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不过一念间

南怀瑾先生说:“宇宙生命的来源,本来是清虚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仔细品味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既然万物的来源都是清虚的,那么,人生中,我们何必太计较?得失、名利、物质,等等,到头来也都是清虚的。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

《庄子》中讲得好:“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其中,最醒目的是“参万岁而一成纯”这一句。它的意思是:一万年看起来就只是一刹那。可见,人生也不过是一刹那、一瞬间的事情。

在生与死之间,人生很长,也很短。可是,很多时候,当你回忆起小时候,再看看今朝的自己,你可能就会大有岁月如梭、时光飞逝的感觉。十年、二十年,也是眨眼之间的事情。白驹过隙,没有谁能让时光停留,也没有谁能不长大。不论你动还是不动,时间总在马不停蹄地行走着。

所以,南怀瑾先生会得出“清虚”之说。因为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格外渺小和身不由己。这是对南怀瑾先生的“清虚”的第一重理解。

然而,如此看来,人生仿佛是短到令人悲哀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浅薄。对于“人生不过一念间”的正确理解,我们应该从其他的角度入手。

有这么一个故事:

晋代有个人叫做王质。有一天,王质去深山里砍柴。砍柴的时候无意中走进了山中的一个石室里,看到几位童子在下棋。

王质觉得有趣儿,于是就凑近看他们下棋。这时候,有一个童子把一个形似枣核一样的东西递给王质,并让他吞下。

当王质吞下了那东西以后,腹中一直没有饥饿感,站在旁边静静地看了一局棋。等到那局棋下完,棋局散了,王质起身要走。

这时候,他发现自己斧子的木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王质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可是,等他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发现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 “仙界一天,人间千年”吧。所以,等到王质回到家中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神仙,不是常人。

因为人生不过一刹那,所以,“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如若能让身、心、物成为一体,人与物合二为一,不分彼此,那么道亦藏于心物之中。所以得道者可以“旁日月,挟宇宙”。

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后世所谓的“神仙之道,长生不老”便是由此而来。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生不过一念间,便能够获得对它的真知了。生命的长短与时光的流逝有关,所以,千万莫让你的流年在时光的流逝中暗自偷度,而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寻找充实生命的方向和途径,让身、心和道融为一体,不断积攒自己的“道行”。如此一来,在弥留之际,才不会因为生命缺乏意义而悔痛,也不会因为太多缺憾而难以瞑目。假如能珍惜时间,注重生命的内涵,那么这样的人生,也不会真的变成像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清虚”的字面意思那样。这也是对南怀瑾先生的“清虚”的第二重理解。

对此,其深层含义应该是,能将生死视之为由一呼一吸替换的瞬间而架构的过程,也便能够看淡生死,在“清虚”之中了生脱死,在人生路途中用有限的时间去实现生命的无限意义。

生活中,我们若是能够真正领悟南先生的“清虚”之内涵,那么收获生命的释然与意义,也便能够顺利实现。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先生能在一念间看通生死,并且收获人生的大智慧,正是因为他始终能在一念间,做一个珍惜生命,融身、心、物为一体,不断拓展生命内涵的人。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不妨从开阔自己的心境开始,做一个达观而超脱的人。人生只是一念间,活着的时候,不珍惜时间有所作为,难道要等到死后再去追逐梦想吗? Zrg1Lnz2WfXlJU87p+EB4s9FLCwzi+zNDxspIuI6jgAVSb51wNxMQ1P0suxfmk7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