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事要多反求诸己

季先生语录:

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谈到反求诸己,季先生说:“ 301医院的大夫们发扬了三高的医风,熨平了我身上的创伤,我自己想用反躬自省的手段,熨平我自己的心灵。”可见,反求诸己,是认识自己,进而达到治疗自己心灵之伤的途径。但是,诚如季先生所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自我当然离自己最近,应该最容易认识。事实证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认识。”由此可知,认识自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的确,要客观而又准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非常难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容易走极端,要么过高地估计自己,要么过于贬低自己。正因为如此,反求诸己更为难能可贵。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准确而又中肯地认识自己,还能让人们的修养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智者常说,凡事不要找客观原因,不要对别人、对社会满腹牢骚,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愤世嫉俗,要多反思,要找主观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可见,人生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内涵,就必须做一个懂得反省自我的人,须知,凡事要多反求诸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俗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遇事不能反求诸己的人,哪里又能掌握自己命运之船的舵呢?大风大浪面前,终究还是只能听凭命中劫数的安排。相反,一个懂得反求诸己的人,则善于去寻找主观上的原因,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如此一来,才能有进步,才是成功的可取之道。

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反求诸己的。那些成天抱怨这抱怨那的人,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反求诸己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一生都只能生活在抱怨与愤世嫉俗中,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般可怜、可悲。或是顾影自怜,或是摇尾乞怜。殊不知,之所以失败、不如意,最大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自己;更不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更要靠自己,靠切实的行动。而能如季先生一样反求诸己的人,不但能给自己一个准确、恳切的定位,还能在自省中看到自己的缺点,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改而正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几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最让人醒悟的还是其中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它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不成功,想要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应当寻找主观上的原因,要自我反省而不能怨天尤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客观现实上。

比如说,当老师的,若是学生成绩不好,便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学生,而不能反求诸己,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这样就可能会错过真正的症结,难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而做学生的,若是自己成绩不好,便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师,认为是老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或教学方法导致自己成绩不好,而不能反求诸己,从自身寻找主观上的原因,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进步,反而可能会退步更多。

由此可见,反求诸己不仅仅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更体现为一种修养。人生在世,须知为人处世,凡事要多反求诸己。

古人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生活中,我们要把反求诸己作为一种修身之道。要看到,遇事若是相互埋怨,各自推诿责任,于个人来说,这是修养上的一种欠缺;于他人来说,这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于社会来说,这是不和谐的因素。

古往今来,那些懂得反求诸己的人,不仅是贤明之士,亦是有成就的人。春秋时期的闵子骞为继母求情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季先生不与十年浩劫中折磨自己的人计较,也是其反求诸己的选择。

不论如何,人生在世,我们应当做一个敢于反求诸己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完善自己的人生,做一个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自己的问心无愧的人。 ys0yrXfsxyBd+uP6jMxuN4I9OxgeGZzQE2bsCylpyYVXPRQ1f5Pg2+FRHinfbj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