竟然将棋盘上的棋子布成了“万岁”两个字。

看徐达棋艺如此高超,朱元璋当下决定将他们下棋的“对弈楼”改名为“胜棋楼”,并将这座楼以及整个莫愁湖花园赐给徐达,作为奖励。徐达以为朱元璋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索性就接受了赏赐,心里对朱元璋感激万分。

然而,朱元璋却并不是真心佩服徐达。他心想:“我赏赐你,你不谦虚也就罢了,还真的把‘胜棋楼’的牌匾挂上去,这不是存心让我难堪吗?俗话说,下棋如行军作战。你在对弈中赢了我,还生怕天下人都不知道一样,挂上那么一块匾,这不是存心让大家都知道,如果我跟你在战场上对阵的话,也肯定是你的手下败家!好,这个仇我记下来,来日必加倍奉还!”

后来,徐达生了一种叫背疽的病,这种病最忌吃鹅。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故意派人给徐达送了一只烧鹅。徐达心下明白,朱元璋这是想让自己早点死啊,无奈人家是皇上,自己是臣子,只能认命。但是,徐达直到临死都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朱元璋。他没想到,正是那座“胜棋楼”给自己招来的杀身之祸。

后人为此专门撰写了一副对联:“莫愁女观花眉飞色舞,朱元璋对弈好大喜功。”

朱元璋在输棋之后很不高兴,他赐给徐达“胜棋楼”也不过是假有气度而已,徐达却错把这种假意当成了真情。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不可能允许有人超越自己,徐达在下棋的时候本就不应该赢朱元璋,更不应该接受“胜棋楼”的赏赐。正是因为错把假意当真情,徐达才会做出惹怒朱元璋的事,最后给自己招来祸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身为皇上身边的臣子,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是一定要学会揣度圣意。如若不然,就很可能因做错事而惹怒君主,让自己结局悲惨。古往今来,那些权力人物身边的红人,往往都非常善于领会领导的真实心意。他们知道领导说的话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所以他们总能拿捏好做事的尺度,赢得领导的欢心。

戴季陶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虽然他总是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做了很多奇怪的事,但是他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真实心意,屡次在关键时刻帮助蒋介石,因此他在民国官场上一直顺风顺水。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蒋介石决定引咎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当时国民政府议员几乎一致认为救蒋有功的宋子文会接替蒋介石的位置,成为下一任行政院院长。果不其然,蒋介石推荐宋子文接任行政院院长之职。正在大家都以为没人反对之时,戴季陶站了起来,他说道:“子文同志侃侃大才,党国倚重正殷,将来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况,则天下将以为委员长以国家名器为私人酬庸之具,以为子文同志出处之玷,非所以爱子文之道。”这一番话弄得宋子文非常郁闷,眼看就要到手的行政院院长之位就这样溜走了。

殊不知戴季陶的这段话正合老蒋的心意。蒋介石表面上假意说要让出行政院院长之位给宋之文,其实心里却并不想让宋子文出山。他担心宋子文的影响力超过自己,不愿意听自己的话,这对蒋介石是个极大的威胁。因此,蒋介石才借着戴季陶的“元老”之口阻止宋子文出山。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戴季陶的话是疯话,既得罪了蒋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其实不然,戴季陶的话正合蒋介石的心意。这也就难怪蒋介石会发出“知我者,戴公也”的感叹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性本身是恶的,善性都是伪装出来的。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却也给人们以警示,让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谨慎小心,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对那些交往不深,不是很熟悉的人,不妨留点戒心,不轻易相信别人的“好意”,学会分辨真情和假意,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一定要弄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在对方向你示好的时候,你要搞清楚他是真的喜欢你,还是对你另有所图。否则,一旦错把假意当成真情,就会使自己处于危险之地;而错把真情当成假意,不仅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得罪对方。只有学会分清真情和假意,才能把握好做事的尺度,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直接戳穿他人的谎言

几句贴心的话,对他人所说的谎言做宽大的理解,这既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又可以保住他人的面子。很多时候,即使明知道对方在撒谎,也不当面戳穿,留个台阶给别人下,反而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下课了,韦妮同学向老师反映,她的电子辞典不见了,她问了班里的每个人,但是大家都说没看到。老师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韦妮旁边的男生神情闪烁,惊慌失措,面色苍白。很明显,这个男同学说了谎,他拿了韦妮的电子词典。

