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种子用户问题提出:跨学科且广泛应用

种子用户问题,各个学科都会涉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至今没有一本书专门研究这群人(种子用户)。种子用户问题是一个跨学科、接近本质的问题,它主要解决一切新的事物(思想、产品、行为)、一切变化的事物(变革、创新)如何高效获得第一拨用户、拥趸的问题。

1.2.1 种子用户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场景1: 如果你是印象画派的创新推动者,如何能够让特定人群认可?

场景2: 传统银行业正在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领导,如何来改变组织内部传统稳定运营范式?如何从全国10万名银行客户经理中筛选出1000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开拓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作为培训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是,在给定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更为有效地把资源分给种子用户,通过武装他们的创新理念,通过他们的影响,引发组织的创新和更多人参与创新转型。请问,这1000人,你会如何筛选?请给出人物画像。

场景3: 中国正在开展医药改革,如果你作为一款新药上市的负责人,那么如何能够以更快、更省钱的方式,让医生接受这样的创新理念或者新药品的功效?是通过在医学杂志上进行广告的传播,还是在医生的会议上进行宣讲?这样的做法都是传统的,不够精准。请问如何筛选出医生中的种子用户,以向他们进行新产品的推广?

场景4: 你做了一款手机游戏App,之前行业套路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的综合行为,例如品牌公关活动策划,通过腾讯、17173的游戏渠道发行,在互联网视频网站投放广告等,这样发展来的注册用户成本高、质量差、竞争也更激烈!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如何才能更有效开展种子用户的筛选、识别和应用,以加速新产品的推广?

场景5: 你在负责Facebook、淘宝等平台,请问第一波的种子用户,你是如何获得的?买卖双方具有这样一个网络效应的平台,如何有效破局?如何找到那群积极尝试、用心投入,并且积极配合你的用户?如淘宝平台,其种子用户需要学习新平台规则,开店前可能需要投入设备(电脑、宽带等)成本,且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场景6: 在线下开了一家店,你想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种子用户,如会员卡体系或充值等业务创新,请问如何更高效从业务客户里筛选出种子用户,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线下店的经营过程中,这样的创新,如何能够更为有效地扩散和采用呢?

场景7: 如果你自己创业,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开了一家餐厅,请问如何能够有效地找出第一波乐于尝鲜的种子用户等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和促销的活动,同时尽可能屏蔽非种子用户?如何能够低成本提高你的小店在区域的认知和销售业绩呢?

场景8: 自媒体通过内容进行创业最近异常火热,如果你想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自媒体,请问微信公众账号初期的种子用户是谁?你将如何合理地构建自媒体账户的粉丝结构和用户基础?若缺少种子用户的思维,只是简单地通过内容来吸引用户,往往得到的用户结构都比较糟糕。你做的优秀内容并不能有效地扩散和渗透到特定的用户群里去。

场景9: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员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都会表现出排斥、不支持等现象,那么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如何能够更为有效地得以落地,生根发芽,最终形成新的范式?这就会涉及我们如何策略性地选出创新的种子用户,呵护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树立样板,最终引领整个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识别种子用户是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节点。

除了上述场景外,还有很多场景也会用到种子用户思维,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1.2.2 种子用户涉及多学科

如今,创新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如何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来改变世界?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关键节点就是快速有效地找到种子用户,找到测试土壤,打磨新产品,构建势能以改变世界。 范式转移下与新商业相关的组织、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产品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都将涉及种子用户问题及创新在人群中扩散的规律。之前在各个学科中,对于种子用户均有不同层面上零星的设计,但是没有一本书籍专门系统分析这群人的人物画像、商业价值和沟通传播等。所以我写了本书,希望能够承上启下攻克这个所有创新问题中最为关键的节点。

种子用户在各学科涉及内容梳理

**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产生一个疑问,本书解读的角度是面向所有行业,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组织、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等话题,还是只专注与互联网创新及产品解决? 权衡再三,我认为梦想可以大,但落脚点该小一些,这更适合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互联网及创新产业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书中先从互联网相关联的创新开始,适度延伸至组织、战略、管理等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种子用户的本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在分析各个子领域时结合了各领域的特点而已。

案例:南极探险,组个团队都需要种子用户思维

在1900年,Ernest Shackle ton突发奇想,希望找到一群人一起去探索南极。结合当时的背景,技术装备不成熟、项目经费不多、风险系数特别高,这其实和一个创新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情况是类似的,只不过严重程度上略有差异。Ernest Shackle ton的想法很有创意,但问题就出现了,如何有效组建团队,找到合适的种子用户型队友?

