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论身处何境,享受世间要淡然

梁先生语录:

吾每当春日,阳光和暖,忽睹柳色舒青,草木向荣,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吾每当家人环处进退之间,觉其熙熙融融雍睦和合,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吾每当团体集会行动之间,觉其同心协力,情好无间,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又如我所信我与大地上古往今来之人,盖常常如是自奋而自勉焉。

人终其一生,都在生活的磨盘下停留,或者行走。不曾逃脱,不曾例外。一张纸或是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人们常以正反去界定。尽管生活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枚硬币,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也是两面的,甚至通常是多面的,表现为顺境与逆境之分,成败之别,好坏之差等。

人有喜怒哀乐。逆境中,可能会表现为悲伤、低沉、忧郁,抑或是沉沦、堕落。顺境中,则可能会亢奋,表现为高兴,“笑得合不拢嘴”也是有的。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它所形容的也不外乎类似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人是天生的悲观派,总是惆怅不堪;也有人,不论身处何境,都能从容淡定地面对一切,不为外界强加的苦恼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而后者,正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梁先生就是深谙这个道理的人。

“文革”中,梁先生被抄家、罚跪、游街,三代祖传的书画、文物付诸一炬,手稿、财物全被抄走。后来,他曾经被关进一间小屋里。在这样的境遇中,梁先生依然每天优哉游哉地上公园练拳、散步。或者是待在家里,无书可读便认真读报、看材料,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和演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享受着思考的乐趣,最后他先后完成了《儒佛异同论》和《东方学术概观》这两部著作。

当与美国学者艾恺教授谈起文革时期的这一段遭遇时,梁先生平静地说:“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几天我就过去了。”据说梁先生的房子被占了的时候,他只能睡在水泥地上,当时正是夏末秋初时节,被抄家之后,一无所有,连衣物也被洗劫一空,他只能把洗脸毛巾系在腰间,以免着凉。

造反派也曾拉着梁先生去陪斗,他也曾“坐飞机”,回来后一身汗水。期间他也挨过打,据梁先生的儿子梁培恕说:“山东来人调查一个我父亲认识的人,让他揭发,我父亲据实回答,也说不出什么。人家说他不老实,一个巴掌就把他的眼镜打到了地上。”但是,当艾恺教授采访他的时候,他却不曾提起过这一段,他把这事给忘了。

这些经历,可以说是梁先生人生中的逆境,但是,对于这样的逆境,梁先生既未呼天抢地,也不曾长吁短叹,而是保持从容淡然的心态,日日享受世间的美好。

人生几十年,身处世间,我们难免也会遇上困境,甚至遇到难以承受的打击,可以说,在这方面,梁先生是我们的楷模与明镜。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困境之中,都保持从容淡然的心态吧。当你回头看时,什么艰难困苦,都算不得苦,一切都将过去。自古以来,先人贤士常“苦中作乐”,孔夫子如此,庄子亦如此;季羡林先生如此,梁漱溟先生亦如此。逆境中,我们当以他们为榜样,方可日日享受世间的美好。

逆境中尚且如此,顺境更是如此。得失、成败皆淡然,方可静心,苦乐才不会由外界所决定。而如梁先生那样“苦中作乐”也才能实现。

人生中,若要在各种处境中都保持从容淡然的心境,泰然自处,日日享受世间的美好,是需要一番修炼的。而最主要的修行方式便是适应。适应便能以不变应万变,能时时刻刻保持平静、稳重和淡定的心。

据动物学家研究表明,老鹰的喂养方式是让它们成为鸟类中最强壮种族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老鹰一次会生下四五只小鹰。但是老鹰的巢穴很高,每次它们捕猎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饱一只雏鹰。这时候,老鹰从不将食物平均分配每个雏鹰,而是谁抢得凶就给谁吃,这样一来,那些瘦小的雏鹰就会因吃不到食物而被饿死。在这样的喂养方式下,最后存活下来的都是那些凶狠的老鹰,如此代代相传,因而得以成为鸟类中的强者。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代代相传,繁衍生息,也是“适者生存”的缘故。人生于世,我们之所以会有逆境,就是因为存在着各种竞争,这其中,若是不能适应,势必会成为逆境中的俘虏。比如,“文革”中,像季羡林先生和梁漱溟先生这样能以从容淡然的心态面对生命之劫的人,便能很好地适应逆境中的生活,即便暂且忍辱负重,也能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著书立说,认真读书等。若不然,要么就自行了断,要么被别人折磨而死。

总而言之,人生于世,不论身处何境,享受世间的美好需要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须知,适者生存。 BUdUAVodndKTOZ6e89AJjHgOFDE8TMS/TpWO06n0hhl7G46aQmgAM2MneXvbPU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