虽然这位女老师一切都明白了,但如果当面指出,不仅没有证据,还会伤害这位同学。于是,她想了想说:“别着急,肯定是哪位同学拿错了,咱们班上相同的电子辞典实在太多了,互相拿来拿去是经常发生的事。只要待会儿他看清楚了,一定会还给你的。”

果然,午饭以后,韦妮就发现自己的电子辞典又回到书包里来了。

谁都可能做错事,说谎话,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个不可原谅的坏人,就无药可救了。倘若你给他人留些面子,让他人有台阶下,事情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而倘若你以牙还牙,戳穿他人的谎言,让一切大白于天下,那么只会使事态变得更严重。所以,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吧,让对方主动去改正错误,这要比强制性地曝光他人的错误要更有效果。

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肴,顺手就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地插进了自己西服贴身的口袋。

这一幕正巧被服务员看到了,只见她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宾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美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饮部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质地精良、图案精美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不过,这种筷子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这位外宾自然听出了服务员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一番谢意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当钢笔插入了口袋。然后,外宾聪明地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不能使用,我还是不要了。”说着,他取出西服口袋里的筷子,放回桌上。

这位聪明的服务员明知道外宾在“撒谎”,可是她并没有直接戳穿,而是委婉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有台阶可以下。这样说话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让顾客颜面扫地,可谓恰到好处。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情况,无论是工作中的谎言,还是家庭中的谎言,都不要急着将其戳穿。因为很多人都是一时冲动才说的谎,这并不能表明这个人一世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别让对方太尴尬。对方必然能够感知得到你的善解人意,也会对你的口下留情心怀感激。这时,你不仅能让自己的问题顺利解决,还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尊敬。

一位女顾客到一家商场给自己的丈夫买了一套西装。她丈夫试穿了一天之后觉得不太喜欢这套衣服,于是她干洗过后拿到商场退货。当售货员询问是否穿过时,她坚持说“绝对没穿过”。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可是,直截了当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先前已经说了“绝对没穿过”的话,而且做了精心的准备。如果硬碰硬,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

想了想,机灵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您家的某位成员是否把这件衣服误送到干洗店去洗过了。我记得不久前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我把一件新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地塞进洗衣机。我想您是否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件衣服的确有被洗过的明显痕迹。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和其他衣服比一比。”这位顾客比较了一下后便不再说什么了。

面对女顾客的谎言,售货员并未直接戳穿,而是委婉地讲明事实的真相,并将责任转移到其他方面,给顾客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从而顾及了顾客的面子,使得顾客有台阶下。这样,那位顾客也就不好意思再纠缠了。因为售货员的话给了她足够的回旋余地,她最好的选择就是顺水推舟,不丢面子地离开。

人们通常会为谎言寻找各种借口。你若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就会明白,面对别人的谎言,直接戳穿并不是最高明的办法,用一种委婉的说法来向对方表达你的意思,在显示自己彬彬有礼的同时,也不伤他人的脸面,从而使对方体面地收起那套鬼把戏,并对你心存感激,这显然要比有一说一、大吵大闹或据理力争更容易达到目的。

适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

人们大都不喜欢撒谎的人,认为撒谎是不诚实的恶意表现。但是有时候,面对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又不得不撒谎。有句俗话说得好,“善意的谎言是权宜之计。”在很多时候,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

例如,老人年纪大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应减退,假如家中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瞒着他们,不对他们说实话。在这种情况下,撒谎是善意的,是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着想,就可以忽略撒谎本身所代表的不诚实。

有些谎话并不会给事情的本身带来不好的后果,反而会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这些谎言是善意的,对大家没有危害性。有句老话说得好,“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这种善意的谎言就可以看成是理解、尊重和宽容,它具有非常神奇的力量。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例子有很多。

有一个学生,他体育成绩很差,他对一切运动都不感兴趣。为了提高他的体育成绩,帮助他锻炼身体,在一次测试中,老师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师告诉这个学生,他的长跑速度比其他许多同学快,而且还说他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希望他好好努力。

