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孝经》的意义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由于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伦理关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从人伦亲情中,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把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孝道和孝治,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产儿。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把孝当作重要的品德修养,并且有一本《孝经》来加以规范。长久以来,“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占有极为强大的支配力量,也着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现代人对“万恶淫为首”似乎有所动摇,对“百行孝为先”则仍深具信心,果真是天佑中华,值得庆幸!

有《孝经》却没有“慈经”,引起许多人的怀疑和批判。孔子不是倡导“父父、子子”,彼此互相对待,各自善尽责任吗?为什么我们只提孝道,却不把它与慈道相提并论呢?

伦理关系当中,除了孝道以外,都是双向的。为什么唯独孝道是单向的?因为“父母可以把子女生下来,子女却无论如何,不能反过来将父母生出来”,这不是很简单明白的道理吗?我们尚未出生为人的时候,可以说一无所有;等到有了父精母血,把自己的身体创造出来,经过怀胎十月呱呱落地的时候,还不是光着身体,什么都没有吗?但是从连身体都没有的“无”,到总算孕育出了身体的“有”,这种“无中生有”的关系,难道还不足珍贵、不值得永远感念父母的恩德吗?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个人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公正无邪,而道德修养也才能够日愈精进。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亲便是敬爱父母亲长,也就是孝。所以《论语·学而篇》直接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孝敬父母的人,必然无情;人而无情,怎么算是人呢?做人最要紧的是生活,生活最重要的是人情,人情最难得的是合理。合理的人情,则从孝敬父母开始。

孝顺、孝顺,真的样样都要顺从父母吗?当然不是。《论语·为政篇》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孔子所说的“无违”,并非不违背父母的命令,而是不违反“礼”的规范,那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里仁篇》说得十分明白:“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都是人,难免有过失,子女当然不应该冒犯直言,必须委婉劝谏,使其及时返回正道。倘若父母执意不听,也不能争吵,暂时忍耐,等待父母心情平静时再谏。父母不听,子女对父母仍应恭恭敬敬,即使心里十分忧愁,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孝经》全文,都以曾参求教而孔子讲道、解惑的教学活动,来诠释孝的内涵、类别、功能以及价值。“事亲”指心中有父母,时刻不忘孝敬和关心。“事君”是服务社会人群时,不要忘记扬名显亲,至少不使父母受辱,也就是自己不能被人责骂“没有家教”,甚至于遭受“这是哪家的子弟?如此不三不四、不懂得规矩”的辱骂,使父母颜面无光、羞于见人。“立身”则是由于“事亲”和“事君”两方面的实践和体悟,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即在于“以孝事亲及事君”,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责任,荣耀无比。先王通过这样的至德要道,获得良好的印证。想想为什么春秋、战国以后,一直没有办法达成这样的效果,才是我们现代重新学习《孝经》的最大意义。 ctWU7kAOVZuvQB94EWPiXlkws5jhbYwebi6TJ357g7+DlD0iaM0OEhK07K8nCl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