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彦章真的是被“五龙二虎”联手击杀的吗

王彦章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民间有关他的传说非常多,其中最精彩的一个典故就是“五龙二虎困彦章”。《残唐五代十国演义》描述说,王彦章被七员威名赫赫的大将围攻,最后拔刀自刎。这七员猛将分别是李存勖、李嗣源、刘知远、石敬瑭、郭威、杨衮、高行周。由于这七员猛将之中的前五位后来都在乱世中当过皇帝,所以民间称之为“五龙”;而杨衮传说是杨家将的祖先,高行周则被说是“南宋第一枪”高宠的祖辈,所以评话里将他们并称为“二虎”。这样看来,王彦章能够在以上七人的围攻之下以身殉国,实在是令人惊叹!

当然,民间评话、小说演义往往是夸张的,人们会根据某位猛将的特点不断修饰渲染,最后形成一个更具震撼力的艺术形象。所以《残唐五代十国演义》中的描述只是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加工,并不能如实地还原当时的真相。在《资治通鉴》当中,王彦章确实是后梁的栋梁之臣,他多次率领大军和实力强大的后唐交战,但最终因为皇帝听信谗言,将兵权交给不会打仗的段凝,才导致了王彦章兵败被杀的结局。

史书当中对王彦章的勇武也是推崇备至的:《新五代史·死节传》说,王彦章可以光着脚在铁蒺藜上面走,手持铁枪在后唐的大军阵中杀进杀出;《旧五代史》专门为王彦章写传,说他“以骁勇闻”,并且“常持铁枪冲阵”;《册府元龟》则说王彦章使用一条超过一百斤的铁枪在战场上往来驰骋,敌军“无敢当者”。

而《资治通鉴》对王彦章的描写就更加引人入胜了,原文写道:“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一个人可以手持超过一百斤的铁枪在战场上厮杀,而且还在马鞍上挂一根备用的,这种勇力确实足以让后人为他著书立说。但我们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将士的勇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虽然王彦章有万夫莫敌之勇,但他的国家却被敌人攻破,这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就值得后人深思了。

《资治通鉴》记载,后唐军队包围中都县(今山东汶上)时,王彦章身边只有区区500人。此时此刻,后梁的主力都在不懂兵法的段凝手中,而他统率的大军当时正屯扎在黄河岸口,根本没有洞察到后唐军队的作战意图。

以500人抵挡数万虎狼之师,这一点很显然是以卵击石。王彦章率领本部军士奋死抵抗,不一会儿他身边的士兵就伤亡殆尽了。这个时候,中都城的城门已经被攻破了,难以计数的后唐将士高举着旗帜从城门口鱼贯而入。王彦章抬头看见城墙之上已经遍布唐军的旗号,自知中都城已然落入了敌方手中,无奈之下,他只能率领残存的几十名士兵突围。

突围之时,王彦章大声高呼,鼓舞身边的残卒跟自己一起冲出去,他的声音被后唐将军李绍奇听见了,于是李绍奇对身边的将士说:这就是王彦章,一定不能放走了他!

就这样,王彦章骑着马在前面飞奔,而李绍奇带领本部士兵穷追不舍。不幸的是,王彦章当时已经61岁了,身体早已经大不如前,因此他被正值壮年的李绍奇从后面赶上刺了一枪,紧接着就从马背上跌了下来。

王彦章被俘虏之后义不屈节,他告诉说客:哪里有上午还是大梁的将军,下午就变成唐朝大臣的道理呢!后唐国主见王彦章不肯投降自己,只好把他杀死了。对于这件事,《资治通鉴》的记录是:“帝知其终不为用,遂斩之。”

后世几百年,人们逐渐将王彦章的事迹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评话、小说,而“王铁枪”的称号也就逐渐深入人心了。

实际上,王彦章兵败身死并非是他不善于用兵。在和后唐军队作战期间,他大多数时间都是能够稳定局势、抵御外敌的。但是,王彦章并不善于玩弄权术,他打了不少胜仗,但功劳却被记在了别人的头上。而且后梁皇帝宠信张汉杰等人,王彦章又跟这些权臣闹得势如冰火,最终被人削职夺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所以对于王彦章的败亡,我们更应当看到勇武之外的因素。一人的统御才华再高、力气再大,也只是影响战争全局的一部分,如果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常胜将军,那就需要拥有过人的勇气、超凡的智慧,以及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能力了。 hCT/eX2+f873utm99j2L9yqNSC0tq3plbtXGQ0azhlZJstzC4o41Ci7xVGlJ2d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