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是谁率领三千玄甲军打败了十万之师

我国古代有五大精锐部队,玄甲军就名列其中。隋朝末年,华夏大地诸侯割据,秦王李世民特意挑选了数千名骁勇善战的士兵,为他们配备了全副武装的战马,然后命令秦琼、程知节(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用不同的阵法和战术操练他们。由于这支军队上阵时都要穿上黑色的铠甲,所以人们称之为“玄甲军”。

在玄甲军没有出现之前,战场上最具威名的骑兵是突厥人的轻骑兵,他们机动灵活,战法多样,常常能够出奇制胜。而李世民的玄甲军操练成型之后,在战斗力上更胜一筹。621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了洛阳城,王世充抵挡不住,于是向夏王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就尽起麾下士卒十万人,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向西而来。

这个时候,有人劝李世民分兵抵挡,也有人建议避开腹背受敌的困境,先行班师。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李世民最终认为如果能够击败窦建德,那么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也将不战而胜,所以这是一个平定天下的大好时机,撤军是万万不能的。

最终,李世民留下大将屈突通辅佐弟弟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率领三千五百名玄甲军火速赶往虎牢关驻防,阻止窦建德西进。虎牢关是通往洛阳的战略要地,地势险峻,窦建德见到这里有唐兵防御之后就下令安营扎寨,想等攻克隘口之后再驰援洛阳。

当时,屯扎在虎牢关外的夏兵有十万之众,李世民身边只有三千多人,但他召集众将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敌军新到,我决定要去刺探一番虚实,你们点好队伍,与我同行。

就这样,李世民带领五百名骁骑奔赴窦建德的营地。

离夏兵营地不远处,李世民遇到了一股游兵,他大声呼喊“我秦王也”,并且射死了一名敌方军官。窦建德听到奏报之后又惊又怒,急调六千轻骑兵追杀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镇定自若,他故意一个人在后面缓缓撤退,将追击的敌人引到了自己早就设好的包围圈里。最终,六千轻骑兵被李世民和他的五百玄甲骑兵打得大败而逃。《资治通鉴》当中的记述是:“(李世民)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馀里,觇建德之营……世民逡巡稍却以诱之,入于伏内,世绩等奋击,大破之,斩首三百馀级,获其骁将殷秋、石瓒以归。”

然而,以五百人杀退六千骑兵,这样的战果显然是值得骄傲的,但是李世民和他的玄甲军的威力还远不止于此。百骑探营的事情过后,双方都逐渐稳住了阵脚,进入了对峙阶段。窦建德连续放出哨兵和谍报人员,不断刺探虎牢关之中的消息,但即便知道关内守军不多,他也不敢轻易行动。直到听说唐军草料用尽、不得不将战马驱赶到黄河边放牧时,窦建德才制订出发动突袭的计划。

这时,李世民也通过自己的密探知道了夏军的计划,他率领众将登上关口,然后指着敌阵对大家说:窦建德的军队纪律涣散,而且在距离我方很近的位置列阵,这是傲慢轻敌的表现。现在我们不要和他们打,等到了正午时分,他们就会士气低落,我们可以一鼓而破。

日过正午,夏兵焦躁难耐,他们或者等着开饭,或者到处找水喝,或者干脆就坐到树荫下乘凉,李世民于是传令三军,对窦建德发动突击。此时此刻,窦建德正在接受随行臣工的朝谒,所以当李世民的骑兵杀来时,官员们都举止失措,全都冲向了窦建德。这时,窦建德的亲兵卫队想要救驾,但他们和君主之间又隔着本国的王公大臣,于是窦建德不得不命令身边的大臣退散开去,这样,他的亲兵才又冲了进来。

然而就在这一进一退之间,李世民的玄甲军已经杀到了窦建德眼前,窦建德狼狈不堪,只好向后不断退却。看到窦建德就在眼前,唐军将士越加士气倍增,淮阳王李道玄一马当先,手持长矛冲进夏军营地,身上连中数箭依然力战不退,秦琼、宇文歆、程知节(程咬金)等更是随李世民直透敌阵,勇不可当。

窦建德见战局已经失控,于是纵马逃跑,但是他的身上被刺中一枪,伤口流血不止,因此不能快马疾走。唐将杨武威、白士让虽然不认识窦建德,但他们从对方的衣着上早已猜出了八九分,于是二人率领本部士兵跟在窦建德身后穷追不舍。最终,窦建德心惊胆寒,自己从马上跌落下来,成为唐军的俘虏。对此,《资治通鉴》之中的记载是:“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逐之,建德坠马,士让援槊欲刺之,建德曰‘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武威下擒之,载以从马,来见世民。”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凭借三千玄甲军就大破窦建德的十万之众,王世充深感获救无望,只好开门投降。从此之后,唐王朝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而李世民和玄甲军的功劳也是无须赘言的。

当然,抛开这场战争本身的历史影响力不谈,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都对李世民和他的玄甲军推崇备至。因为在这次实力悬殊的大战中,唐军将士以一当十,出人意料地在夏军阵地之中往来驰骋,将冷兵器时代重骑兵的强悍战斗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后世人们分析认为,李世民是一位勇敢果决、足智多谋的三军统帅,他能够料想到敌人的战略意图和攻防意识,并针对不同的战争突发状况做出最优选择。

与此同时,玄甲军本身的战斗素养也为虎牢关之战的胜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作战理念层面来讲,玄甲军是超出其他传统骑兵部队的。如果我们按照装甲厚度来评估一支骑兵部队的攻防实力,那么毫无疑问全副武装的重骑兵是最为强大的,但过重的铠甲会影响作战的机动性,而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跑得慢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正因如此,突厥人的轻骑兵才以“小”“快”“灵”的优势成为当时欧亚大陆上的一流作战部队。

综合以上两种现象,李世民的玄甲军做出了更为合理的选择:削减马匹本身的装甲,同时增强骑兵本身的铠甲防御。通过不同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的玄甲军不单作战能力强,同时机动性也强。对付窦建德等人的军队时,他们就给马匹穿上厚重的铠甲,冲锋陷阵无可抵挡;和突厥人作战时,玄甲军又会给战马穿上轻铠,摇身一变成为轻骑兵。通过装甲的装卸,玄甲军可以适应不同的战争需求,而骑兵自身穿戴的护具精巧完备,不容易受到致命伤害,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让战马执行不同的装甲状态,这一点李世民和他的玄甲军又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早在李渊还没有起兵之前,李氏家族就私藏了四十万副盔甲,这当然是国家禁止的。而且,在和突厥人打交道的时候,李世民获得了良驹三千匹,他将这些马匹和降将屈突通带来的一千匹马、瓦岗寨收编的一千匹马,以及自己原有的骑兵部队统编成型,最终打造出了一支近万人的精锐战队。这样一来,有装备、有战士、有马匹,组建最豪华的玄甲军也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在对外作战的时候,玄甲军可以达到“一名骑士配两匹战马”的标准,一匹马身披重铠,另一匹则是轻甲。按照这一标准,李世民当时率领奔赴虎牢关时的三千五百名玄甲兵,其实应该是三千五百名士兵、七千匹战马。窦建德不知道玄甲军的这一种机密,因此等唐军在黄河岸边放马时叫阵,结果大败而归。

总体而言,玄甲军是我国古代一支非常著名的精锐部队,它从作战素养、战斗装备等方面都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战斗力量。而且,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风华正茂、勇敢果决的李世民,所以屡战屡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mqXUuWa1zklvGzWlFrS9W01JXUOeVxjcmuTmz6WEkESR8nt/bLjyo2MWxWSu8n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