那个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之后非常兴奋,他觉得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是他的荣幸。这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而且如果能取得好成绩的话还可以使自己成为同学们羡慕的人,于是他下定决心刻苦训练,每天坚持早起跑步。

渐渐地,他真的喜欢上了长跑,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在长跑这项运动上取得好成绩。过了一段时间后,本来完全不可能代表学校参加长跑比赛的他,竟然真的被选上了。

这就是善意的谎言所带来的力量。善意的谎言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可以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可以让人的信念更加坚定执著。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力量的影子。父母的一句谎言,可以让天真无邪的孩子展开美丽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谎言,可以使困惑彷徨的孩子不再犹豫,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医生的一句谎言,可以让危在旦夕的病人逃离死神的手掌,获得新生……

诚然,说谎是欺骗人的行为,它意味着不真诚、不诚实,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善意的谎言并不是失信的表现。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并不能说是欺骗,因为一般欺骗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而人们说善意的谎言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更好地活着,是为他人着想,是为了让他人不再痛苦和忧伤。而且,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也会成为人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生活中有时多一些善意的谎言并无不可。

在工作和其他方面善意的谎言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每个人都不愿意招惹麻烦,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要去面对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麻烦,就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维护自己。适时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使事情不向坏的方向发展,使人免于麻烦的困扰。那么,善意的谎言又该如何去说呢?

我们在生活当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现象,如因为睡过了头,跟人约会时你迟到了,你可以说“我起来得很早,可没有想到路上堵车”、“手表没电”、“路上有人求助”等,这样说总比你说实话更容易让对方心里平衡,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原谅。在为人处世中,倘若能够懂得灵活变通,那么麻烦就会自己消失。

在工作中,有时对于别人的问题,我们很难做出回答。这时就需要巧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使自己脱身。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你可以跟对方说一些与他问的问题没有什么联系的话,你可以说“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谈一下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今天天气不错”……让对方感觉你是在答非所问,暗示对方你不想说这个话题,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假如对方所问的问题涉及你的个人隐私,你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表明你的态度:“这件事太复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或者“这个问题改天再说”。

以上种种都可以说是善意的谎言,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情况下,人们待人处世都讲究真诚,不能说假话。但是倘若你心怀善意,讲究“说谎”的尺寸和艺术,“假话”不仅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伤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好善意的谎言最关键的是假戏要真做,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不要触犯对方的忌讳。如果你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就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对方认为你这个人虚伪。诚恳认真的表情会让善意的谎言听起来更真实、可信。

总之,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适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说善意的谎言也需要讲求心理策略,要把谎话说得恰到好处,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弄巧成拙。

“假话”不可多说,真话不可全说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饭可以多吃,话不可以多说。”所谓“是非皆因多开口”,少说话,多做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与人交往中,说话需谨慎。在无法把握对方的心思之前,一定不能把自己的所有真话都和盘托出,因为一旦对方心存恶意,他从你的话中了解了你的软肋,你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婉婉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她性格开朗、直率,是个心里有话憋不住的直肠子。原本她一直觉得自己有话就说的性格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自己活得真实、坦荡,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事。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因为工作需要,婉婉被借调到出版社下属的发行部工作。因为之前没有做图书发行工作的经验,她不知道很多关于发行方面的具体数据是不能跟客户说真话的。一次,她跟一个大客户谈业务上的事情时,聊到了一本畅销书的销量问题,婉婉特别热心地把出版社自己的私有数据告诉了客户。客户看到这份数据之后,发现出版社发给他的书籍批发价明显高于其他客户,客户一气之下跟出版社终止了合作合同。

因为婉婉把真话一股脑儿的告诉了客户,使出版社流失了一个大客户,婉婉被辞退了。

的确,真话不可全说,因为你无法确定自己的真话能够换来对方的真心实意。一旦对方是“假意”,甚至是“恶意”对你,你就危险了。不可全说真话,才能更有效地自我保护,那么“假话”呢?

