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规过劝善不强求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悦吾色,柔吾声。”它说的是:父母有过失时,我们应该通过劝谏使之改正错误,但是,在劝谏的过程当中,要和颜悦色、言语温和。

推而广之,无论是生死之交,还是泛泛之交,当我们看见他们出现过失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方式,并以真诚的心态加以规劝。

规劝,大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小则关系到一个人的名誉声望和一生的命运。所以孔子强调说:“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当不义,则诤之。”可见,规劝,使人更过向善,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对此,南怀瑾先生的理解是:有时候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上论《里仁》篇中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南先生进一步指出,这里,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尽我们的忠心,劝勉他,好好诱导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不可则止”,就不再勉强。假如过分了,那就不行;“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就变成冤家了。

这是南先生的交友艺术,也是南先生的交友智慧——规过劝善,适可而止。确实,规过劝善若强求,不能宽容而为之,必然会适得其反。

因此,纵然规劝的意义重大,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做到不强求,适可而止。这二者看似很矛盾,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不然。

尽管古人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逆耳的忠言”过多,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后果。所以,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规过劝善也要适可而止。不然,就如南先生所言,会失去朋友之间的交情,变成冤家,这又何谈与人为善呢?而又怎能真正达到规劝的目的呢?

但如此看来,看到他人,特别是好朋友的过错,是否就装作不知道,不规过劝善呢?毋庸置疑,这是不可取的。试想,若你的好朋友拿着刀正准备去杀人,你还会无动于衷地看着他去犯罪而不加劝阻吗?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与人为善,既要规他人的过劝他人向善,尽心尽力而为,又要把握一个“度”,本着宽容的心怀,不强求,不过分。

那么,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规过劝善,又该如何适可而止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逆言顺说。规过劝善,是要用我们的双眼去捕捉对方的缺点,并且通过言语或者行为告诉对方,使其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新的认识。那么,在表达上,我们就要注意一下方式问题。忠言未必都是逆耳的,所以,要想通过规过实现劝善的目标,不如选择讲顺耳的“逆言”吧。

第二,为对方着想,更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立足点。每个人思考问题、办事情,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的立场。但是,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若缺少暗示和沟通,是难以正确判断对方的意图的。所以,在规过劝善的过程中,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立足点非常重要。

第三,劝谏有度,适可而止。正如南怀瑾所说:“对上位者如有不对的地方,做干部的,为了尽忠心,有劝告的责任。但劝告多次以后,他都不听,再勉强去说,自己就招来侮辱了。对朋友也是这样,过分地要求或劝告,次数多了,交情就疏远了。”所以,若是对方不听劝,屡谏不止,多说也无益,不如选择放弃。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可能会遇到被人规劝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规劝别人的时候。当我们被规劝的时候,不要怕暴露错误和缺点,只有在太阳下,衣服才晒得干透,穿起来才会有阳光的味道。当别人停止规劝的时候,就应该冷静地反省一下自己。而在规劝别人的时候,既要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真心,也要为自己留有一点退缩的空间,避免规劝过度,招致误解甚至不该产生的仇恨。

总而言之,规过劝善,不要强求,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与人为善。 y9ayZO0vrIaCHxZ0gva6+TPtHGpvxhsAlJIISaKhYXLes5g0TERjWMbxUm5TUU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