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盲目顺从,也不过分敬重

“孝”是单音字,中国人讲话喜欢将单音字变成双音词,所以就有了“孝道”“孝经”“孝心”等词汇。但是,不知道从哪一个朝代开始,有人加上“顺”字,成为“孝顺”,以为只有顺从父母的指示才叫作孝,实在是贻误后世。孝一旦形成制度,就会十分僵化,失去弹性,也很难应变,不合乎因时制宜的要求。存心不顺,显然是不孝。不合理的顺,同样是不孝。若是父母让子女做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子女也顺从,那就是害父母于不义。

比如妈妈跟小孩说:“隔壁邻居正在盖房子,堆了很多砖头,你去搬几块回来我们家里用。”小孩要不要去搬呢?如果按照孝顺的说法,当然要去搬呀!可是小孩听从妈妈的吩咐,真的就去搬回家里,以后被邻居们知道了,都说妈妈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那不是害了妈妈吗?所以将孝解释成孝顺并不妥当,因为“孝”一旦到了“顺”的地步,那就没有是非了。

曾子的父亲脾气很坏,有一次曾子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锄断了瓜根。他的父亲很生气,一顿棍棒将他打得昏死过去。孔子听到这件事,认为曾子做得太过分了,生气地告诉看门的学生:“曾参来时不要让他进来。”曾子认为自己孝顺父亲,并没有过错。孔子说:“舜侍奉他的父亲,需要的时候,没有不在父亲身旁的;父亲想要杀死舜的时候,他从没有让父亲找到过。小打就忍受惩罚,大打就赶紧逃走。舜的这种做法,没有使父亲犯下不守本分的过错,自己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而曾参这样不顾身体忍受暴怒,假如真的被父亲打死,就会把父亲陷于不义的境地,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曾子听到这番话后,明白了自己的过错,忙去找孔子检讨。

这就是孔子“无可无不可”的道理:做子女的,爸爸要打你,先看看爸爸是不是很生气,拿的东西会不会打死人。不会的话,打几下也不会怎么样,这是孝;会的话,赶紧跑,这也是孝。中国人老是摇摆不定,好像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是有一定道理的。顺的时候是孝,你就要顺;不顺的时候才是孝,你就要不顺,这才是懂得孔子道理的人。

真正的道,必须掌握合理的“度”,才算中道。孝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并不是盲目顺从和过分地敬重。过与不及,都属于偏道。 R4jnIzxsHCLool585niMcoejb74BtJWasqQRxs7xFgSCbGqr2wf4gJyLKpScif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