有不少人天真地认为,谎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这不能说是错误的认识,但绝对是不成熟的认识。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说一些善意的“假话”是必要的。如今社会,老实人不好当,很多时候,实话实说不仅会得罪人,还会因为别人难以接受,使问题难以解决。也就是说,“假话”不可不说,但却不可多说,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一样。

或许有的人会说:“说话又不上税,多说点让人高兴,能带来好结果的假话也不会少块肉。”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任。我们都知道,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一百个谎言来圆。每说一个谎言,就等于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埋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假话”总有被戳穿的时候,即使是善意的谎言,在被戳穿的时候也是令人难堪的。

有一个男孩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他身高不足180厘米,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好,并没有打篮球的天赋。然而,这个男孩的父母和教练都不忍心打碎孩子心中的篮球梦想,每次男孩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难过的时候,他们都说“假话”安慰男孩。而这些善意的“假话”让男孩始终驰骋在篮球场上,即使打得再烂也不舍得放弃,他总觉得自己的天赋还没发挥出来。

就这样,假话从男孩的小学说到初中,从初中说到高中,又从高中说到大学,直到男孩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男孩的家长和教练才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时候的男孩已经是一个近30岁的男人,可是因为整天忙着在篮球场训练,结果打篮球没成绩,他的学习、工作、婚姻也都耽误了,成了一个一事无成的“啃老族”。

男孩的父母试着劝男孩脚踏实地地找个工作,可是男孩却说:“从小到大,你们都跟我说我有打篮球的天赋。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你们是骗我的。现在你们后悔了?晚了!我现在什么也不会,就会打球,你们就养我一辈子吧!”

“假话”不能多说,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谎言说多了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很多时候,谎言只能起到拖延问题的作用,而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当谎言被戳穿,“假话”被发现时,不仅要解决原先被拖延的问题,还要解决说谎所带来的问题。谎言的代价是后患无穷的。

季羡林先生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这是季先生做人的原则。在做人上不掺假、不容假,这是必须的。但是在做事上却不可如此,因为社会是复杂的,实话实说的人,很难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主动,占得上风。

总之,要想把事情做得圆满,要想让自己少些麻烦,多些帮助,就要把握好说真话和“假话”的尺度。“假话”可以说,但不要多说;真话可以说,但不能全说。如此,才能拥有顺遂的人生。

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未必。表象,是指人们在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重新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和事情的本质不同,它往往看起来很美,但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误会,进而将人带入歧途,直至人追悔莫及。相反,如果能够透过表象看清事情的真实面貌,就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做事的尺度。

我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不会被事物虚假的表象所蒙蔽,才能够找到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明军统帅洪承畴在和清军作战时,兵败被俘。清军想要劝降洪承畴,奈何无论他们怎么威逼利诱,洪承畴就是不投降,一副准备为大明朝英勇就义的忠臣烈士模样。

负责劝降洪承畴的范文程很郁闷,他觉得洪承畴不可能没有求生想法了,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百思不得其解的范文程走进牢房,准备再次劝说洪承畴,恰巧此时他有了重大发现。老房顶上的一粒尘土掉在了洪承畴的肩膀上,洪承畴皱了皱眉,立刻用手将尘土拂去。范文程会心地笑了,如果洪承畴真的准备舍生取义的话,他连生死都不在乎,又怎会在乎一粒尘土呢?由此可见,洪承畴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既不想死,又不想当叛徒。

在获知了洪承畴的真实想法后,范文程调整了对洪承畴的劝降策略,不仅晓以利害,还让他觉得自己投降是为了百姓。最终,自命清高的洪承畴成了清军南下的向导。

从一粒尘土洞悉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由表及里。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像洪承畴一样表里不一。这个时候就要仔细观察他的表象,找到突破口,然后由表及里,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把握了对方的真实意图,自然就能把握好做事的尺度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谁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意图、目的、想法等全部告诉别人,尤其是智商、情商都很高的聪明人,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制造假象迷惑别人。因此,要想看透他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人的真假、善恶、美丑、优劣等,就要学会从细微处入手,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通过研究他人不小心遗露出的蛛丝马迹来推断他人的内心。如此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他人的真实面目。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件。

身体每况日下、心力交瘁的诸葛亮派使者出使魏军军营,心思缜密的司马懿假装以不经意的口吻问起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情况,表面看起来是关心,实则是探听诸葛亮的身体状况。然而蜀军来使并不知道司马懿的真实想法,他以为对方是真的关心诸葛亮,于是告诉对方诸葛亮现在“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从这个表面现象推测出“诸葛亮必不久于人世”,于是决定避而不战,等待时机。

