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的肩上承担着多少税收

史密斯在纽约的沃尔玛购物,当时他挑了一件夹克,价格标明是100美元,但是在付账时,他却付给收银员108美元。他的小票上是这样标明的,在这108美元的消费中,8%是销售税。这样的的情形对于史密斯来说不是第一次了,史密斯在其他州也经历过。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顾客必须按“标价乘以税率”的模式支付销售税。小票可以让史密斯及时、准确地了解在这次购物中自己缴纳了多少的税款。不久之后,史密斯来到中国旅游,当时他在一家大型超市里购物。可在他结完账拿到小票时,却发现平日习惯看到的税率没有了,上面只有他所购买的货物价格及数量,于是疑问产生了:难道在中国购物,消费者是不需要支付销售税吗?

美国和中国的税制有所不同,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销售税相应的税种是消费税和增值税。不过在中国,商品的标价多少,顾客就支付多少钱,仅此而已。当然,如果不做经济学分析,我们就很难回答这样的疑问:谁承担了这份税负?销售税征在了谁的头上?所以,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在中国,对销售的征税仅仅是针对商家的,这份税负的负担者就是商家。事实也是如此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这就涉及“税负归宿”了。“税负归宿”是最终负担某一项税收的个体。这里需要指明,这个是针对法定纳税人制定的。之所以会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法定纳税人和最终的税收负担者在有时候并不一致。

下面我们就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具体解释一下。纳税人自然是工薪阶层收入的个人,税收负担者正是个人,这个时侯,两者是一致的。可是以商场里的衣服为例,按照我国税法,增值税是商家要缴纳的,商家是此时的法定纳税人,但是此刻往往消费者才是实际税收负担者——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数额就包括在衣服的价格里,只不过是小票上没有标明,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税负转嫁”。在生活中,我们交的电话费、水费等,里面都包含了税费,只是在目前我国的收据上都没有注明。

“只要消费,就会纳税”是这里需要指出的一个原则,纳税人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国目前为止共有22种税(包括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烟叶税、关税、资源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船舶吨税、城市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等),在这些繁多的税种当中,有些是由企业上缴的,有些是由个人上缴的。

曾经有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如果1袋1公斤的盐价格是2元,其中就有0.03元的城建税和0.29元的增值税。而每瓶3元的啤酒价格中包含0.12元的消费税、0.06元的城建税以及大约0.44元的增值税。如果你花100元买一件衣服,那么其中包含1.45元的城建税和14.53元的增值税。如果你花100元买一瓶化妆品,其中除25.64元的消费税外,还包含14.53元的增值税和4.02元的城建税。如果你去餐馆吃饭,那么最终结款的5.5%是餐费中的营业税及城建税,如果你使用一次性木筷,还要缴纳消费税……总之,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购买行为,这样就会产生无形的纳税行为,因此所有人都是纳税人。可是正如刚才提到的,纳税人和税收负担者并不是一致的,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的方式很多,包括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的资本化等方式,在此简要举例加以说明:

1.前转

沿商品流转方向,纳税人以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转嫁赋税给消费者,这就是前转。正如前面举衣服的例子,商家把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

2.后转

后转与前转正好相反,纳税人以压低商品的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于商品的提供者,纳税人逆着商品流转的方向。比如在零售端对营养补品的征税时,零售商以较低的进货价格向厂家购买,从而将税负后转。

3.混转

混转又被称为散转,纳税人将税负分散开,从而转嫁让多方负担。其实混转就是前转和后转等方式的结合。

在“税负前转”上还涉及两个值得一提的问题。

首先是消费者作为实际的税收负担者,却不知道多少税是自己纳的。隐藏于商品价格之中的税金使纳税人不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通过消费活动纳了多少税,甚至连自己是纳税人都不清楚。

其次,就是消费者面对自己是“税负前转”的最终承担者,可能会有许多人为自己负担了商品增值税而忿忿不平,即使自己不是完全地负担全部增值税,但是追求利润的商家还是会将相当大的一部分税负推给消费者。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税负转嫁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于我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学也在很早就已证明,税额在顾客和商家之间的分配也就随之确定。这就是说,一件衣服的售卖,税率在确定后,税负由商家承担多少,其中转嫁给消费者的税负又是多少,不是商家随意定的,这个比例是国家确定了的。这其中又涉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问题了。

在经济学上,商品税额的分配是由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共同确定的。当某种商品供给弹性为零,则销售税将全部由供方负担。当需求弹性为零,则是销售税将全部由需方负担。简言之,弹性小的一边,负担的税额就大;弹性大的一边,承担的税额就小。

由此可知,需求弹性小、供应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易于转嫁;需求弹性大、供应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此规律说明,一味想将销售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是不可能的。甚至,当纳税人追求的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发生冲突时,纳税人还是会自愿地放弃税负转嫁的。原因其实是很简单,转嫁税负往往会提高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到商品销量。供求弹性就是权衡这个重要标准。这里我们以租房为例,房屋数量不会轻易增加,因此供给弹性几乎为零,如果这时对房东征税,那房东是很难将税负转嫁的。因为租客可以考虑与人合租或者寻找更便宜的房子租,这样则会影响房东的利润。这个时侯纳税人(房东)必须在销量减少和税负转嫁之间权衡,最后往往是不涨房价,即放弃税负转嫁,而由自己承担这份征税。

总的来说,生活中无论你是工薪族还是经营者,都时刻面临着被征税的事实,你的肩上时刻背负着税收的负担。对此,逃避不是办法,合理规划才能够减轻你肩上的税负,而这正是理财的重要内容之一。 FEGuNV/iXUc4sFDbWA//IRdaZI5T8spoSG4Xk1DGFHDkR//1PTprk1lay4w3o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