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切记祸从口出

《晚晴集》里摘有盘山禅师的话:“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

事实上,管好自己的嘴,又岂止是修行的人的事?人生于世,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大修持。要知道,祸从口出。因此,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少言慎行的人。

嘴,是人体最不得清净的地方,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都离不开嘴。人有嗔恚心、嫉妒心等恶念,都要通过嘴表达出来,佛教最看重“口德”,一个是食素不食荤,一个是不妄语,这两个都是有修为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前者我们可以不予以要求,但是对于后者,即不妄语,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国向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乐坏了。但是这个小国不厚道,要求回答一个问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好?

群臣一听议论纷纷,说我中国是泱泱大国,还能让你难住吗?可是大家抓耳挠腮,一时半会儿还真的辨别不出哪个好哪个坏。

最后,一个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他把一根稻草从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插进去,稻草从另一只耳朵里出来了。他又拿来第二个金人,把稻草从耳朵里插进去,稻草从金人的嘴里出来了。他又拿来第三个金人,把稻草从耳朵里插进去,稻草掉进了金人的肚子里,一点声响都没有。老臣当场宣布,第三个金人最好。小国的使臣说,答案正确。

原来,第一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人。第二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什么话,嘴风不严当了传声筒,靠不住的人。第三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的话心知肚明,却深藏不露的人。

显然,第三种人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人。不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要知道,人性丛林中,凡事谨慎为好,祸从口出的事例数不胜数,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严于律己,做一个谨言慎行的人。

对此,李叔同先生也常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没管好自己的嘴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得罪君子可能并无大碍,但是得罪了小人,这就是祸患的开端。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口若悬河却又浅薄的人,不论是什么场合,都出言不逊,殊不知,恶语伤人六月寒。此其一。其二,若是对方是个容不得别人冒犯睚眦必报的人,那必然是要惹祸上身的。其三,即便众人都不计较,也可能会出现“恶有恶报”的情况。

一天,释尊带着阿难托着钵来到城外。路上,他们碰到一个巨大的臭气熏天的深坑,原来,这是城内居民倾倒大小便的粪坑。粪坑里有许多长了手脚的小虫,远远地,它们就看见佛过来了,因为躯体细小,所以只有不断从臭水中抬起头来,才能勉强看见佛陀,可是一抬头,它们就泪流满面。

释尊见状,忍不住怜悯它们,这一切,阿难都看在眼里。佛返回灵鹫山后,阿难便向佛打听有关刚才那些小虫的事情。

于是佛陀便如实告诉阿难,原来,当年有一位婆罗门建造寺庙,供养许多僧伽,有位施主供养许多奶物。一天,适逢一群云游的和尚来访,该寺的知客僧并不把奶物端出来让众人品尝,当做客的僧伽问其缘故的时候,知客僧说:“你们刚来做客,我是寺里的老主人,尚没有吃过,你们这群新来客人怎能享受佳肴呢?”

做客僧伽们听了,便有人说:“你我同是寺庙中人,哪里还分你我呢?应当把奶物拿出来分享才对呀!”

知客僧听了,非常生气,破口大骂道:“你们何德何能?还想享受这样的美味佳肴,你们还是去喝厕所的脏水吧!”

说完这些后,佛陀对阿难说:“妄开恶口,终有恶报,后来他自己便投生在厕所坑里了,也就是王舍城外的那些小虫子。他只对别人说了一次恶言恶语,就饱尝如此痛苦。凡我弟子都应该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切记,妄开恶言会惹火烧身,故不能等闲视之,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其他人,言谈都应当温和。”

的确,祸从口出,人生于世,我们应当严于律己,少说话,更别恶言恶语。对此,弘一大师也深以为然。他在开示别人的时候,列了十训,其中有两条就和少言有关。在大师看来,人间的灾祸往往从多言中来,言多不如言少,言少不如言好。少言可以免去许多人间祸患,因此古人劝人要谨言慎行,这样可以避灾免祸。除此之外,他还将“不说人过”列为一大训诫。大师非常推崇孔子的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它的意思是说对人应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宽容。

正因为大师严于律己,时刻要求少言慎行,不论人过,所以世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而他本人也很少因为说话而惹祸上身。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向大师学习,切记祸从口出,要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慎言慎行、少言慎行的人。 V28lGqI4+dLJcfcBn7ipXOMF5MjDLat6Nu56gv/ZKZpOqDacyRpAwXMgSWqYhz3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