开始时,Ernest Shackle ton尝试通过说服身边的朋友跟他一起去南极探索,但朋友们或婉言谢绝,或耐心劝解,并没有人真正愿意跟着他一起冒着风险探索南极。

寻找种子用户型的员工并不容易。但如果你不想在未来征程的过程中,拿出更多的时间从事领导力建设、团队氛围、士气鼓动等事务性工作,那么在开局时,就应该按照种子用户型队员的画像来构建创业团队。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Ernest Shackle ton在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份广告,通过这则广告,在人群中筛选出种子用户型员工。

找人,行程不是一般的凶险!

酬劳有点低微,工作环境也有点苦寒!

须累月处在黑暗中挑战自己!

危险横生,安返机会渺茫。

事成则功成名就。

--Ernest Shackle ton

广告在刊登出去后,Ernest Shackle ton收到了很多回信。也许你会说,这个广告中的“承诺”全都是负面的,不符合常识的招募,不应该获得这样的结果,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内容,才能真正找到那些勇于挑战自我的人,而不是看重利益与回报的人。通过特定的内容,触动特定种子用户型员工的内心,更容易获得创业路上的同路人。

1.2.3 种子用户探索之旅

虽然每个领域的种子用户研究各具行业特色,但笔者发现它们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即种子用户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识别、筛选、使用种子用户,解决各行业关注创新的问题,使其符合成长规律,轻松触及“S”形曲线,最终实现目的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种子用户的社会学、人类学的属性,我曾经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于显洋教授探讨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抽出一些统计的维度和参数来获取种子用户群体。通过跟于老师的探讨,我发现种子用户的概念更多的是群体的性格态度和热情,很难通过一些固定或稳定的社会学参数和技术来抽取。

虽然无法通过给定的数据或者社会学、人类学的参数来抽取,但可以结合经验和案例来推演、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出种子用户理论。例如梳理出概念、风险、需求、人格、信息等几个核心来展开种子用户话题。

对于种子用户,探索过程用白话的方式来描述就是:在给定人群里面,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偏高的。但特殊产品的种子用户群体中,例如买特斯拉的第一波用户,则需要在符合雄厚财富前提的群体中找出第一波用户。经常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年轻人就是创新的种子用户群体,但其实种子用户是不分年龄、工作等的,只是在特定的群体中各类型种子用户的存在比例有差异而已。例如年轻人对特定创新产品颠覆性观念接收相对容易,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他们也是通过种子用户的示范,最终才流行起来。

根据研究发现,有关艺术家,特别是那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很多创新方面往往是领时代之先河者。 在这样的群体中,种子用户出现的概率高一些,但是种子用户并不能够跟这样的群体画等号。种子用户有时更多的是指一种人格,一种特定状态。

我们发现随着时间和年纪的变化,种子用户对于风险的感知、价值判断也会出现变化。种子用户从领潮流之先,到成为产品的中后期用户,随着年纪变化、社会地位变化、身体状态变化,或者说世界观、人格层面的特定变化,他们对待创新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种子用户更多是从人格层面对于一个群体的描述,他们常常拥有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拥有创新精神。 另外他们有意识关注获得创新的信息渠道,主动检索相关方面新的消息来尝试拥抱新的趋势,也会积极跟行业创新人员打交道。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种子用户不仅在一个产品或者一个点上引领潮流,在关联大类的产品上(例如3C)或者即使不是有很大关联的领域,他们也担任人群中引领潮流人的角色。 为此我们看到的种子用户更多的是一种性格上的表现,而不是通过简单的信息曝光、广告轰炸就可以实现对创新的自然接受。也就是说你的品牌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即使是大范围、重复传播,主流用户群接收也需要一个时间维度,需要通过群体的社会影响才会最终接受创新。

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有一个现实难题:针对每个特定或者给定的新产品/创新,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运用种子用户的方法论和工具?这里面临的挑战是给定目标人群和创新后,并不能很清晰地找到谁是种子用户。

我们推出新产品,所谓给定的用户群只能是假设或者预想的用户群,需要通过精益创业的思考,通过假设和验证种子用户、主流用户,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发展的过程。

种子用户议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效管理风险的过程。 就像做实验,我们通过思考模型,通过种子用户的画像来进行测试、验证,最后把创新变成流行。种子用户能不能成为流行,不仅涉及种子用户的画像、种子用户的筛选、种子用户的营销等,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领导力。企业文化、财务创新等综合因素协同作用,最终实现创新的扩散。 YE9pF4+9jnIDTMheFxcXt+/cW1Pl+G4CTbO8InKJaa0UrTW/nRzhuCNUy3gt7k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