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想方设法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为了反抗父母的安排、抵抗父母的意见,常常会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和父母对着干”,甚至个别孩子还会用更为极端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离家出走、自甘堕落、早恋甚至自杀。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呢?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呢?如何才能将孩子真实的想法引导出来呢?

李明出生在农村,由于父母工作忙,李明一直都被寄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李明由于是在爷爷奶奶的看管下长大的,所以和父母的关系不太好。上小学的时候,李明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可是,父母对他的教育却非常的严格。

李明感到在家里的压力很大,不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觉得父母不和他沟通,不理解自己,甚至还认为父母很恐怖。

上初中之后,李明选择了住校。离开了父母,李明的学习、生活改善了很多,成绩经常在班级名列前茅。可是,依然和父母的关系不融洽。李明对父母有一种说不出的讨厌,只要父母走到身旁,一靠近他,他就会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烦躁,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地还想和父母吵架。

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其中的异样,找到了他。班主任耐心地开导他,终于,李明开口说话了。原来,上初中之后,父母只知道让他考百分,从来都没有和他沟通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

李明之所以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主要在于父母和他的沟通方法有问题。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像故事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将自己的想法横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孩子掌握的人生知识越来越多,一有机会便会跃跃欲试,什么都想干,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以孩子还小为由,横加指责,严厉禁止,那么,就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

孩子的内心世界会一天比一天充实。当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想法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但这些想法往往会与成人的认识发生矛盾,因而得不到肯定。一些缺乏耐性的孩子,为了发泄对成年人的不满,就会以反抗的手段来应对。

父母所做的一切本来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可是,当这种善意被扭曲成一种矛盾催化剂时,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改变“代沟”的现状,如何才能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导出来?

孩子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出一些反抗的情绪。当父母让孩子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拒绝,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和大人对着干。这时候,如果想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就需要父母动一番脑筋了。

1.和孩子一边做事,一边说

为了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完全可以与孩子一起一边做某件事情,一边进行交谈。采用这种谈话方式,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进行沟通,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出来。

那么,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呢?

红红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直以来她都为自己脸上生有雀斑而烦恼。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这种情绪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妈妈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决定和女儿谈一谈。星期天,吃过午饭之后,妈妈将家中的相册拿了出来,女儿也跟了过来。

妈妈一边翻看,一边对女儿说:“脸上长有雀斑并不难看,更不会讨人厌!你看,爷爷、姑姑的脸上不是也长有雀斑吗?可是,这些雀斑却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任何的影响,不是吗?”

女儿点点头,因为,她知道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而姑姑则是一位大律师。

妈妈说:“爷爷的脸上虽然长有雀斑,可是,没有哪个学生因为这个而远离他,你难道没看见,每个星期天都会有爷爷的学生来看望他吗?你长得这么像姑姑,尤其是这几个小雀斑,这就说明,以后你一定会像姑姑一样优秀的。”

这次谈话之后,红红再也没有抱怨过自己的雀斑,反而还有点引以为荣呢!

看到自己脸上长了很多的雀斑,女儿心生芥蒂。为了了解女儿的真实心情,妈妈和女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她们一边浏览家庭的照片,一边谈论关于雀斑的事情。当一本相册看完之后,女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生活中,只要一说到亲子之间的沟通,很多父母就会一本正经地把孩子叫到自己的面前,让孩子正襟危坐,说“我们谈谈吧”或者“我们沟通一下吧”。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一般都会感到紧张,更不会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和孩子一边做事,一边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活动的选择上,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谈;一边等公交车、一边谈;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谈……从而使孩子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2.扮演好顾问的角色,不要无所不问

在传统教育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家长包办制”。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千千万万的父母们都恨不得将每件事情都帮孩子们办好。其实,为了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只要扮演好自己的顾问角色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无所不问。

吴芳和老公经营着一家餐馆,由于是刚刚起步,所以,收益不是很好,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就不太宽裕。14岁的梅梅是他们的女儿,这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只要一看到其他小朋友换上了新衣服,她就会露出羡慕的神情。

一天,吴芳发现,女儿正拿着几件旧衣服,坐到客厅里修修改改。当得知女儿正在给自己做衣服的时候,吴芳一阵心疼,一把夺过女儿手中的针线:“我来做!”

女儿说:“你那么忙,还是我自己做吧。”

吴芳偏和女儿抢,结果女儿生气了:“我做就我做!你这是做什么?”

吴芳被弄得很尴尬,结果母女不欢而散。

梅梅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因此对穿着非常留意。为了让自己的衣服更加新颖别致,她不惜花时间自己去改造旧衣服。如果吴芳能够做女儿的顾问,给女儿提一些建议,女儿可能还会接受。可是,她却大包大揽,夺过了女儿手中的针线。

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觉得不自由,从而产生叛逆的想法,而且还会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内心真正在想什么,就不要无所不问,只要扮演好自己的顾问角色就可以了。

3.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

为了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有的父母会采取“偷看日记本”的做法来获取孩子的信息。众多事实证明,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隐私被父母偷看过之后,对父母的信任往往会大打折扣,也会更加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从而拒绝与父母沟通。

钱敏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妈妈居然在偷看自己的日记!

那天,钱敏和班里的同学吵了架,班主任将电话打到了家里。妈妈因此很生气,无意当中用钱敏日记中的隐私来揭短,这时候,钱敏才意识到妈妈一直都在偷看自己的日记。

“你怎么能够偷看我的日记呢?”钱敏大声叫着。

“我确实一直都在偷看你的日记,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偷看自己女儿的日记也是对你负责。”妈妈直言不讳。

钱敏虽然生气了,可依然坚持写日记。她知道妈妈不懂英语,后来,就开始用英语写日记。

许多父母认为偷看自己孩子日记的出发点和钱敏的妈妈一样,是对孩子负责,对孩子关心,是想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可以倾心的朋友,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越这样做,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却越来越尴尬。

作为父母,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要与孩子经常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不要通过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心思。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尊重,也会赢得孩子们的尊敬。

4.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会用自己的电动火车去换别人手中的小泥人,有的孩子会对自己养的小金鱼倾注出全部的心血……这些在大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正常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即使你是为了孩子着想,但也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下雪了,儿子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儿子着凉,便将他关在了屋子里。

儿子苦苦地哀求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一会儿我就回来。”

妈妈却说:“外面天气这么冷,感冒了怎么办?你就乖乖地在家里吧。”

儿子哭了。

不同的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情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也就会将孩子的真实想法引导出来;反之,只会出现一种顶撞现象,甚至还会遭到孩子的埋怨,最终费力不讨好。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即便不符合家长的意愿,也绝不能马上“一棍子打死”,在了解了背后的理由之后,给予正确的引导才是上策;一味地否认和责备,只会让父子、母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BRn3hmEjs5SeLhptB2ZcRQ9W8Ye1S6vj+gNdceEXPPTRFRbTtgBDWyL0616LY0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