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利面前,要管好自己的欲念

《晚晴集》里摘有彭二林的一句话:“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可悲啊,你们这些生灵!欲望没有除掉,侵蚀着佛性,佛看见你们,该是多么难以忍受?

“欲念”二字,既可以理解为情欲,又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欲望。佛教讲究“戒律”,做事说话甚至想法都不可随便。这固然是对修行者来讲的,佛门里的清规戒律多的是,这些一是为了修佛大事,二是为了佛门形象。

弘一大师曾说:“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招来侮辱和祸患,“随心所欲”的状态是每个人都求之不得的,但是“有求必应”却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情。

南太平洋里生活着一群灯笼鱼,这种鱼平常藏在海藻里,它的背鳍会发出淡蓝色的荧光,一明一灭的,其他小鱼觉得好奇,不由自主地向灯笼鱼靠近,结果就被灯笼鱼张嘴吃掉了。

灯笼鱼胃口非常好,在鱼多的地方,它总是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它吃得越饱,背鳍上的光泽就越强。但是灯笼鱼也有天敌,鲆鱼,鲆鱼的视力很微弱,但是能看见灯笼鱼背鳍上的荧光,这样一来,它常常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吃饱喝足的灯笼鱼轻易吞掉。

可见,要是灯笼鱼对送上门来的小鱼没有“来者不拒”,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食欲,那它的背部就不会发出那么明亮的光,而它又怎会被鲆鱼一口吃掉呢?

人们拜倒在名利的脚下,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对名利“来者不拒”的缘故。因此,人生于世,尤其是在名利面前,管好自己的欲念,是至关重要的。

对此,弘一大师对自己就有明确的要求。众所周知,佛教戒律多得很,在世界所有宗教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这样森严的戒律无疑能提高佛门的庄重,高僧们为了督促自己精进还要在“大律”之外另加对自己的强制要求。在 “禁欲”之道上,弘一大师就要求自己要做到以下四点:禁交,禁闻,禁语,禁思。

禁交,就是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禁闻,就是不去接触和暴力、欲望等有关的信息,如地方小报等;禁语,就是不得提起让人起邪念的事情,看见女人要称“施主”或“居士”,礼礼貌貌,不得逾越规矩;禁思,这条最难,就是克制自己有那种邪念的想法。

正因为大师能以这样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几点,所以他才不会为名利所诱惑,更不会为名利所累,所困。

在我们的周边,可能存在着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名利,而让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都蒙上了一层灰色,终日不快乐,更有甚者,终生都抑郁不得志。比如,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一生阿谀奉承,点头哈腰,到头来,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还丧失了自己纯真的本性。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因为对名利的贪欲而自毁人生与前程。现实生活中,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官污吏,无不是放任自己的欲念的人。也正因为他们和灯笼鱼一样管不住自己的欲念,因此,他们最后被送上了审判台,成为法律惩治的对象。试想,要是他们能严以克己,做一个以身作则的好官,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又怎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所以说,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应当管好自己的欲念,不能为所欲为,要知道,为所欲为终会恶有恶报的。

蒲松龄写的《聊斋》里就有为所欲为终酿恶果的故事。故事中说,咸阳韦公子,一边读书一边嫖娼,“尽览天下名妓”,连着考上秀才、举人和进士。可是他不改恶习,阴差阳错,最后竟然遇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他因惭愧用毒酒害死了女儿,自己也被革掉官职,算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代表。

而在名利面前,“为所欲为”所带来的苦果更是普遍存在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些仗势欺人的人和以权谋私的人,最后他们都不得善终。

所以说,人生中,我们还是听取大师的教诲,管好自己的欲念,必要的时候,甚至要清除自己的欲念。做一个“自重”的人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升华,去到自己想去的境界。 5vg1jM6sZiuJCXAPCjmdp0aqZr8t26LeEyyytz7Gg8KoxtBXxk4buwMy2lwWRh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