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视名利为平常,享受淡然与洒脱

《晚晴集》里摘有归宗芝庵禅师的诗:“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高高的山顶上盖着一间茅屋,老和尚住了半间白云住了半间。谁料想昨天晚上白云随着雨水消散无踪影,到底不像老和尚那般清闲。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得出禅师豁达超然的心境,就像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老和尚和云睡在一个屋子里,出于心善,他让出半间来给云居住,昨天半夜的时候云跑出了屋子变成了一场雨,现在只有老和尚自得其乐,也不争什么。

仔细品味这首诗,并且不断地挖掘出它的内涵,就会觉得它非常有意思。其实,我们之于名利,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关系呢?

所以说,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既要看到名利给我们带来的光芒,也要看到名利可能给我们强加的困扰。与其为名利所累,不如随顺自然,视其为平常事物,淡然而洒脱地面对它。切莫因为它而屈就自己的人格,更不能因为它而丢失自己为人处世该有的原则。

在这一点上,弘一大师就是我们的楷模。不论是在切身利益的诱惑下,还是在他人名利的强大压力下,他都不会因为名利而让自己的人格受辱。

弘一大师一直对酬酢非常反感,他见的最多的是知识分子,但他不愿见官僚。曾有一位衢州军团长登门拜访过他三次,他都拒绝与之见面。负责通报的沙弥建议他还是见见吧,因为军团长看起来火了。“不见!”弘一大师坚决地回答道。“他要见我无非是求一张字,这就赠他一张佛号,就麻烦你转交他吧!”

还有一次,温州道尹林鹍翔、张宗祥慕名来拜访。当时大师正掩关,寂山老人认为人家是地方长官,贸然地拒绝不好。大师听了两颊泛赤,如有愠色,继而合掌连声念“阿弥陀佛”,垂泪曰:“师父慈悲,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亦均抛弃,况朋友乎?乞婉言告以抱病不见客可也。”两名来访者只好就此走掉了。

弘一大师曾在为1937年厦门第一届运动会创作会歌之后的信中提到,“4月初旬,讲律事即可结束,将往他方埋名遁世,以终其天年,实不愿久堕此名闻利养窟中,以辜负出家之本志也。”他为烟水庵主人林子青写了明代人石屋珙禅师的诗:“素壁淡描三世佛,瓦瓶香浸一枝梅。”

大师之所以能如此安然洒脱地对待名利,还得归功于他“视名利为平常”的选择。若是他不能淡化名利之心,把名利特殊化,或趋炎附势,那么出家修行也不过是另外一种争名逐利的方式罢了。久而久之,怕是连佛门这片净地也难以让大师安宁了。显然,若醉心于名利,必然也会为名利所困,所累。

生活在太平洋里的王鱼正是为名利所束缚的典型。王鱼当然不会得什么“名利”,它得的是鳞片。这种鱼在出生的时候并没有鳞片,活灵活现的,当它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具备了一种特别的吸附能力,能把周围的小生物吸附到自己身上,久而久之,这些小生物被王鱼吸干了养分,就变成了王鱼的鳞片。鳞片多的王鱼,体积会是普通没有鳞片王鱼的4倍,游动起来威风凛凛的。但是随着身体的衰老,王鱼身上的鳞片会逐渐退掉,退掉鳞片的王鱼显得很不自在,游动起来无精打采,比它小的王鱼虽然也没有鳞片,但是精神状态要好得多。

失掉鳞片的王鱼选择了自杀的道路,它们见到坚硬的岩石就会撞去,一直到把眼睛都撞瞎,再在自我折磨的痛苦中死掉。

其实,王鱼的“鳞片”就像人追求的名利,得到的越多,失掉的也越多,为名利所累,多么不值得啊!

弘一大师一生中对“名闻利养”深恶痛绝,因此他谢绝高官和名士来访,到各地都选择偏僻的寺庙居住,有时候为了躲避名利的干扰还要独自远游,对此他的解释是“福薄”,其实不是“福薄”,而是“惜福”。

人生中,我们要和大师一样洒脱淡然,就当以他为榜样,视名利为平常,不为名利所困,所累,怡然自得,逍遥自在。 AgVjVMYgkl77ooONcM8jwSnMrIAv1LL9JEwm2lMORaBbCUGeHLnUUHx/VtVe4Z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