在两军对战中,主帅的身体健康也是军事机密。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一旦诸葛亮离世,蜀军群龙无首,这时魏军出兵,蜀军必然大败。

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的智慧不仅可以应用在军事斗争中,还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只猫把画着老虎的画像撕得稀烂,说明画家技术高超;一个和尚走向密林深处,说明古寺藏在深山中;一个还带着温热的被窝,说明主人离开时间还不长;荒草丛生、蛛网密布的院落,必定很长时间没有人住……所谓“尝一脔肉而知一鼎之味、一镬之调也”,说的就是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总而言之,由表及里是我们发现事情真相、去伪存真,抓住事情关键的最好方法。自然规律、生活习惯、约定俗成的某些习俗、一些生活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撬开表象、深入内里的途径,使我们能够由表及里,辨别出事情的真假。生活中,一定要提防那些人为有意布置的陷阱,不要被假象扰乱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要养成凡事善于思考、分析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多积攒阅历,多留心,这样才是做事之道,才能将事做到关键处,才能更快地获取成功。

真亦假时假亦真

从古至今,真假这一谋略被普遍地运用,而且总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三十六计》一书中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偷梁换柱”等,都是真和假的巧妙运用。《红楼梦》中有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说的是,当你把假的东西当成真实的东西来看,那么真实的东西看起来比假的东西更像假的,而当你把不存在的东西当成存在的东西时,那么不存在的东西甚至比真实存在的东西更显真实。这就是真假的精髓所在。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也是真假的体现。

真假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的变化也非常巧妙。倘若能够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并巧加利用,会大有裨益。

以假乱真,以假求真,以真求假,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真假难辨,虚实难测,如此一来就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迷惑对方,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下面是一些真假综合运用的案例。

1.以假乱真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蜀军在汉中和曹操对峙。一到晚上,诸葛亮就让蜀军士兵擂鼓呐喊,佯装出准备进攻魏军的样子,曹操一听蜀军的擂鼓呐喊,以为蜀军真的要进攻,便让士兵准备迎战,然而蜀军呐喊一阵之后却没有声音了,根本没来进攻,只不过是虚惊一场。如此反复了几次,魏军每晚都不能安心睡觉,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而蜀军则个个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诸葛亮大败曹操。

在现代社会,很多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一招迷惑侦查人员的视线。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他们会事先打假电话,谎称某地将会有不法活动,等侦查人员上当之后,放松警惕了,他们才会真的实施犯罪活动。

2.以假求真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小队敌人假扮成难民,混在难民群中,准备进城搞破坏。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队纳粹盖世太保,纳粹盖世太保们拦住了想进城的难民,并表示要枪毙所有没用的下等难民,并顺便问了一句难民里有没有自己的人。纳粹盖世太保们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声称自己是德国间谍机构的间谍,准备乔装进城执行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随后这个人把自己的同伴都叫了出来。这时候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原本拿枪指着难民们的纳粹盖世太保们突然调转枪口,把自称是德国间谍的那几个人扫射击毙了。

原来那些纳粹盖世太保是游击队假扮的,为了找出潜伏在难民中的敌人,他们想出了这个办法。

3.以真求假

抗日战争期间,苏北日军司令部得到秘密情报:新四军一部就要渡江了,具体地点不能确定,可能是桃池或刘家渡。日军军长经过缜密分析和判断,断定新四军一部的渡江地点在桃池。事实上,新四军一部的渡江地点确实是在桃池。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在日军内部潜伏的新四军参谋李一飞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招。他心想:“日军早就怀疑我的真实身份了,我何不将计就计,给他们来个‘真情报假送’呢?”很快,李一飞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他向日军指挥官举报说自己得到可靠消息,新四军一部将在桃江渡河。这样一来,日本指挥官开始怀疑自己最开始判断的准确性,认为李一飞给的真实情报是假的。最后,日军带领大队人马赶赴刘家渡,等了一夜也没看到一个新四军,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等到他们赶到桃池的时候,新四军一部早就渡江走了。利用以真求假的计谋,不仅保护了新四军一部的安全,还让敌人打消了对李一飞的怀疑,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在现实生活中,真假是相互依存的。真是相对假而言的,假也是相对真而存在的。正是因为有真的作对比,才能分辨出假;没有假的做衬托,也不可能显现出真的。如果需要得到事情的真相,就必须打击假相,否则真假难辨,很容易造成混乱。当然,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当事人都能明白,真假难辨的不过是局外人罢了。

