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是合不合理

那么,什么叫中华?这就更麻烦了,因为“中”这个字,被一句话搞垮了,使得我们长期以来都误解了“中”的意思,叫作“不偏之谓中”。不偏之谓中的意思,就是说要走中间路线,不可以偏。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的,“中”是合理不合理,跟中间不中间没有关系。孟子讲:“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说,那边有千万个人等着要跟我抗争,要找我麻烦,我该去的,我还是要去。这还不够极端吗?中国人所谓的中,就是你该极端时,你就走极端;你不该极端时,你就不可以走极端。所以河南人表示同意赞成就讲“中”,意思就是合理。

一个国家处处讲合理,才有资格叫中国,一个人什么事情都要求合理,才有资格做中国人,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中”这个字,它是一个图腾,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太极图。中国人如果不了解《易经》,诸子百家都会被解释偏颇,所以,了解《易经》,还原中华文化的本真,是几千年来读书人的责任。

儒家就是道家,道家就是儒家;儒家就是法家,法家就是儒家。如果不能接受这样的观念,那就是不了解《易经》,不了解《易经》就无法了解中华文化,无法深入去解释什么叫中华文化。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合在一起想,不要分开来看。

西方人是分开来看的,动不动就说对或不对。你问中国人对不对,他就告诉你:很难讲。因为一切本来就很难讲,你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在西方社会,你很容易看出来谁对谁错;在中国社会,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到最后,你真的不清楚谁对谁错,这一点我们会逐渐地把它说清楚。

中,是讲合理不合理,但是合理不合理不是固定的,是变动的。

一个妈妈跟她的女儿讲:“女儿,你只要好好读书,妈妈就很开心了。”女儿就很认真地读书,吃完晚饭以后,就赶快去抱着本书读上了。这时候妈妈就不高兴了:“你只会读书,还会什么?来洗碗!”那么,到底是洗碗重要,还是读书重要?你去问妈妈:“你怎么对你的子女讲话都没有信用?”她的回答很有意思:“我没有信用?平常当然读书重要,吃完晚饭当然洗碗重要,地脏了,那就扫地重要……”这本来就是变动的,怎么可以固定呢?

西方人是固定的,排定了顺序以后,就永远是一个次序。中国人这个次序是会变动的。老板看到你做的事情总觉得不重要,认为你是不重要的一直做,重要的不怎么做。可是你去做那个他认为重要的,不做这个不重要的,他又想到还有更重要的,那怎么不做?这就是中国人!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一切都要随时空的变化而改变。

西方人做学问,是没有时空观念的,是为学问而学问,跟时空不挂钩,所以很容易分对错。孔子讲得最清楚,“时也,命也”。就是时一动,整个的方式就要跟着改变。我最近听到一位老先生跟他的儿子讲了几句话,很有意思。他说:“儿子,你哪一样比我行?长得没有我高,吃得没有我胖,说话没有我元气足,可是为什么你赚这么多钱,我却赚不到?因为你生逢其时。你说是你自己有能力,可如果你早生个几十年,你再有能力,有什么用?我晚生几十年,我比你还行!”他讲得非常对,这才是真相。可是很多人因为受西方思想影响,把时摆在一边,动不动就讲很多西方人的话,什么对事不对人,什么就事论事,那都是乱讲,根本不是那么个道理。 OZsGlxLkRYUR8f+R5qJk55XZpA5OQAaxAJDnxdNE7m3nxbwdHDGFi8GAnbxLQW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