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生,关键在养心

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哲学家多高寿,诗人多早夭。无论是盛世,还是那些艰难的历史时刻都是如此。这种现象和个人的贫富无关,和个人的家庭出身无关。

其实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哲学,诗人也不例外,只是这种哲学天生与“寿命”抵牾。哲学家重在“厚积薄发”、后发制人,因此不容易少年得志,越到后面越是吃香。诗人像是春季的花,短暂而蓬勃;哲学家像是秋季的果实,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成熟,散发馥郁香醇。

由此看来,人的寿命的高低与个人的内心所向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可见,人生于世,提倡养生,除了养身以外,还应当养心。自古以来,人们更为器重的是身体的健康,直到心理学日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注意心理健康,并提倡身心俱全的健康。

试想,若是一个人光有一个健康的身躯,而内心却病入膏肓,他何谈拥有人生至乐呢?所谓“心病”、“病由心生”等,无不强调内心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一个真正能体味到人生真味的人,除了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应当有一颗健康的心。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快不快乐,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内心。内心要是快乐,就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能笑得酣畅;反之,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一种摆设罢了。

在解释李叔同出家的缘由的时候,丰子恺曾把人的意识划分为三个境界,或是“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和人伦的满意,也就是普通人奋斗的归宿;第二层楼是才艺和自我实现,就是所谓知识分子一类人的理想结局;第三层楼是精神和宗教归属的需要,这种人生命的欲望最强。有的人情愿一辈子待在“第一层楼”,有的人终身流连于“第二层楼”,有的人觉得“底下两层楼”都不满意,直奔“第三层楼”而去。

李叔同就是那个直奔“第三层楼”的人。众所周知,李叔同年轻的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说到底,这是由心病而引发的精神疾病。夏丏尊告诉他“断食”可以疗治,建议他不妨试试。他听后,立即前往大慈山虎跑寺“断食”。十七天后,李叔同的病情逐渐好转。但在治病的时候,他发现,佛能让他内心轻松舒畅,能让他从众多悲苦中解脱出来,获得无尽的快乐。因此,他最终打定主意要出家。

可见,使得李叔同出家的,是他“心”之所需。

所以说,养生,关键在养心。养生是为健康,养心是为心的满意。内心为外物所驱的人不会快乐,外物为内心所役使的人才是既健康又快乐的人。

当代社会许多人热衷于酒场宴席,餐餐山珍海味,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疾患,还有许多人为生计劳累奔波,为权位钩心斗角,心力交瘁,最后一查,得了癌症。这实在是让人痛心的事,而自己回想起来,后悔都晚了。因此,生活中,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要求自己做一个内心健康而又快乐的人。

《晚晴集》里摘有《佛遗教经》里的句子:“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欲望少一点,心境就会更加坦然,没有什么忧虑和害怕的了,遇到事情都很圆满,没有多少遗憾和不足。所以,养心的关键,在于清扫内心的欲念。不求“无欲无求”,但求“清心寡欲”,这样一来,我们的内心才有空间盛装美好的事物和让自己获得人生真乐的事物。

除此之外,养心还应当多与自然界接触,要知道,树木、空气、阳光、雨露、和风……它们都是能让人挣脱尘世的樊笼,让人心旷神怡的事物。多和朋友聚聚,多和家人聊聊天,多读读有益身心的读物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等,悦己悦人,也不失为养心的好方式。

总之,人生中,体味人生真味,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保障,更需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为依托。漫漫人生路上,切不可不知,养生,关键在养心。 WGseGebamPtNttxek+oi8X1DZlcioTYNQXQ9VqAuuz6bKg4OXT7UEBuHt18avV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