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民百姓的孝道在于奉养和服劳

人类有所好,也有所恶。好恶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大概上阶层人士好名,而广大人民则大多好利。孔子在《论语·述而篇》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示他对自己的利,并不在意。然而孔子为政,坚持以富民为优先,而人民所最为关切的,必然是衣食。既然“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便不能够不言利。《子罕篇》中所说的“子罕言利”,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态度。至于大众,孔子必定不忘利,而务求使民富。

从事政治的人,不但不应该反对人民的欲求,反而应该顺应人民的欲求。人有上、中、下之分,仁义对上等智慧的人来说,可能有效;对中等或中等以下智慧的人而言,最好依循孔子所说“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的方式。庶人章的主旨,即在以天时、地利来诱导人民好好奉养父母,善尽孝道,并因此而养成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子女奉养父母,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从欧风东渐,个人主义在我们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输入,造成现在很多扭曲而支离破碎的观念。竟然有人指称养儿防老是一种投资报酬的规则,完全置父母的慈爱与子女的孝心于度外!

西方从柏拉图(Plato,前427至前347)以来,就不曾出现“孝”的德目。我们则在“新文化”大量输入之前,一直把“孝”当作最为重要的德目。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一种特色,并不足以代表西方文化。美国社会流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实际上有正反两面。正的是个人的自由,而反的是个人的独立。但是,我们心中十分明白:人是独立不了的。婴儿初生下来,不能取食也不会穿衣,必须依赖父母的协助,才能够存活下来。从咿呀学语、由爬而坐,到站立、行走,无一不需要父母的帮忙。即使逐渐长大以后,仍然也要有父母的教养。

我们并不是要求子女报答父母的恩情,因为“施恩不望报”“受恩不忘报”才是我们华夏子孙的信念。父母教养、爱护、关心子女,是天生的情,称为亲情,并没有“今日给子女的,等他长大以后想要回来”的概念,和投资报酬完全扯不上关系。我们也期望子女领会:父母的生、养、教、育之恩,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子女不过是尽心尽力,在善尽自己的孝心。奉养父母不过是最低限度的报答而已,实在谈不上报恩。由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同样是人,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实行孝道是没有区分的。正如《大学》所说:“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孝的角度来看,应该“壹是皆以孝敬父母为本”。

“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这一句话,也可以解释为:“无论什么人,只要不能始终如一地实践孝道,而能够使祸患不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见中文的弹性有多大!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有不一样的说法。好比我们常说的“很难讲”,随时便可以获得印证;而“看你怎么讲”,更是立场不同,便有不同的说辞;至于“随便你讲”,应该解释为:每一个人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充其量只是说出片面的道理,没有办法完整地呈现。每一种说法,实际上都是方便说而已,必须虚心、谦让、包容,互相体谅又彼此补充,而不是得理不饶人。

不孝子的称呼,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子女对亡故父母的一种自称。我们以赎罪、歉疚、惭愧的心情,自认尚未恪尽孝道的责任,而父母却提前往生,虔诚地祈求上天赦免祸患。这些都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情意上的互通。有史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将孝道规格化,也未曾把孝和法律绑在一起,而依法来干预家庭事务;反而说诚心便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是尊重各人的自主性、价值判断以及实际情况,完全没有权利义务的概念,以及投资报酬的计算。

平民百姓的孝道,和诸侯、卿大夫、士最大的差异,在于没有机会通过担任公务的途径,来显亲扬名。俗语说:“人在衙门好修行。”意思是当人握有权势和资源时,自然有更多机会可以大孝尊亲。因此,我们将平民百姓的期望,安放在辛勤劳动、谨身节用,以奉养父母。因为《礼记》上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把奉养父母摆在最低的位阶,并不是认为奉养不算什么,而是借以凸显孔子有关奉养父母的评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指奉养父母时,万万不能像饲养家畜、家禽那样随便,而是必须恭恭敬敬的,否则便是侮辱父母,其罪过实在很大。

奉养父母,不限于提供父母衣食温饱,还应该加上服劳,也就是为父母解忧分劳。所以,“谨身节用”含有“保健防病,免得父母忧虑、担心”以及“节省费用,才能孝敬父母”的重大意义。实际上,自天子以至平民百姓,都应该先从这种基础的孝道做起,配合自己的情况,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尽力朝向“显亲扬名”的目标去努力。倘若不是这样,那就是有始无终,要想平安无祸害地过太平日子,根本不可能。

奉养父母,尽力分忧分劳,都应该心甘情愿而出于至诚。唯有如此,才能够态度良好、语气和缓、用词妥当,而且毫无不耐烦的感觉。同时,为了体贴父母的心情,子女必须善于察言观色。在父母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寻求父母隐而不现的一面,务求随时改善,以使父母安心。孔子把这种修养合称为“色难”,几乎只能意会,很难言传。父母年纪愈大,往往愈不明白说出内心的感觉,子女必须用心细加辨察,这对自己的观察、判断也很有助益。

现代人可以找出很多很多理由,来说明时代不同、条件不一样,不可能做到奉养和服劳,更谈不上什么色难。但是,我们不是自豪时代进步了、生活改善了、配套灵活了吗?为什么反而不如从前,连基本孝道都做不到呢?

当我们深入一层了解孝道的真义,以及它所衍生的令人惊奇而钦敬的辉煌效果时,所有对于孝道的疑惑、责难和推托之词,应该都可以迎刃而解,自然化于无形。照理说,《孝经》前面六章,已经开宗明义说明孝的地位崇高、作用宏大,又把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责任,分别加以阐明,应该可以得到结论了。但是,为了顾及大家的种种疑虑,《孝经》继续推出以下的十二章,其篇幅更多且内容更加丰富,便是要引导我们更为深入地钻研、更加宽广地认识,以期能够更加笃实地奉行。大家务须静下心来,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持续用心研究。须知人类自救,便从这里开始! yH6xp/Qzi7hePqPvw+HS+KZd2GvNJtxaaGWi5X5a91pleWDLSJYSHvdG8GgnPq6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