总而言之,真假的运用是做事的重要智慧。以假乱真也好,以真求假也罢,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迷惑对方,让自己处于有利之地。需要注意的是,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现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真假的策略,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也需要分清真假

21世纪不是技术革命的时代,也不是产品革命的时代,而是一个思维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谁先改变思维方式,谁就站在了时代的最前端;谁先有所创新,谁就把握了时代的先机。“创新”是时下很时髦的一个词汇。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人们总是喜欢把“创新”挂在嘴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创新也有真假之分。

不少人以为只要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有那么一点新的成分,就算是创新了。其实不然,以“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等方式做事,顶多算是翻新、模仿,是“假”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当下,到处都充斥着“假”创新。为了名利、财富、荣誉等,很多个人和公司都打着“创新”的名义,为自己谋私利。然而,这种“假”创新在给一些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伤害了另外一些人。

2003年,联合利华中国分公司为了宣传自己旗下的新产品——“多芬”沐浴露,其广告部门特别推出了这样一则广告:一位消费者在柔和的灯光下,将自己使用“多芬”沐浴露之后的效果娓娓道来,主旨是使用了这款沐浴露之后,她的肌肤更光滑、白皙,更富有弹性了。3个月之后麻烦来了,联合利华在中国内地的某家竞争者为其生产的新款香皂推出了类似的广告,广告内容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介绍的是香皂的使用效果。

因为“多芬”沐浴露和那款香皂的潜在客户群体是相同的,都是城市大众居民,联合利华不得不增加对“多芬”沐浴露的宣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以抵制竞争对手。时任联合利华上海地区市场总监一职的黄总监说:“假如那家集团继续保持对其香皂的宣传力度,继续大笔投入广告,而我们却按兵不动,那么他们最终将成为这种广告创意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这对我们非常不利。”

在这个案例中,联合利华的竞争对手推出的香皂广告就属于“假”创新。广告业的这种“假”创新、这种模仿行为大大降低了广告的商业寿命。目前中国一则电视广告的商业寿命平均不超过半年,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视广告的商业寿命平均有1~2年。由此可见,“假”创新的危险确实很大。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呢?顾名思义,创新就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想法或观念。创新是一种“离经叛道”、打破常规的生活哲学;创新是一种跳出思维定式、突破自我的思维方式;创新是一种抛弃旧事物、旧思想,进行全新创造的动态过程;创新是一种将情感和理性完美融合的智慧对接。

创新不是翻新,也不同于模仿。创新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做事。美国作家罗吉尔·冯·奥赫在他的著作《创造学思想录》中摘录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亚历山大大帝在攻占了小亚细亚地区的一座小镇之后,当地居民请他参观神话故事中皇帝的战车,这辆战车上有一个用皮带打成的结子,被称为“高尔丁死结”。据说这辆战车最早的主人、神话中的皇帝曾经留下这样的预言:谁解开了“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之王。然而至今为止从没有人成功解开这个结子。亚历山大大帝决定亲自试一试,在冥思苦想之后,他说:“我要创建属于我个人的解法法则。”随后,他抽出宝剑将“高尔丁死结”劈成两半。

这则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创新的真谛。真正的创新必须是新鲜的、奇特的、令人震惊的、大多数人想不到的。面对皇帝战车上的死结,绝大多数人思考的都是如何用手打开这个结子,而亚历山大想到的却是劈开“高尔丁死结”,这就是真正的创新之举。

众所周知,创新能够加快事情的发展进程,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但是在进行创新行动的时候,也要分清真假,不要被“假”创新所蒙蔽,不要为了个人私利而投机取巧,妄图以假乱真。

真正的创新需要与众不同的创意思维、组织力、领导力以及他人的协助。倘若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吧!远离“假”创新,你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收到创新带给你的切实实惠。 Bd0szIbJmE8GyfcP5mAwbSmYlWvD3WXZkW9FYUqvhinRYGU+XT2vDiNH7BW/4x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